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远龙专利>正文

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318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充电接口、电源电路模块、电池、MOC、蓝牙模块、防丢电路、扬声器和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和电子元件,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此外,通过集成防丢失电路,进而极大地减弱了蓝牙耳机充电盒丢失的可能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
本技术涉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
技术介绍
传统的蓝牙耳机充电盒除去给蓝牙耳机充电的功能外,并没有防丢式功能,因为考虑到携带便捷的问题,蓝牙耳机充电盒体积往往也不会做的很大,因此没有防丢式功能的体积较小的蓝牙耳机充电盒有较大可能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技术方案为: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按钮、充电接口、电源电路模块、电池、MOC和蓝牙模块,还包括防丢电路、扬声器和发光二极管,其中:电源电路模块分别与按钮、充电接口、电池、防丢电路、MOC和蓝牙模块电连接,MOC与按钮、蓝牙模块电连接,防丢电路分别与蓝牙模块、扬声器和发光二极管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括可重复使用的锂电池。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包括电源控制芯片和保护电路,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用于给整个系统提供电能和电气保护。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口包括miniUSB接口。进一步地,所述MOC用于给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进行通信以及充放电控制。进一步地,所述防丢电路包括微型控制器U1,电容C1、C2、C3、C4、C5、C6,晶振Y1、Y2,电阻R1、R2、R3,NPN型三极管Q1、Q2、Q3,PNP型三极管Q4,电感L1、L2、L3,发光二极管D1、D2、D3,跳线P1,电源正极VDD、电池电源VBAT和地极GND;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晶振Y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地极GND电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晶振Y1空闲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地极GND电连接,晶振Y1的一端与微型控制器U1的PA0_WKUP引脚电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与微型控制器U1的PA1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晶振Y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地极GND电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晶振Y2空闲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地极GND电连接,晶振Y2的一端与微型控制器U1的XC1引脚电连接,晶振Y2的另一端与微型控制器U1的XC2引脚电连接;所述电池电源VBAT与微型控制器VBAT_Pin引脚电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U1的VDD_1引脚、VDD_2引脚、VDD_3引脚和VDDA引脚与电源正极VDD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微型控制器U1的PB3/JTDO引脚电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池电源VBAT电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地极GND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与微型控制器U1的PB2/BOOT1引脚电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池电源VBAT电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地极GND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与微型控制器U1的PB1引脚电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池电源VBAT电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地极GND电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与微型控制器U1的PB4/JNTRST引脚电连接,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地极GND电连接,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扬声器的一端电连接,扬声器的另一端与电池电源VBAT电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分别与微型控制器U1的ANT引脚和电感L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地极GND电连接,电感L1空闲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极GND电连接,电感L2空闲的一端与电感L3的一端电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与地极GND电连接;所述跳线P1的4引脚与电池电源VBAT电连接,跳线P1的3引脚与电源正极VDD电连接,跳线P1的1引脚与地极GND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微型控制器为STM32微型控制器,所述跳线P1为4线插座或4线插头。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集成防丢式电路,从而提升了蓝牙耳机充电盒的使用性能,极大地减弱了蓝牙耳机充电盒丢失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防丢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模式一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模式二原理图。如图所示:1-充电接口,2-电源电路模块,3-电池,4-蓝牙模块,5-MOC,6-防丢电路,7-扬声器,8-发光二极管,11-按钮;C1-电容一,C2-电容二,C3-电容三,C4-电容四,C5-电容五,C6-电容六,Y1-晶振一,Y2-晶振二,Q1-NPN型三极管一,Q2-NPN型三极管二,Q3-NPN型三极管三,Q4-PNP型三极管,R1-电阻一,R2-电阻二,R3-电阻三,D1-发光二极管一,D2-发光二极管二,D3-发光二极管三,L1-电感一,L2-电感二,L3-电感三,Speaker-扬声器,VBAT-电池电源,VDD-电源正极,GND-地极,U1-STM32微型控制器,P1-4线插头/插座;9-智能手机,10-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需要声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字、科学技术名词以及工艺方法等,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解释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在图1中,盒体内设有按钮11、充电接口1、电源电路模块2、电池3、MOC5、蓝牙模块4、防丢电路6、扬声器7和发光二极管8,其中:电源电路模块2分别与按钮11、充电接口1、电池3、防丢电路6、MOC5和蓝牙模块4电连接,MOC5分别于按钮11与蓝牙模块4电连接,防丢电路6分别与蓝牙模块4、扬声器7和发光二极管8电连接。电池3包括可重复使用的锂电池,电池3用于给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10内部系统供电和蓝牙耳机的二次供电。电源电路模块2包括电源控制芯片和保护电路,电源电路模块2用于给整个系统提供电能和电气保护。充电接口1包括miniUSB接口,充电接口1用于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10与外部电源电连接。MOC5用于给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10进行通信以及充放电控制信息。在图2中,防丢电路6包括STM32微型控制器U1,电容一C1、电容二C2、电容三C3、电容四C4、电容五C5、电容六C6,晶振一Y1、晶振二Y2,电阻一R1、电阻二R2、电阻三R3,NPN型三极管一Q1、NPN型三极管二Q2、NPN型三极管三Q3,PNP型三极管Q4,电感一L1、电感二L2、电感三L3,发光二极管一D1、发光二极管二D2、发光二极管三D3,4线插头/插座P1,电源正极VDD、电池电源VBAT和地极GND;电容一C1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按钮、充电接口、电源电路模块、电池、MOC和蓝牙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丢电路、扬声器和发光二极管,其中:/n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按钮、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电池、所述防丢电路、所述MOC和所述蓝牙模块电连接,所述MOC分别与所述按钮、所述蓝牙模块电连接,所述防丢电路分别与所述蓝牙模块、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按钮、充电接口、电源电路模块、电池、MOC和蓝牙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丢电路、扬声器和发光二极管,其中:
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按钮、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电池、所述防丢电路、所述MOC和所述蓝牙模块电连接,所述MOC分别与所述按钮、所述蓝牙模块电连接,所述防丢电路分别与所述蓝牙模块、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可重复使用的锂电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包括电源控制芯片和保护电路,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用于给整个系统提供电能和电气保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miniUSB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MOC用于对所述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进行通信以及充放电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丢失蓝牙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丢电路包括微型控制器U1,电容C1、C2、C3、C4、C5、C6,晶振Y1、Y2,电阻R1、R2、R3,NPN型三极管Q1、Q2、Q3,PNP型三极管Q4,电感L1、L2、L3,发光二极管D1、D2、D3,跳线,电源正极VDD、电池电源VBAT和地极GND;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晶振Y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极GND电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晶振Y1空闲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极GND电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控制器U1的PA0_WKUP引脚电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型控制器U1的PA1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晶振Y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极GND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晶振Y2空闲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极GND电连接,所述晶振Y2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控制器U1的XC1引脚电连接,所述晶振Y2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型控制器U1的XC2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池电源VBA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龙关继斌
申请(专利权)人:叶远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