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对讲机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196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模对讲机天线,包括天线接头和隔离套,所述天线接头包括接头本体、绝缘环和端子,所述端子上连接有感应杆,所述感应杆的一端焊接有导电套,所述导电套上穿插有金属软轴线,所述天线接头、所述感应杆和所述导电套分别嵌设在所述隔离套上,且所述金属软轴线远离所述导电套的一端以及所述天线接头远离所述导电套的一端分别从所述隔离套中穿出,所述隔离套外包覆有导电纸,所述导电纸外包覆有壳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模对讲机天线的制作方法。通过设置与感应杆配合形成匹配电路的导电纸,用于接收4G或5G信号,通过设置金属软轴线用于接收UHF或VHF信号,通信距离相对较长、成本相对较低且厚度和重量都相对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对讲机天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是一种双模对讲机天线。
技术介绍
传统的对讲机通常为136-147M/400-470M频段的模拟机或数字机,与之配合的天线结构相对简单,只需天线长度满足四分之一波长即可,然而,模拟对讲机的极限通信距离通常只有五公里左右,通信距离相对较小,数字对讲机虽然可以通过增加中转基站来延伸通信距离,但中转基站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市场上有出现基于4G网络的公网对讲机,其不仅可以实现全网覆盖,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然后在山区或矿井等信号覆盖相对较差的区域通信质量相对较差。公开化为CN20918373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对讲机天线以及4G、UHF、VHF融合的对讲机,其对讲机天线包括第一SMA接头、第一壳体和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端固设有第一SMA接头,并且内部装配有与该第一SMA接头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导电件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端还固设有所述导电件,并且内部装配有与该导电件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为UV双频段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4G天线。该对讲机天线虽然能够同时实现模拟对讲机和公网对讲机的功能,然而由于其将两根天线集成在一起,导致整个对讲机天线的厚度和重量都相对较大。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双模对讲机天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距离相对较长、成本相对较低且厚度和重量都相对较小的双模对讲机天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模对讲机天线,包括天线接头,还包括隔离套,所述天线接头包括接头本体、穿插在所述接头本体内的绝缘环和穿插在所述绝缘环内的端子,所述端子上连接有感应杆,所述感应杆远离所述端子的一端从所述天线接头中穿出并焊接有导电套,所述导电套上穿插有与所述感应杆接触或连接的金属软轴线,所述天线接头、所述感应杆和所述导电套分别嵌设在所述隔离套上,且所述金属软轴线远离所述导电套的一端以及所述天线接头远离所述导电套的一端分别从所述隔离套中穿出,所述隔离套外包覆有用于与所述感应杆配合形成匹配电路的导电纸,所述导电纸外包覆有同时包覆所述金属软轴线的壳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套为铜套,所述导电纸为锡箔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接头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套远离所述天线接头的一端套设有防护帽,另一端开设有沉孔,所述天线接头穿插在所述沉孔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环的一端设置有抵顶在所述接头本体的端面上的凸环,所述凸环嵌设在所述隔离套内,所述绝缘环上开设有台阶孔,所述端子上设置有抵顶在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上的定位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与感应杆配合形成匹配电路的导电纸,用于接收4G或5G信号,同时通过设置金属软轴线用于接收UHF或VHF信号,通信距离相对较长、成本相对较低且厚度和重量都相对较小。2、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形成隔离套和壳套,使得天线接头、感应杆和导电套可以嵌设在隔离套上,且导电纸可以被密封在一体连接的隔离套和壳套之间,使用时各部件的位置不易产生偏移,信号稳定性相对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模对讲机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模对讲机天线省略壳套和防护帽后的剖切结构示意。图中对应标示如下:10-天线接头;11-接头本体;12-绝缘环;13-端子;14-外螺纹段;15-凹环;16-凸环;17-定位环;20-隔离套;30-感应杆;40-导电套;50-金属软轴线;60-导电纸;70-壳套;80-防护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模对讲机天线,包括天线接头10和隔离套20,其中,天线接头10包括金属材质的接头本体11、穿插在接头本体11内的绝缘环12和穿插在绝缘环12内的端子13;接头本体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段14,其中一个外螺纹段14用于与对讲机的机身上的内螺纹孔螺旋连接,另一个外螺纹段14用于提高接头本体11与隔离套20之间的结合力,同时有助于避免接头本体11与对讲机的机身螺旋连接时由于工人操作扭力过大导致接头本体11和隔离套20产生相对转动。优选的,接头本体11上还开设有凹环15,凹环15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接头本体11和隔离套20之间的结合力;绝缘环12和端子都为回转体,绝缘环12一端设置有抵顶在接头本体11的端面上的凸环16,绝缘环12上开设有台阶孔,端子13上设置有抵顶在台阶孔的台阶面上的定位环17,且该定位环17和凸环16位于上述台阶面的同一侧,当然,台阶孔的两端需要分别与天线接头10的外部连通,以便下文将会提及的感应杆30以及对讲机上的接线与端子连接。端子13上连接有感应杆30,感应杆30远离端子13的一端从天线接头10中穿出并焊接有导电套40,导电套40最好为导电性能相对较好的铜套,其上穿插有与感应杆30接触或连接的金属软轴线50,金属软轴线50的长度满足四分之一波长要求。也即是说,端子13、感应杆30、导电套40和金属软轴线50呈直线布置且依次连接。天线接头10、感应杆30和导电套40分别嵌设在隔离套20上,且金属软轴线50远离导电套40的一端以及天线接头10远离导电套40的一端分别从隔离套20中穿出,需要说明的是,天线接头10的凸环16嵌设在隔离套20内,凹环15以及靠近凸环16的外螺纹段14同样嵌设在隔离套20内,这样可通过隔离套20实现对绝缘环12的支撑,而天线接头10远离凸环16的外螺纹段14则从隔离套20露出,用于与对讲机的机身连接。隔离套20的外径从与天线接头10对应的一端向另一端方向逐渐减小,且隔离套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倒直角。此外,隔离套20外包覆有用于与感应杆30配合形成匹配电路的导电纸60,导电纸60优选为锡箔纸,锡箔纸紧贴在隔离套20上,且导电纸60外包覆有同时包覆金属软轴线50的壳套70,壳套70远离天线接头10的一端套设有防护帽80,另一端开设有与接头本体11同轴布置的沉孔71,天线接头10穿插在沉孔71中。优选的,防护帽80和壳套70之间涂有胶水,以避免防护帽80脱落。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双模对讲机天线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一次组装,先将端子13穿插在绝缘环12上,在将绝缘环12穿插在接头本体11上形成天线接头10,其中天线接头采用机加工成型,然后将感应杆30的一端穿插在天线接头10的端子13上,另一端穿插在导电套40上,此时在感应杆30和导电套40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行锡焊固定,以避免后续注塑时两者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之后将金属软轴线50穿插在导电套40上并与感应杆30接触或连接,形成预装件。优选的,导电套40为铜套,导电性能较好,且导电套40为锻压件,内部材料较为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对讲机天线,包括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套,所述天线接头包括接头本体、穿插在所述接头本体内的绝缘环和穿插在所述绝缘环内的端子,所述端子上连接有感应杆,所述感应杆远离所述端子的一端从所述天线接头中穿出并焊接有导电套,所述导电套上穿插有与所述感应杆接触或连接的金属软轴线,所述天线接头、所述感应杆和所述导电套分别嵌设在所述隔离套上,且所述金属软轴线远离所述导电套的一端以及所述天线接头远离所述导电套的一端分别从所述隔离套中穿出,所述隔离套外包覆有用于与所述感应杆配合形成匹配电路的导电纸,所述导电纸外包覆有同时包覆所述金属软轴线的壳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对讲机天线,包括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套,所述天线接头包括接头本体、穿插在所述接头本体内的绝缘环和穿插在所述绝缘环内的端子,所述端子上连接有感应杆,所述感应杆远离所述端子的一端从所述天线接头中穿出并焊接有导电套,所述导电套上穿插有与所述感应杆接触或连接的金属软轴线,所述天线接头、所述感应杆和所述导电套分别嵌设在所述隔离套上,且所述金属软轴线远离所述导电套的一端以及所述天线接头远离所述导电套的一端分别从所述隔离套中穿出,所述隔离套外包覆有用于与所述感应杆配合形成匹配电路的导电纸,所述导电纸外包覆有同时包覆所述金属软轴线的壳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纯赖清辉钟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泉州华鸿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