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月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19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主体,所述电池箱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一侧安装有水冷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的腔内安装有冷凝管,所述水冷散热器的一侧交错安装有三个风冷散热器,三个所述风冷散热器沿轴线设置,且所述电池箱主体的后端安装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的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管的进水端相连,且所述电池箱主体的前端贯穿安装有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的内侧安装有排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吸热板、循环水泵、循环水箱、水冷散热器、冷凝管、风冷散热器、排风扇和排风管道,实现了水冷散热和风冷散热的相互配合,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电池箱大多采用散热片和散热风扇进行散热,散热片和散热风扇的散热效率较低,而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极易导致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严重降低,而且汽车长时间行驶时,电池也会持续产生大量热量,仅凭散热片和散热风扇,无法满足电池散热的需求,进而损坏内部的电子元件,加速了内部零件的老化。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提高电池箱的散热效果,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主体,所述电池箱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远离所述电池箱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水冷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的腔内安装有冷凝管,所述水冷散热器远离所述吸热板的一侧交错安装有三个风冷散热器,三个所述风冷散热器沿轴线设置,且所述电池箱主体的后端安装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的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管的进水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池箱主体的前端中心处水平贯穿安装有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的内侧安装有排风扇。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箱主体和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底部安装有L型托板,所述L型托板的顶部和侧壁上均安装有散热板,两个所述散热板的底部均安装有缓冲组件。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缓冲组件的一侧均安装有缓冲板,两个所述缓冲板顶部的四个顶角处均逐一安装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均贯穿每个所述缓冲板延伸至其下方,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盘和第二安装盘,且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均套接有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和每个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分别位于每个所述缓冲板的上方和下方,每个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每个所述缓冲板的顶部和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盘的底部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底部均与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盘的顶部相连。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缓冲板的顶部均交错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均垂直贯穿每个所述缓冲板。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盘和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盘分别与每个所述散热板和每个所述L型托板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管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片。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扇的后端安装有防尘网。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箱主体的后端水平贯穿设有多个通风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一,本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箱的散热效果,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吸热板吸收电池箱主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之后通过循环水泵工作,将循环水箱中的冷却水送入水冷散热器中的冷凝管,通过冷凝管中不断流动的冷却水,实现了与吸热板的冷热交换,散热效果好,通过三个沿轴线设置的风冷散热器最大限度的对水冷散热器进行散热,提高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通过排风扇工作,将电池箱主体中的热量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实现了水冷散热和风冷散热的相互配合,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其二,本技术实现了有效的减震,当电池箱主体受到震动时,压动第一压缩弹簧,通过第一压缩弹簧缓冲吸收部分作用力,通过第一压缩弹簧压动缓冲板,使缓冲板向第二压缩弹簧的一侧运动,通过运动的缓冲板消耗部分作用力,通过缓冲板压动第二压缩弹簧,通过第二压缩弹簧缓冲吸收部分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时,在第二压缩弹簧和第一压缩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缓冲板回到原位置,减震效果好,降低了由于汽车震动而导致电池箱主体内部零件受损的可能性。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池箱主体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冷散热器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L型托板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缓冲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箱主体;11、排风管道;111、防尘网;112、排风扇;12、吸热板;13、通风孔;2、水冷散热器;21、循环水泵;22、循环水箱;23、风冷散热器;24、冷凝管;241、散热片;3、缓冲组件;31、第一安装盘;32、第二安装盘;33、支撑杆;34、第一压缩弹簧;35、第二压缩弹簧;36、缓冲板;361、散热孔;4、L型托板;41、散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着重参照附图1-5,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主体1,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吸热板12,所述吸热板12远离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水冷散热器2,所述水冷散热器2的腔内安装有冷凝管24,所述水冷散热器2远离所述吸热板12的一侧交错安装有三个风冷散热器23,三个所述风冷散热器23沿轴线设置,且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后端安装有循环水箱22,所述循环水箱22的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泵21,所述循环水泵21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管24的进水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前端中心处水平贯穿安装有排风管道11,所述排风管道11的内侧安装有排风扇112,所述冷凝管24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片241,所述排风扇112的后端安装有防尘网111,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后端水平贯穿设有多个通风孔1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散热片241对冷凝管24进行散热,提高冷凝管24的散热效率,通过防尘网111防止外界灰尘进入电池箱主体1内,通过通风孔13实现通风,提高散热效果。请着重参照附图4-5,所述电池箱主体1和所述水冷散热器2的底部安装有L型托板4,所述L型托板4的顶部和侧壁上均安装有散热板41,两个所述散热板41的底部均安装有缓冲组件3,两个所述缓冲组件3的一侧均安装有缓冲板36,两个所述缓冲板36顶部的四个顶角处均逐一安装有支撑杆33,每个所述支撑杆33的底端均贯穿每个所述缓冲板36延伸至其下方,每个所述支撑杆33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盘31和第二安装盘32,且每个所述支撑杆33的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吸热板(12),所述吸热板(12)远离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水冷散热器(2),所述水冷散热器(2)的腔内安装有冷凝管(24),所述水冷散热器(2)远离所述吸热板(12)的一侧交错安装有三个风冷散热器(23),三个所述风冷散热器(23)沿轴线设置,且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后端安装有循环水箱(22),所述循环水箱(22)的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泵(21),所述循环水泵(21)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管(24)的进水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前端中心处水平贯穿安装有排风管道(11),所述排风管道(11)的内侧安装有排风扇(1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吸热板(12),所述吸热板(12)远离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水冷散热器(2),所述水冷散热器(2)的腔内安装有冷凝管(24),所述水冷散热器(2)远离所述吸热板(12)的一侧交错安装有三个风冷散热器(23),三个所述风冷散热器(23)沿轴线设置,且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后端安装有循环水箱(22),所述循环水箱(22)的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泵(21),所述循环水泵(21)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管(24)的进水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池箱主体(1)的前端中心处水平贯穿安装有排风管道(11),所述排风管道(11)的内侧安装有排风扇(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主体(1)和所述水冷散热器(2)的底部安装有L型托板(4),所述L型托板(4)的顶部和侧壁上均安装有散热板(41),两个所述散热板(41)的底部均安装有缓冲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缓冲组件(3)的一侧均安装有缓冲板(36),两个所述缓冲板(36)顶部的四个顶角处均逐一安装有支撑杆(33),每个所述支撑杆(33)的底端均贯穿每个所述缓冲板(36)延伸至其下方,每个所述支撑杆(33)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月
申请(专利权)人:高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