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13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电缆,其特征是:该电缆包括内保护层,内保护层的内侧设置有多根缆芯,缆芯的表面包覆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外侧由铝箔带绕包形成铝箔层,铝箔层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铜丝编织网,内保护层的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间隔层、第一铜箔层、第三绝缘层、第二铜箔层、第四绝缘层、钢铠层以及外保护层。该抗干扰电缆,铝箔层与铜丝编织网形成两层电磁屏蔽层,对各根缆芯形成有效防护,可以大大提高缆芯的抗干扰性能;另外还附加有两层铜箔层形成可靠的双层屏蔽层,对缆芯形成加强的防护,通过四重电磁屏蔽层的防护使得该电缆具有极其优异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电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干扰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干扰电缆。
技术介绍
现代电力系统由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和用电设备构成,地埋电缆和架空线路是目前两种主要的输送电能的方式,所以电缆是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力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电磁信号以及环境中的电磁信号都会对电缆造成干扰,当外界电磁信号穿过电缆时,会产生涡流,使电缆上的电压、电流产生波动,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市面出有一些抗电磁干扰的电缆。现有的抗干扰电缆一般是在电缆的外皮内侧设置一层铜皮,形成屏蔽层。这种屏蔽电缆,其屏蔽性能完全依靠这层铜皮,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电磁环境,其抗干扰性能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电磁环境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电缆,其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应对复杂的电磁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干扰电缆,该电缆包括内保护层,所述内保护层的内侧设置有多根缆芯,所述缆芯的表面包覆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侧由铝箔带绕包形成铝箔层,所述铝箔层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铜丝编织网,所述内保护层的内侧且位于缆芯之间的空间内填有填充料,所述内保护层的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间隔层、第一铜箔层、第三绝缘层、第二铜箔层、第四绝缘层、钢铠层以及外保护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0.1-0.2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铜箔层的厚度为0.1-0.2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铜箔层的厚度为0.1-0.2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绝缘无纺布绕包而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绝缘层采用绝缘无纺布绕包而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四绝缘层采用绝缘无纺布绕包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该抗干扰电缆,通过在缆芯的外部包覆铝箔层和铜丝编织网,且铝箔层与铜丝编织网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将铝箔层和铜丝编织网区隔开,避免两者之间有电荷流动,从而使两者形成两层电磁屏蔽层,对各根缆芯形成有效防护,可以大大提高缆芯的抗干扰性能;另外还在内保护层与外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铜箔层和第二铜箔层,在两层铜箔层之间设置第三绝缘层,避免两层铜箔层之间有电荷流动,使两侧铜箔层形成可靠的双层屏蔽层,对内保护层内侧的各根缆芯形成加强的防护,通过四重电磁屏蔽层的防护使得该电缆具有极其优异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电磁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抗干扰电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缆芯;2、第一绝缘层;3、铝箔层;4、第二绝缘层;5、铜丝编织网;6、填充料;7、内保护层;8、间隔层;9、第一铜箔层;10、第三绝缘层;11、第二铜箔层;12、第四绝缘层;13、钢铠层;14、外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抗干扰电缆,该电缆包括内保护层7,在内保护层7的内侧设置有多根缆芯1,缆芯1的表面包覆有第一绝缘层2,在第一绝缘层2的外侧由铝箔带绕包形成铝箔层3,在铝箔层3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绝缘层4,在第二绝缘层4的外侧包覆有铜丝编织网5,在内保护层7的内侧且位于缆芯1之间的空间内填有填充料6,在内保护层7的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间隔层8、第一铜箔层9、第三绝缘层10、第二铜箔层11、第四绝缘层12、钢铠层13以及外保护层14。该抗干扰电缆,通过在缆芯1的外部包覆铝箔层3和铜丝编织网5,且铝箔层3与铜丝编织网5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4,第二绝缘层4将铝箔层3和铜丝编织网5区隔开,避免两者之间有电荷流动,从而使两者形成两层电磁屏蔽层,对各根缆芯1形成有效防护,可以大大提高缆芯1的抗干扰性能;另外还在内保护层7与外保护层14之间设置有第一铜箔层9和第二铜箔层11,在两层铜箔层之间设置第三绝缘层10,避免两层铜箔层之间有电荷流动,使两侧铜箔层形成可靠的双层屏蔽层,对内保护层7内侧的各根缆芯1形成加强的防护,通过四重电磁屏蔽层的防护使得该电缆具有极其优异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电磁环境。另外钢铠层13也具有一定的电磁屏蔽性能,可以进一步提升电缆的抗干扰性能。本实施例中的铝箔层3的厚度为0.1-0.2mm。第一铜箔层9的厚度为0.1-0.2mm。第二铜箔层11的厚度为0.1-0.2mm。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2用于将缆芯1与外部绝缘;第二绝缘层4用于将铝箔层3与铜丝编织网5绝缘,第二绝缘层4采用绝缘无纺布绕包而成;第三绝缘层10用于将第一铜箔层9与第二铜箔层11绝缘,第三绝缘层10同样采用绝缘无纺布绕包而成;第四绝缘层12用将第二铜箔层11与钢铠层13绝缘,第四绝缘层12同样采用绝缘无纺布绕包而成。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干扰电缆,其特征是:该电缆包括内保护层,所述内保护层的内侧设置有多根缆芯,所述缆芯的表面包覆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侧由铝箔带绕包形成铝箔层,所述铝箔层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铜丝编织网,所述内保护层的内侧且位于缆芯之间的空间内填有填充料,所述内保护层的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间隔层、第一铜箔层、第三绝缘层、第二铜箔层、第四绝缘层、钢铠层以及外保护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电缆,其特征是:该电缆包括内保护层,所述内保护层的内侧设置有多根缆芯,所述缆芯的表面包覆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侧由铝箔带绕包形成铝箔层,所述铝箔层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铜丝编织网,所述内保护层的内侧且位于缆芯之间的空间内填有填充料,所述内保护层的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间隔层、第一铜箔层、第三绝缘层、第二铜箔层、第四绝缘层、钢铠层以及外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0.1-0.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绍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缆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