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光电缆及自发光电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013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自发光电缆及自发光电缆系统,该自发光电缆包括:若干束线芯、对各所述线芯进行包覆的柔性绝缘层、包覆于所述柔性绝缘层外的柔性发光层、包覆于所述柔性发光层外的柔性太阳能组件,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和所述柔性发光层分别电性连接外部的储电装置。从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由柔性太阳能组件在白天吸收外界的自然光,并光能转换为电能对储电装置进行供电,由储电装置对相应的电能进行存储,而到了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又可由储电装置对柔性发光层进行供电,使柔性发光层发光,以达到对路人和施工人员起到警示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发光电缆及自发光电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自发光电缆及自发光电缆系统。
技术介绍
电缆,作为一种用于传输电力的线缆,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并且在一些施工现场,由于需要往往需要用到一些重型的施工机械设备、比如工业车辆、压实机械、桩工机械等,而为了保证这些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往往需要额外从配电箱中拉电缆供这些设备进行工作。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这些电缆一般都为高压电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在这些拉电缆的区域附近放置有警示的告牌,以提醒路人和相应的工作人员。虽然这些告牌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如果到了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地方,这些告牌往往不易被发现,此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光电缆及自发光电缆系统,可实现电缆的自发光,以达到对路人和施工人员的警示作用,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发光电缆,包括:若干束线芯、对各所述线芯进行包覆的柔性绝缘层、包覆于所述柔性绝缘层外的柔性发光层、包覆于所述柔性发光层外的柔性太阳能组件,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和所述柔性发光层分别电性连接外部的储电装置。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发光电缆系统,包括:储电装置、接入储电装置的至少一根如上所述自发光电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电缆包括:若干束线芯、对各束线芯进行包覆的柔性绝缘层、包覆于柔性绝缘层外的柔性发光层、包覆于柔性发光层外的柔性太阳能组件,并且该柔性太阳能组件和柔性发光层还均与储电装置电性连接。从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由柔性太阳能组件在白天吸收外界的自然光,并光能转换为电能对储电装置进行供电,由储电装置对相应的电能进行存储,而到了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又可由储电装置对柔性发光层进行供电,使柔性发光层发光,以达到对路人和施工人员起到警示的作用。同时,由于柔性发光层的发光并不是借助配电箱对其进行供电的,因此可大大降低对市电的依赖,同时起到节能的作用。另外,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一阻水膜、第二阻水膜;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位于所述第一阻水膜和所述第二阻水膜之间,所述第一阻水膜包覆于所述柔性绝缘层外,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储电装置电性连接。另外,所述第一阻水膜的四周边缘和所述第二阻水膜的四周边缘相互粘接,所述第一阻水膜和所述第二阻水膜之间形成放置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密闭空间。另外,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阻水膜和所述第二阻水膜粘接固定。另外,所述第二阻水膜上留有连接孔;所述自发光电缆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第二阻水膜外的透明导电层、包覆于所述透明导电层外的透明绝缘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将所述第二阻水膜上的连接孔覆盖,并有部分构成从所述连接孔引导至所述第二阻水膜相对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一侧的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透明导电层和柔性发光层还通过开关电路电性与所述储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用于将所述透明导电层或所述柔性发光层切换至与所述储电装置电性导通;当所述开关电路将所述透明导电层切换至与所述储电装置电性导通时,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用于通过所述透明导电层向所述储电装置供电;当所述开关电路将所述柔性发光层切换至与所述储电装置电性导通时,所述储电装置用于向所述柔性发光层进供电。另外,所述储电装置包括:储电模块、与所述储电模块电性连接的主控模块;所述开关电路还分别与主控模块和所述储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切换。另外,所述自发光电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上的光照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的光照强度;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在所述光照传感器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强度时,将所述开关电路切换至所述透明导电层与所述储电模块电性导通;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在所述光照传感器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将所述开关电路切换至所述柔性发光层与所述储电模块电性导通。另外,所述柔性发光层为柔性屏。另外,所述柔性发光层包括:柔性电路板FPC、分布于所述FPC上的发光二极管,所述FPC与所述储电装置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发光电缆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柔性太阳能组件与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柔性太阳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发光电缆与电源接头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发光电缆与储电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发光电缆与储电装置的电路模块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发光电缆与储电装置的电路模块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发光电缆,如图1所示,包括:若干束线芯1、对各线芯1进行包覆的柔性绝缘层2、包覆于柔性绝缘层2外的柔性发光层3、包覆于柔性发光层3外的柔性太阳能组件4,柔性太阳能组件4和柔性发光层3分别电性连接外部的储电装置5。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由柔性太阳能组件4在白天吸收外界的自然光,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对储电装置5进行供电,由储电装置5对相应的电能进行存储,而到了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又可由储电装置5对柔性发光层3进行供电,使柔性发光层3发光,以达到对路人和施工人员起到警示的作用。同时,由于柔性发光层3的发光并不是借助配电箱对其进行供电的,因此可大大降低对市电的依赖,同时起到节能的作用。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柔性太阳能组件4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41、第一阻水膜42、第二阻水膜43。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41位于第一阻水膜42和第二阻水膜43之间,且第一阻水膜42包覆于柔性绝缘层2外,并且,薄膜太阳能电池41与储电装置5电性连接,以实现对储电装置5的供电。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防水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阻水膜42的四周边缘和第二阻水膜43的四周边缘相互粘接,从而使得第一阻水膜42和第二阻水膜43之间可形成放置薄膜太阳能电池41的密闭空间,薄膜太阳能电池41可直接设置于该密闭空间内,以满足阴雨天的使用需求,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水膜42、第二阻水膜43可采用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等材质制成,使其不但可以有效阻止水汽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侵蚀,而且此种材质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可起到对高压电的有效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发光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束线芯、对各所述线芯进行包覆的柔性绝缘层、包覆于所述柔性绝缘层外的柔性发光层、包覆于所述柔性发光层外的柔性太阳能组件,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和所述柔性发光层分别电性连接外部的储电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光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束线芯、对各所述线芯进行包覆的柔性绝缘层、包覆于所述柔性绝缘层外的柔性发光层、包覆于所述柔性发光层外的柔性太阳能组件,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和所述柔性发光层分别电性连接外部的储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太阳能组件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一阻水膜、第二阻水膜;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位于所述第一阻水膜和所述第二阻水膜之间,所述第一阻水膜包覆于所述柔性绝缘层外,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储电装置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膜的四周边缘和所述第二阻水膜的四周边缘相互粘接,所述第一阻水膜和所述第二阻水膜之间形成放置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密闭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阻水膜和所述第二阻水膜粘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发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水膜上留有连接孔;
所述自发光电缆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第二阻水膜外的透明导电层、包覆于所述透明导电层外的透明绝缘层;
所述透明导电层将所述第二阻水膜上的连接孔覆盖,并有部分构成从所述连接孔引导至所述第二阻水膜相对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一侧的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透明导电层和柔性发光层还通过开关电路电性与所述储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用于将所述透明导电层或所述柔性发光层切换至与所述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度缪爱民王成付祥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