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0062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涉及环境评价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手持设备本体、护壳和手持杆;护壳包括传动块、传动护板和护角组件;传动块的内部开有一传动圆柱槽,传动块的四周侧面上分别开有与传动圆柱槽相连通的滑动盲槽;传动块的背面固定有一扇形面板;传动圆柱槽内转动连接有一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伸弹簧的拉伸弹力,来使得与齿轮啮合的四个传动护板相互靠近,夹持板和护角组件对手持设备本体进行保护;并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插接杆与扇形面板上不同位置的调节通孔相配合,来实现手持设备本体不同倾斜角度的调节;便于人们观看和拿持,并为手持设备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境评价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
技术介绍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设备是一种根据输入的地理坐标值,来计算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自然灾害危险程度的得分,或得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总得分项;其次还可以该坐标点得出一定半径范围内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分;此设备可有利于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空间评价,并为人们提供居住选择参考,为企业提供选址参考,为项目开发提供环境特征参考;而人们需要手持设备对不同的地点进行测评和考察。人们在拿持设备对地址进行考查时,观看不便,且手持设备存在掉落损坏的风险;而人们在记录数据时,拿持不便;因此有待研究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来提高该设备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通过拉伸弹簧的拉伸弹力,来使得与齿轮啮合的四个传动护板相互靠近,夹持板和护角组件对手持设备本体进行保护;并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插接杆与扇形面板上不同位置的调节通孔相配合,来实现手持设备本体不同倾斜角度的调节;解决了现有手持设备观看不便、拿持不便和安全性无法保证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包括手持设备本体、护壳和手持杆;所述护壳包括传动块、传动护板和护角组件;所述传动块的内部开有一传动圆柱槽,所述传动块的四周侧面上分别开有与传动圆柱槽相连通的滑动盲槽;所述传动块的背面固定有一扇形面板;所述传动圆柱槽内转动连接有一齿轮;所述滑动盲槽内滑动连接有与齿轮啮合的传动护板,且所述滑动盲槽的端部内壁与传动护板的端面之间固定安装有一拉伸弹簧;沿所述传动块宽度方向设置的一组传动护板端部上固定有夹持板;沿所述传动块长度方向设置的一组传动护板端部上固定安装有护角组件;所述护角组件包括连接板和护角板;若干平行设置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护角板,四个所述护角板之间设置有一手持设备本体;所述扇形面板上铰接有一手持杆;所述扇形面板的侧面上以铰接中心为中心轴线均布开有若干调节通孔;所述手持杆的侧面贯穿固定有一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端面开有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贯穿有一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与调节通孔形成插接配合;所述插接杆的周侧面上固定有一挡盘,所述挡盘与限位筒端面内壁之间的插接杆上套设有一压缩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块的背面开有一传动圆柱槽,且所述传动块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一盖板,所述盖板的背面固定有一扇形面板。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块沿长度方向上的一组滑动盲槽与传动块沿宽度方向上的一组滑动盲槽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护板包括滑动板和齿条;所述滑动板的侧面固定有一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滑动板与齿条构成一T型板状结构;所述滑动盲槽为与传动护板相适配的T型槽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护角板为经过圆角处理的直角板,且所述直角板的两端面分别固定有侧护板。进一步地,所述手持杆的端部对称固定有支板,一所述支板的侧面固定连通有一限位筒;两所述支板的端部之间固定有一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与扇形面板形成转动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拉伸弹簧的拉伸弹力,来使得与齿轮啮合的四个传动护板相互靠近,进而实现夹持板对手持设备本体进行夹持限位,而四个护角板对手持设备本体的四个角进行保护限位,来防止手持设备本体掉落损坏,提高手持设备本体的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插接杆与扇形面板上不同位置的调节通孔相配合,来实现手持设备本体不同倾斜角度的调节,便于人们进行观看,且人们可通过拿持手持杆或将手持杆插入地面,来方便人们记录数据和拿持。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齿轮和传动护板在传动块上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盖板与插接杆和手持杆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盖板和齿轮在传动块上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传动护板与护角组件之间的安装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手持设备本体,2-护壳,3-手持杆,4-传动块,5-传动护板,6-护角组件,7-齿轮,8-限位筒,9-插接杆,10-压缩弹簧,11-盖板,301-支板,401-传动圆柱槽,402-滑动盲槽,403-扇形面板,404-拉伸弹簧,501-夹持板,502-滑动板,503-齿条,601-连接板,602-护角板,603-侧护板,901-挡盘,4031-调节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设置”、“开”、“底”、“顶”、“中”、“长度”、“内”、“周侧面”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包括手持设备本体1、护壳2和手持杆3;护壳2包括传动块4、传动护板5和护角组件6;传动块4的内部开有一传动圆柱槽401,传动块4的四周侧面上分别开有与传动圆柱槽401相连通的滑动盲槽402,沿传动块4长度方向开设的两滑动盲槽402为一组;沿传动块4宽度方向开设的两滑动盲槽402为一组,且两组滑动盲槽402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属于上下设置,防止两组滑动盲槽402内的;传动块4的背面固定有一扇形面板403;传动圆柱槽401内转动连接有一齿轮7;滑动盲槽402内滑动连接有与齿轮7啮合的传动护板5,且滑动盲槽402的端部内壁与传动护板5的端面之间固定安装有一拉伸弹簧404,当传动护板5从滑动盲槽402内脱离滑动时,拉伸弹簧404将拉扯着传动护板5,从而使得四个传动护板5的端部相互靠近,而夹持板501和护角组件6对手持设备本体1的两侧和四个角进行保护,防止掉落损坏;沿传动块4宽度方向设置的一组传动护板5端部上固定有夹持板501,两传动护板5端部的夹持板501可夹持住手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包括手持设备本体(1)、护壳(2)和手持杆(3);其特征在于:/n所述护壳(2)包括传动块(4)、传动护板(5)和护角组件(6);所述传动块(4)的内部开有一传动圆柱槽(401),所述传动块(4)的四周侧面上分别开有与传动圆柱槽(401)相连通的滑动盲槽(402);所述传动块(4)的背面固定有一扇形面板(403);/n所述传动圆柱槽(401)内转动连接有一齿轮(7);所述滑动盲槽(402)内滑动连接有与齿轮(7)啮合的传动护板(5),且所述滑动盲槽(402)的端部内壁与传动护板(5)的端面之间固定安装有一拉伸弹簧(404);/n沿所述传动块(4)宽度方向设置的一组传动护板(5)端部上固定有夹持板(501);沿所述传动块(4)长度方向设置的一组传动护板(5)端部上固定安装有护角组件(6);/n所述护角组件(6)包括连接板(601)和护角板(602);若干平行设置的所述连接板(60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护角板(602),四个所述护角板(602)之间设置有一手持设备本体(1);/n所述扇形面板(403)上铰接有一手持杆(3);所述扇形面板(403)的侧面上以铰接中心为中心轴线均布开有若干调节通孔(4031);/n所述手持杆(3)的侧面贯穿固定有一限位筒(8),所述限位筒(8)的端面开有一贯穿孔(801),所述贯穿孔(801)内贯穿有一插接杆(9);/n所述插接杆(9)与调节通孔(4031)形成插接配合;所述插接杆(9)的周侧面上固定有一挡盘(901),所述挡盘(901)与限位筒(8)端面内壁之间的插接杆(9)上套设有一压缩弹簧(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移动手持装置,包括手持设备本体(1)、护壳(2)和手持杆(3);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壳(2)包括传动块(4)、传动护板(5)和护角组件(6);所述传动块(4)的内部开有一传动圆柱槽(401),所述传动块(4)的四周侧面上分别开有与传动圆柱槽(401)相连通的滑动盲槽(402);所述传动块(4)的背面固定有一扇形面板(403);
所述传动圆柱槽(401)内转动连接有一齿轮(7);所述滑动盲槽(402)内滑动连接有与齿轮(7)啮合的传动护板(5),且所述滑动盲槽(402)的端部内壁与传动护板(5)的端面之间固定安装有一拉伸弹簧(404);
沿所述传动块(4)宽度方向设置的一组传动护板(5)端部上固定有夹持板(501);沿所述传动块(4)长度方向设置的一组传动护板(5)端部上固定安装有护角组件(6);
所述护角组件(6)包括连接板(601)和护角板(602);若干平行设置的所述连接板(60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护角板(602),四个所述护角板(602)之间设置有一手持设备本体(1);
所述扇形面板(403)上铰接有一手持杆(3);所述扇形面板(403)的侧面上以铰接中心为中心轴线均布开有若干调节通孔(4031);
所述手持杆(3)的侧面贯穿固定有一限位筒(8),所述限位筒(8)的端面开有一贯穿孔(801),所述贯穿孔(801)内贯穿有一插接杆(9);
所述插接杆(9)与调节通孔(4031)形成插接配合;所述插接杆(9)的周侧面上固定有一挡盘(901),所述挡盘(901)与限位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张虹鸥叶玉瑶吴旗韬龚蔚霞陈伟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