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充放电测试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在以往,对大容量的电池包进行充放电测试时,充放电设备的正负极动力引出线于电池包的正负极动力引出线通常以人工方式手动卷绕连接,而充放电电流一般在60A-300A,故动力线缆必须足够粗,从而导致动力线缆非常硬且很容易伤手,连接效率很慢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以提升充放电设备与电池包的连接效率和连接安全性。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包充放电测试系统,包括:电池包,从所述电池包引出的第一正极线缆和第一负极线缆,充放电设备,从所述充放电设备引出的第二正极线缆和第二负极线缆;还包括绝缘材质的防护盒,所述防护盒包括相互连接的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的顶面制有两条向下凹陷的布线槽,每条布线槽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盒体的表面,每条布线槽的另一端均设有延伸至所述盒体表面的走线孔;所述第一正极线缆和所述第一负极线缆的引出端均分别连接一导电环,所述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充放电测试系统,包括:/n电池包(1),/n从所述电池包引出的第一正极线缆(2)和第一负极线缆(3),/n充放电设备(4),/n从所述充放电设备引出的第二正极线缆(5)和第二负极线缆(6);/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材质的防护盒(9),所述防护盒(9)包括相互连接的盒体(901)和盒盖(902),所述盒体(901)的顶面制有两条向下凹陷的布线槽(901a),每条布线槽(901a)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盒体(901)的表面,每条布线槽(901a)的另一端均设有延伸至所述盒体表面的走线孔(901b);/n所述第一正极线缆(2)和所述第一负极线缆(3)的引出端均分别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充放电测试系统,包括:
电池包(1),
从所述电池包引出的第一正极线缆(2)和第一负极线缆(3),
充放电设备(4),
从所述充放电设备引出的第二正极线缆(5)和第二负极线缆(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材质的防护盒(9),所述防护盒(9)包括相互连接的盒体(901)和盒盖(902),所述盒体(901)的顶面制有两条向下凹陷的布线槽(901a),每条布线槽(901a)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盒体(901)的表面,每条布线槽(901a)的另一端均设有延伸至所述盒体表面的走线孔(901b);
所述第一正极线缆(2)和所述第一负极线缆(3)的引出端均分别连接一导电环(7),所述第二正极线缆(5)和所述第二负极线缆(6)的引出端均分别连接一导电柱(8),所述第二正极线缆(5)引出端连接的所述导电柱(8)和所述第二负极线缆(6)引出端连接的所述导电柱(8)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走线孔(901b)并分别伸入至两个所述布线槽(901a)中,所述第一正极线缆(2)引出端连接的所述导电环(7)和所述第一负极线缆(3)引出端连接的所述导电环(7)分别布置于两个所述布线槽(901a)中、并套接于所述导电柱(8)外,所述布线槽(901a)被隐藏于所述盒盖(902)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充放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8)上制有外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连的锁紧螺母将所述导电环(7)和所述导电柱(8)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充放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8)为L型,其由垂直布置的第一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金龙,万生辉,王爱淑,许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