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94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包括箱状结构的底槽,底槽被隔板分隔为汇水槽、落水槽和无水槽;落水槽上设置有外罩;还包括转板,转板一侧与落水槽和无水槽之间的隔板铰接,其相对侧向上倾斜通过支杆支撑;外罩内设置有横杆,支杆上端与横杆滑动连接;转板上部设置有模拟坡体,下部设置有漏水孔;汇水槽和落水槽之间的隔板上设置入水口,入水口上设置有过滤器;汇水槽内设置有水泵,水泵连接设置在模拟坡体上方对应位置的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搬运方便、操作简单,能够高效真实的模拟酸雨对岩质斜坡的溶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酸雨溶蚀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酸雨是造成我国山地地区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酸雨增大了坡体的应力,产生动、静水压力。另一方面酸雨的溶蚀改变了岩体结构,削弱了岩体力学性质,增大了灾害发生的风险。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是探究此类灾害发生机理,进而防治此类灾害的重要步骤。但是目前实验室缺乏相关的试验装置,目前进行此类试验时,大都采用浸泡岩体或岩体上滴酸的手段,效率慢且不能真实模拟降雨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节约高效的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包括箱状结构的底槽,底槽通过隔板分隔为汇水槽、落水槽和无水槽;落水槽上设置有外罩;还包括转板,转板一侧与落水槽和无水槽之间的隔板铰接,其相对侧向上倾斜通过支杆支撑;外罩内设置有横杆,支杆上端与横杆滑动连接;转板上部设置有模拟坡体,下部设置有漏水孔;汇水槽和落水槽之间的隔板上设置入水口,入水口上设置有过滤器;汇水槽内设置有水泵,水泵连接设置在模拟坡体上方对应位置的喷头。进一步的,所述落水槽内设置有导流板,用于将漏水孔落下水滴引流到汇水槽。进一步的,所述汇水槽沿与落水槽之间隔板方向被分隔为多个子汇水槽;落水槽与子汇水槽一一对应分隔为多个子落水槽;落水槽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格挡板滑动的滑轨,滑轨延伸到无水槽内;转板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供格挡板插入的转板插口;外罩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供格挡板插入的外罩插口;落水槽和无水槽之间的隔板上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格挡板插入的接口;每个子汇水槽内均设置有水泵,与之对应转板上方设置有喷头;每个子汇水槽和对应的子落水槽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入水口,入水口上均设置有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支杆上设置有限位板,用于支撑转板。进一步的,所述转板上对应模拟坡体位置设置有多个横坎。进一步的,所述水泵通过水管连接喷头,喷头与水管球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槽、外罩、转板、隔板、横杆和支杆为塑料制备。进一步的,所述支杆通过卡槽在横杆上滑动。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测定转板倾斜角度的量角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较为真实的模拟降雨过程,试验结果更加准确,且可将水重复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2)本技术通过格挡板将装置分为多个互不干扰的单元,可同时模拟不同pH值、不同雨量等降雨条件对相同结构、材质的坡体岩体的影响,以及同一降雨条件对不同结构、材质的坡体岩体的影响;(3)本技术耐腐蚀、整体结构简单、搬运方便、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1-汇水槽,102-落水槽,103-无水槽,2-滑轨,3-格挡板,4-量角器,5-导流板,6-过滤器,7-水泵,8-水泵调节旋钮,9-喷头,10-横杆,11-支杆,12-转板,13-横坎,14-漏水孔,15-转板插口,16-插头,17-外罩,18-外罩插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包括箱状结构的底槽,底槽通过隔板分隔为汇水槽101、落水槽102和无水槽103;落水槽102上设置有外罩17;还包括转板12,转板12一侧与落水槽102和无水槽103之间的隔板铰接,其相对侧向上倾斜通过支杆11支撑;外罩17内设置有横杆10,支杆11上端与横杆10滑动连接;转板12上部设置有模拟坡体,下部设置有漏水孔14;汇水槽101和落水槽10之间的隔板上设置入水口,入水口上设置有过滤器6;汇水槽101内设置有水泵7,水泵7连接设置在模拟坡体上方对应位置的喷头9。落水槽102内设置有导流板5,用于将漏水孔14落下水滴引流到汇水槽101。汇水槽101沿与落水槽102之间隔板方向被分隔为多个子汇水槽;落水槽102与子汇水槽一一对应分隔为多个子落水槽;落水槽102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格挡板3滑动的滑轨2,滑轨2延伸到无水槽103内;转板12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供格挡板3插入的转板插口15;外罩17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供格挡板3插入的外罩插口18;落水槽102和无水槽103之间的隔板上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格挡板3插入的接口;每个子汇水槽内均设置有水泵7,与之对应转板上方设置有喷头9;每个子汇水槽和对应的子落水槽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入水口,入水口上均设置有过滤器6。支杆11上设置有限位板,用于支撑转板12;限位板通过抱箍与支杆连接。转板2上对应模拟坡体位置设置有多个横坎13。水泵7通过水管连接喷头9,喷头9与水管球形连接。整体结构除水泵7外都采用塑料材质,进行酸雨模拟实验时,装置不会被腐蚀。支杆11上通过卡槽在横杆10上滑动,固定后用于支撑转板12。每个子汇水槽内均有水泵7,水泵7的功率由水泵调节旋钮8控制,每个水泵7均连接喷头9;三个水泵7相互并联,可独立使用,节约省电。子汇水槽和子落水槽之间的入水口镂空,入水口处均设置有过滤器6。本实施例中将汇水槽101分为三个子汇水槽。滑轨2对应设置有两条,转板插口15、外罩插口18和落水槽102与无水槽103之间的隔板上的插口长宽均与格挡板3长宽一致;通过格挡板3的插入将落水槽102分割为三个子落水槽。无水槽103用于防止酸液从格挡板3与外罩插口18的缝隙处渗流至装置外。还设置有用于测量转板12角度的量角器4,可根据情况设置转板12的角度。三个子汇水槽对应设置有三个水泵7和三个喷头9,喷头9与水管球形连接;水泵7和喷头9通过软管连接,喷头9的角度和上下位置均可自由活动,最大程度避免减少装置被酸雨腐蚀。每次试验之前都要调节喷头9的位置,使配制好的酸液全部降到转板12上。格挡板3在滑轨2上推进和后退,可根据需要将落水槽102作为一个空间、两个空间或三个空间。可同时模拟不同pH值、不同雨量等降雨条件对相同结构、材质的坡体岩体的影响以及同一降雨条件对不同结构、材质的坡体岩体的影响节约时间。使用时,根据实测坡面角度将转板12调节到相应角度,通过支杆11固定转板12另一侧。转板12上的横坎13防止坡体模型下滑脱落。根据酸雨的pH值,配制好酸液倒入汇水槽101.计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并由水泵调节旋钮8进行调节,由水泵7抽水,喷头9喷出模拟酸雨。调节喷头9的位置和角度,使酸液全部落到转板12上。格挡板3由无水槽103在底部滑轨2上推进。格挡板3挡住外罩插口18,落水槽102此时为整体结构;喷出的酸液通过漏水孔4落到导流板5上,经过滤器6进入汇水槽101循环使用。无水槽103防止酸液从格挡板3与外罩插口18的缝隙中渗流至装置外。可以将其中一个格挡板3继续向前滑动,将落水槽102分隔为两部分,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也可以同时推动两个格挡板3将落水槽102分隔为三个部分,同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每个单元实验流程如上所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状结构的底槽,底槽通过隔板分隔为汇水槽(101)、落水槽(102)和无水槽(103);落水槽(102)上设置有外罩(17);还包括转板(12),转板(12)一侧与落水槽(102)和无水槽(103)之间的隔板铰接,其相对侧向上倾斜通过支杆(11)支撑;外罩(17)内设置有横杆(10),支杆(11)上端与横杆(10)滑动连接;转板(12)上部设置有模拟坡体,下部设置有漏水孔(14);汇水槽(101)和落水槽(102)之间的隔板上设置入水口,入水口上设置有过滤器(6);汇水槽(101)内设置有水泵(7),水泵(7)连接设置在模拟坡体上方对应位置的喷头(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状结构的底槽,底槽通过隔板分隔为汇水槽(101)、落水槽(102)和无水槽(103);落水槽(102)上设置有外罩(17);还包括转板(12),转板(12)一侧与落水槽(102)和无水槽(103)之间的隔板铰接,其相对侧向上倾斜通过支杆(11)支撑;外罩(17)内设置有横杆(10),支杆(11)上端与横杆(10)滑动连接;转板(12)上部设置有模拟坡体,下部设置有漏水孔(14);汇水槽(101)和落水槽(102)之间的隔板上设置入水口,入水口上设置有过滤器(6);汇水槽(101)内设置有水泵(7),水泵(7)连接设置在模拟坡体上方对应位置的喷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槽(102)内设置有导流板(5),用于将漏水孔(14)落下水滴引流到汇水槽(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斜坡的酸雨溶蚀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槽(101)沿与落水槽(102)之间隔板方向被分隔为多个子汇水槽;落水槽(102)与子汇水槽一一对应分隔为多个子落水槽;落水槽(102)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格挡板(3)滑动的滑轨(2),滑轨(2)延伸到无水槽(103)内;转板(12)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供格挡板(3)插入的转板插口(15);外罩(17)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刚杨远翔张传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