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92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免疫组化抗体实验,具体涉及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包括杆、盘、硅胶刷毛、免疫组化物和载玻片,所述的盘水平设置,杆竖直连接在盘上端,硅胶刷毛设置在盘的下方,硅胶刷毛设置有多个,免疫组化物设置在载玻片上方,免疫组化物通过硅胶刷毛转动搅拌均匀,还包括支撑限制装置,支撑限制装置包括套筒,套筒顶部设有支板,套筒下表面与载破片接触,免疫组化物设置在套筒内,杆贯穿支板,杆与支板活动连接,盘设置在套筒内,在不破坏组织的前提下既能保证组织和抗体能完全涂抹均匀、并且能保证组织和抗体不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
本技术涉及免疫组化抗体实验,具体涉及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
技术介绍
实验室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组织放置在载玻片上,然后在组织上滴加抗体,滴加的抗体由于水分子张力的作用,抗体不能均匀的分布在组织上,通常为解决这一问题,操作者会使用滴加抗体的枪头将抗体和组织涂抹均匀,但这一过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枪头属于硬质材料,在涂抹过程中极易破坏组织,将组织划破,影响实验结果;二是在涂抹过程中,由于载破片体积较小,操作精度无法控制,操作时容易将枪头划出载玻片,在抗体水分子的张力作用下,从而导致抗体随着枪头将组织带出载玻片,使得组织和抗体外流,无法进行实验,需重新制作新的免疫组化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在不破坏组织的前提下既能保证组织和抗体能完全涂抹均匀、并且能保证组织和抗体不流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包括杆、盘、硅胶刷毛、免疫组化物和载玻片,所述的盘水平设置,杆竖直连接在盘上端,硅胶刷毛设置在盘的下方,硅胶刷毛设置有多个,免疫组化物设置在载玻片上方,免疫组化物通过硅胶刷毛转动搅拌均匀。进一步还包括支撑限制装置,支撑限制装置包括套筒,套筒顶部设有支板,套筒下表面与载破片接触,免疫组化物设置在套筒内,杆贯穿支板,杆与支板活动连接,盘设置在套筒内。进一步所述的杆上设有凸台,凸台设置在套筒内,凸台与支板下表面贴合,杆上端连接有压帽,压帽和支板直接设有弹簧,杆设置在弹簧内,弹簧设置在支板上方。进一步所述的杆和支板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杆上设有螺旋凹槽Ⅰ,支板与杆连接处设有螺旋凹槽Ⅱ,杆通过滚珠与支板连接,滚珠设置在螺旋凹槽Ⅰ和螺旋凹槽Ⅱ之间。进一步所述的支板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连通螺旋凹槽Ⅱ顶部和支板上方,安装孔上端开口处连接有顶丝。进一步所述的支板上开设有孔,孔连通套筒内部和支板上方。进一步所述的套筒与载玻片之间设有橡胶垫圈,橡胶垫圈与套筒下端连接,免疫组化物设置在橡胶垫圈内。进一步所述的支板侧部设有手指扶手两个,手指扶手延伸至套筒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硅胶刷毛对组织和抗体进行涂抹均匀的操作,防止破坏组织;2.通过套筒限制硅胶刷毛的活动范围,并对组织和抗体形成阻挡,防止其外流;3.通过弹簧及杆和支板的连接结构,实现硅胶刷毛在下降上升的过程中可实现同步旋转的功能,帮助涂抹更加均匀快速,同时实现自动回位的功能,操作方便,高效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半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本技术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支撑限制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传统组织和抗体混合效果说明图。图中:1.杆,101.凸台,102.压帽,103.弹簧,104.螺旋凹槽Ⅰ,2.盘,3.硅胶刷毛,4.免疫组化物,5.载玻片,6.支撑限制装置,601.套筒,602.支板,603.螺旋凹槽Ⅱ,604.滚珠,605.安装孔,606.顶丝,607.孔,608.手指扶手,7.橡胶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包括杆1、盘2、硅胶刷毛3、免疫组化物4和载玻片5,所述的盘2水平设置,杆1竖直连接在盘2上端,硅胶刷毛3设置在盘2的下方,硅胶刷毛3设置有多个,免疫组化物4设置在载玻片5上方,免疫组化物4通过硅胶刷毛3转动搅拌均匀,通过专用工具代替传统的使用滴加抗体的枪头,将抗体和组织涂抹均匀。使用时操作者用两根手指捏住杆1,将硅胶刷毛3接触免疫组化物4,然后两根手指相对搓动杆1旋转,从而带动硅胶刷毛3随之转动,起到搅拌、涂抹均匀的作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还包括支撑限制装置6,支撑限制装置6包括套筒601,套筒601顶部设有支板602,套筒601下表面与载破片5接触,免疫组化物4设置在套筒601内,杆1贯穿支板602,杆1与支板602活动连接,盘2设置在套筒601内,通过套筒601对杆1进行位置的限定,防止其在搅拌、涂抹均匀的过程中脱离原有位置,同时可将免疫组化物4限制在套筒601内,进而保证了免疫组化物4不会发生从载玻片5上流出的现象,杆1与支板602活动连接,保证了杆1相对于支板602可上、下运动,并且可以转动,不影响正常搅拌、涂抹均匀的工作。进一步所述的杆1上设有凸台101,凸台101设置在套筒601内,凸台101与支板602下表面贴合,杆1上端连接有压帽102,压帽102和支板602直接设有弹簧103,杆1设置在弹簧103内,弹簧103设置在支板602上方,增加弹簧103起到帮助复位的功能,同时增加了杆1向下运动的阻力,也可限定杆1下降的距离,防止杆1向下运动过量导致硅胶刷毛3与免疫组化物4接触过多,造成对免疫组化物4的压迫,从而避免了对免疫组化物4的破坏,凸台101能防止杆1从支板602中脱出,起到限位和定位的功能。进一步所述的杆1和支板602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保证了杆1相对于支板602可上、下运动,并且可以转动的功能,同时对杆1进一步进行位置的限定,防止其发生倾斜导致搅拌不均匀。使用时将套筒601罩在免疫组化物4上,保证免疫组化物4完全处于套筒601内,然后拧动杆1,使其在向下运动的同时形成旋转,完成一次搅拌、涂抹均匀的工作,然后反向旋转杆1至复位,再完成一次搅拌、涂抹均匀的工作。如图3-5所示的实施例三:所述的杆1上设有螺旋凹槽Ⅰ104,支板602与杆1连接处设有螺旋凹槽Ⅱ603,杆1通过滚珠604与支板602连接,滚珠604设置在螺旋凹槽Ⅰ104和螺旋凹槽Ⅱ603之间,利用滚珠604的连接方式代替螺纹连接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了杆1的运动方式,利用滚珠604减小相对摩擦力,利用按压即可轻松实现杆1向下运动的同时进行转动的动作,同时利用弹簧103也能实现快速回位功能,使用更加便捷。进一步所述的支板602上设有安装孔605,安装孔605连通螺旋凹槽Ⅱ603顶部和支板602上方,安装孔605上端开口处连接有顶丝606,利用安装孔605进行滚珠604的安装工作,方便杆1和支板602的连接和拆卸。使用时,将套筒601罩在免疫组化物4上,保证免疫组化物4完全处于套筒601内,然后通过按压压帽102使杆1向下运动的同时形成旋转,完成一次搅拌、涂抹均匀的工作,然后松开压帽102,杆1自动复位,再完成一次搅拌、涂抹均匀的工作。进一步所述的支板602上开设有孔607,孔607连通套筒601内部和支板602上方,增加孔607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使用本技术后的清洁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杆(1)、盘(2)、硅胶刷毛(3)、免疫组化物(4)和载玻片(5),所述的盘(2)水平设置,杆(1)竖直连接在盘(2)上端,硅胶刷毛(3)设置在盘(2)的下方,硅胶刷毛(3)设置有多个,免疫组化物(4)设置在载玻片(5)上方,免疫组化物(4)通过硅胶刷毛(3)转动搅拌均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杆(1)、盘(2)、硅胶刷毛(3)、免疫组化物(4)和载玻片(5),所述的盘(2)水平设置,杆(1)竖直连接在盘(2)上端,硅胶刷毛(3)设置在盘(2)的下方,硅胶刷毛(3)设置有多个,免疫组化物(4)设置在载玻片(5)上方,免疫组化物(4)通过硅胶刷毛(3)转动搅拌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限制装置(6),支撑限制装置(6)包括套筒(601),套筒(601)顶部设有支板(602),套筒(601)下表面与载玻片(5)接触,免疫组化物(4)设置在套筒(601)内,杆(1)贯穿支板(602),杆(1)与支板(602)活动连接,盘(2)设置在套筒(6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1)上设有凸台(101),凸台(101)设置在套筒(601)内,凸台(101)与支板(602)下表面贴合,杆(1)上端连接有压帽(102),压帽(102)和支板(602)直接设有弹簧(103),杆(1)设置在弹簧(103)内,弹簧(103)设置在支板(602)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免疫组化抗体抹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1)和支板(602)通过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菊王奎淞赵鲲鹏刘靓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