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伟德专利>正文

童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7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童床架,由立杆、摇杆、下立杆、横档、侧档、下侧档、挡架、“U”型架、侧架、“∩”型架、卡扣、固定套、活动套、连杆Ⅰ、连杆Ⅱ、床底架等组成。本设计巧妙地采用可卸连接与铰接结构,使童床架可拆卸成片状,减小装箱体积,便于运输和家庭收藏,组装亦很方便、快捷;前、后挡架可外翻180°,通过简单操作变成摇床,扩大了童床的应用范围;摇杆可转动90°形成加长状态,能满足家长需要,提高童床使用效率。(*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童床骨架结构。为了使孩子能健康成长,大人与小孩最好分床睡觉。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长对儿童床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儿童床品种繁多,由原来的整体固定式已改进为可拆卸成片状式,这样装箱体积小,便于运输和收藏;前、后侧可翻下和可转变成摇床使用,使童床功能增加,但尽管如此,仍然还有缺陷,如孩子不断在长高,无法加长使现有的儿童床在使用上有局限性。本技术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加长的童床架。根据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列方案实现该童床架包括左、右两端的立杆,立杆的前后以横档相连,通过卡扣和固定套可卸连接,横档之间设有相连的挡架和与横档固定的“U”型架;立杆的左、右侧以侧档、下侧档相连,侧档与立杆通过固定套可卸连接,侧档之间设有相连的侧架和与侧档固定的“ ”型架,前、后挡架的上边与横档固定,下边通过活动套与下一横档铰接相连;以及床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端立杆由摇杆和下立杆组成,摇杆的下边通过活动套与侧档铰接,两侧摇杆与下立杆之间连接着互相铰接可伸缩的连杆I和连杆II。按现有实施方案,本技术不仅保留了原技术的优点能快速拆卸成片状,减小装箱体积,便于运输和家庭收藏,组装亦很方便、快捷,前、后挡架可外翻180°,同时一端可转动90°形成加长状态,可满足家长的需求和大一些孩子的需要,提高童床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向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1的A向视图。图6为图1的B向视图。图7为图1的C-C剖视图。图8为图3的D-D剖视图。图9为下侧档回转180°作摇状使用状态图。图10为前、后挡架外转180°、摇杆转90°成加长状态图。以下将按上述附图对本技术之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童床架(参见图1-3)包括左、右两端的立杆(1),其中左端立杆由摇杆(5)和下立杆(11)组成,立杆和摇杆呈 型结构。立杆和摇杆之间的前、后以横档(2)相连,结构对称,每边有3根横档,其中上面一根横档与立杆、摇杆通过卡扣(4)活动可卸连接,该卡扣与横档铰接,与立杆、摇杆扣接,拆卸时只要摇开卡扣,就能将横档与立杆、与摇杆分体。中间和下面二根横档与立杆、摇杆通过角尺形结构的固定套(10)可卸连接。固定套(10)具有与相邻零件插接的插孔以及垂直插孔的簧片孔,设在横档(2)、侧档(19)中的簧片(25)凸子与固定套相插定位(参见图7),形成可拆卸连接。童床架的前、后横档之间设有挡架(3)和“U”型架(13),挡架上方与横档铆接,下方通过活动套(8)与下一横档套装形成挡架可外翻转动180°的铰接结构。“U”型架上方与横档焊接,下方与最下部的横档铆接(参见图1)。童床架的左、右端立杆(1)、摇杆(5)、下立杆(11)自身均以相等高度的固定套(10)连接侧档(19)(参见图2-3),侧档之间设有相连的侧架(16)和与侧档固定的 型架(17),侧架上与立杆或摇杆铆接,下与侧档焊接,侧架通过活动套与中间侧档套装形成摇杆、侧架可同时转动90°的铰接关系,转动90°后正好靠住两面的固定套而限位。 型架上与横档铆接,下与侧档焊接成固定式。左、右端的下侧档(18)呈拱形,它的两端部与立杆、下立杆铰接连接,并在一端部设有180°转动的定位结构,所述的定位结构(参见图8)包括穿过下侧档并与其同步转动的定位销(29),定位销在位于下侧档内有一弹簧(28),由固定盖板(27)封住,定位销一端可插入立杆、下立杆以铰支点(20)为中心等距分布的上、下两个定位孔的任一个,另一端与拉手(26)连接,图示为定位销插入上一定位孔状态,当童床架作摇床使用时,拉动拉手,定位销离开立杆、下立杆插孔,下侧档即可转动180°,定位销即插入下一定位孔构成摇床结构(参见图9)。右端摇杆和下立杆之间连接着互相铰接可伸缩的连杆I(6)和连杆II(9),连杆I和连杆II上的铰接孔均为长圆孔(7),实现伸缩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定长圆孔的长度,使童床架在处于两个状态时铰接销由长圆孔的一个端点移至另一端点,两连杆作为摇杆转动90°成加长状态的支撑(参见图10)。立杆和下立杆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转轮(12),便于移动位置。立杆和侧架上分别设有固定的帐杆插座I(15)和帐杆插座II(14)(参见图1、图3、图5-6)。帐杆插座I呈开口形,帐杆插座II呈封闭形,并有一个与帐杆“V”型槽相配插的“V”型尖子(24),使帐杆(图中未示)插上后被定位在左右对称位置。由于童床架的前、后、左、后均以相等高度的同一固定套作连接件,故另配的床板(图中未示)具有二档高度位置可供用户选择。床底板(参见图4)由纵横床档(21)、底档(22)互相焊接,直角处由角尺块(23)铆接固定。床底架搁置在四顶角与立杆、摇杆、下立杆固定的固定套(10)上,可取下。本童床架在前、后、左、右的挡架、“U”型架、侧架、 型架以及立杆、摇杆、下立杆上装饰布套、垫子等等,即成一张舒适的儿童床。还可配上帐杆、帐子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床架,包括左、右两端的立杆(1),立杆的前后以横档(2)相连,通过卡扣(4)和固定套(10)可卸连接,横档之间设有相连的挡架(3)和与横档固定的“U”型架(13);立杆的左、右侧以侧档(19)、下侧档(18)相连,侧档与立杆通过固定套可卸连接,侧档之间设有相连的侧架(16)和与侧档固定的“∩”型架(17),前、后挡架的上边与横档固定,下边通过活动套(8)与下一横档铰接相连;以及床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端立杆由摇杆(5)和下立杆(11)组成,摇杆的下边通过活动套(8)与侧档(19)铰接,两侧摇杆与下立杆之间连接着互相铰接可伸缩的连杆Ⅰ(6)和连杆Ⅱ(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童床架,包括左、右两端的立杆(1),立杆的前后以横档(2)相连,通过卡扣(4)和固定套(10)可卸连接,横档之间设有相连的挡架(3)和与横挡固定的“U”型架(13);立杆的左、右侧以侧档(19)、下侧档(18)相连,侧档与立杆通过固定套可卸连接,侧档之间设有相连的侧架(16)和与侧档固定的型架(17),前、后挡架的上边与横档固定,下边通过活动套(8)与下一横档铰接相连;以及床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端立杆由摇杆(5)和下立杆(11)组成,摇杆的下边通过活动套(8)与侧档(19)铰接,两侧摇杆与下立杆之间连接着互相铰接可伸缩的连杆I(6)和连杆II(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1)和摇杆(5)呈“”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1)和侧架(16)上中部分别设有固定的帐杆插座I(15)和帐杆插座II(1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帐杆插座I(15)呈开口形,帐杆插座II(14)呈封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伟德
申请(专利权)人:叶伟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