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975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单体燃烧试验室包括燃烧室和控制室,控制室设有主出入门和单开门,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进风管道、送风管道、环形管道、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吸风口、排风管道和风幕单元,送风管道与环形管道连通,吸风口设置在控制室的内墙面上,第一出风口位于另一侧的内墙面上,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控制室其余两侧的内墙面上,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与环形管道连通,风幕单元沿单开门的用于铰接的侧边安装,风幕单元的进气端与排风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避免燃烧的空气进入控制室和能更全面的更快速的净化控制室内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的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在一些工程检测试验室中,比如单体燃烧试验室,在进行多次检测时,需要检测人员进入单体燃烧试验室的燃烧室中进行点火,然后返回至控制室中进行设备操作、观察试验,而在点火的过程中,燃烧室与控制室将处于连通的状态,这样就导致前一次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导入控制室的内部,导致控制室内部的烟气含量提高,严重危害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且由于控制室内部空气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层,使得控制室内部的空气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进入控制室的烟气残留在控制室的内部无法及时排出,危害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其能避免燃烧的空气进入控制室和能更全面的更快速的净化控制室内的空气。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单体燃烧试验室包括燃烧室和控制室,控制室设有主出入门和单开门,控制室通过单开门与燃烧室连通,新风系统安装在控制室内,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进风管道和送风管道,进风管道和送风管道分别与新风机组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新风系统还包括环形管道、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吸风口、排风管道和风幕单元,环形管道首尾相接通,环形管道设置在控制室的顶部,送风管道与环形管道连通;吸风口设置在控制室的与单开门相邻的一侧的内墙面上,且吸风口与单开门相邻近,吸风口通过排风管道与外部的排风机连接,第一出风口位于与吸风口所在侧对立的另一侧的内墙面上,且位于控制室的底部,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控制室其余两侧的内墙面上,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位于控制室的中部和顶部,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与环形管道连通,第一出风口的开口小于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开口;风幕单元沿单开门的用于铰接的侧边安装,风幕单元的进气端与排风管道连通,风幕单元向单开门的另一侧边吹风,形成风幕,且风幕的风向偏向燃烧室,风幕单元的出风可开启和关闭。进一步的,风幕单元包括安装座和导风圆管,安装座上设有竖向的安装槽,导风圆管的两端封闭,导风圆管位于安装槽中,导风圆管的两端分别可转动支承在安装槽的两端,安装槽的两侧面分别与导风圆管的侧面相贴,导风圆管与安装槽的底面之间留有进气空间,进气空间的两端口分别通过端板封闭,在安装槽的底部设有与进气空间连通的进气孔,进气孔作为风幕单元的进气端;在导风圆管的位于进气空间的侧面上设有两条轴向的与导风圆管的中孔连通的条形导风口,在导风圆管的面向外边的侧面中间设有限位凸条;通过转动导风圆管至限位凸条抵靠在安装槽的一侧时,对应的一条条形导风口对向外边,而另一条条形导风口仍然位于进气空间。进一步的,在安装槽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转动支撑架,导风圆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转轴分别可转动穿在转动支撑架的转孔中。进一步的,两条条形导风口之间的夹角为60°。进一步的,吸风口位于控制室的顶部。进一步的,环形管道通过卡套固定在控制室的内墙面的顶部。进一步的,第一出风口与控制室的地面之间的距离为20cm-30cm,第二出风口与控制室的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50cm-160cm,第三出风口与控制室的地面之间的距离为200cm-210cm。进一步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均为矩形的可调节风向和出风大小的百叶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对控制室的底部、中部和顶部进行吹风,从而使得控制室内各层的空气都能有序流动,由于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是较小的,使得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速是最快的,这样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将带动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吹出的风向吸风口所在位置,污浊空气也将集中在吸风口所在位置,从而能更全面更快速的通过吸风口排出控制室中的污浊空气,达到全面快速的净化效果。另外,由于单开门的位置与吸风口的位置是相邻近的,污浊空气集中的位置也是单开门所在位置,在打开单开门时,污浊空气也能从单开门的开口处排出。本技术在打开单开门时,可通过风幕单元形成风幕,以对阻挡燃烧室内的烟气进入控制室,且用于形成的风幕的风是从排风管道中分出的,不是采用新风机组送进的新风,这样可减少控制室内新风的流失,保持控制室内部处于正压状态。由于风幕的风向是偏向燃烧室,在单开门打开时,风幕的风大部分是吹向燃烧室,且由于控制室内部处于正压状态,使得控制室的部分空气将从开口门的开口处排出,进一步降低了燃烧室中烟气进入控制室的几率,从而保证了控制室内部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体燃烧试验室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风幕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风幕单元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百叶风口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在第一出风口斜向上吹向吸风口时主视方向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在第一出风口斜向上吹向吸风口时侧视方向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在第一出风口水平吹出时主视方向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新风机组;11-进风管道;12-送风管道;2-环形管道;3-第一出风口;4-第二出风口;41-连接管;5-第三出风口;6-吸风口;61-排风管道;611-排风支管;62-风幕单元;621-安装座;6211-安装槽;622-导风圆管;6221-限位凸条;6222-条形导风口;6223-转轴;623-转动支撑架;624-端板;625-进气空间;626-进气孔;7-控制室;71-主出入门;72-单开门;8-燃烧室;9-百叶风口;91-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其中,燃烧试验室包括燃烧室8和控制室7,控制室7的侧面由四面墙围成,控制室7的前后两侧墙壁上分别设有主出入门71和单开门72,单开门72靠近左侧墙壁,控制室7通过单开门72与燃烧室8连通,新风系统安装在控制室7内。其中,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1、进风管道11、送风管道12、环形管道2、第一出风口3、第二出风口4、第三出风口5、吸风口6、排风管道61和风幕单元62。进风管道11和送风管道12分别与新风机组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连接,新风机组1通过进风管道11抽取外面的空气,对经过的空气进行净化后通过送风管道12送出。环形管道2首尾相接通,通过卡套21固定在控制室7的内墙面的顶部,且沿控制室7的顶部边缘布置。送风管道12与环形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所述单体燃烧试验室包括燃烧室和控制室,所述控制室设有主出入门和单开门,所述控制室通过所述单开门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安装在所述控制室内,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进风管道和送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和送风管道分别与所述新风机组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环形管道、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吸风口、排风管道和风幕单元,所述环形管道首尾相接通,所述环形管道设置在所述控制室的顶部,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环形管道连通;所述吸风口设置在所述控制室的与所述单开门相邻的一侧的内墙面上,且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单开门相邻近,所述吸风口通过所述排风管道与外部的排风机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与所述吸风口所在侧对立的另一侧的内墙面上,且位于所述控制室的底部,所述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控制室其余两侧的内墙面上,所述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控制室的中部和顶部,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环形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开口;所述风幕单元沿所述单开门的用于铰接的侧边安装,所述风幕单元的进气端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所述风幕单元向所述单开门的另一侧边吹风,形成风幕,且所述风幕的风向偏向所述燃烧室,所述风幕单元的出风可开启和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所述单体燃烧试验室包括燃烧室和控制室,所述控制室设有主出入门和单开门,所述控制室通过所述单开门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新风系统安装在所述控制室内,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进风管道和送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和送风管道分别与所述新风机组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环形管道、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吸风口、排风管道和风幕单元,所述环形管道首尾相接通,所述环形管道设置在所述控制室的顶部,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环形管道连通;所述吸风口设置在所述控制室的与所述单开门相邻的一侧的内墙面上,且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单开门相邻近,所述吸风口通过所述排风管道与外部的排风机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与所述吸风口所在侧对立的另一侧的内墙面上,且位于所述控制室的底部,所述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控制室其余两侧的内墙面上,所述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控制室的中部和顶部,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环形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开口;所述风幕单元沿所述单开门的用于铰接的侧边安装,所述风幕单元的进气端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所述风幕单元向所述单开门的另一侧边吹风,形成风幕,且所述风幕的风向偏向所述燃烧室,所述风幕单元的出风可开启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体燃烧试验室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单元包括安装座和导风圆管,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竖向的安装槽,所述导风圆管的两端封闭,所述导风圆管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导风圆管的两端分别可转动支承在所述安装槽的两端,所述安装槽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导风圆管的侧面相贴,所述导风圆管与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健王新祥李明刘轩高金墙赵斌王元光马烨红范浩雄朱靖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