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环境亮度的补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65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环境亮度的补光装置。其中,所述补光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装置壳体,在底部设置有通过防水接头引出的连接线;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正面的透光玻璃;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通过散热片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下发光;光照度检测装置,所述光照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的的底部,用于检测外部环境亮度。其通过一体化设计的装置壳体,有效的提升了装置的防水性能,并且通过独特的散热结构设计,实现了对于装置内部器件的良好散热,很好的减少了光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环境亮度的补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补光灯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环境亮度的补光装置。
技术介绍
补光灯等相关的补光设备是非常重要的拍摄辅助设备。其可以为摄像机等拍摄设备提供充足的亮度以提升照片和视频等的图像数据的清晰度。但现有的补光设备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例如整个补光设备为分体化设计,增加进水风险和安装难度,灯珠铝基板的散热不良,导致整灯光衰严重以及补光设备所能够提供的光线角度固定,无法调节等的问题。现有补光设备所存在的缺陷在实际应用和维护过程(如在拍摄交通违法行为时)中产生了许多的不便,迫切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环境亮度的补光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补光设备所存在的一系列缺陷。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环境亮度的补光装置。该补光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底部设置有通过防水接头引出的连接线;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的正面,与所述装置壳体之间装设有橡胶圈;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通过散热片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下发光;光照度检测装置,所述光照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的的底部,用于检测外部环境亮度;可选地,所述装置壳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齿状结构。可选地,所述发光装置包括:透镜和铝基板;所述透镜粘接在所述铝基板上,所述铝基板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可选地,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水平基板固定面;所述铝基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水平基板固定面上;所述水平基板固定面与所述铝基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层。可选地,还包括角度调节支架;所述角度调节支架与所述装置壳体的侧面铰接以使所述装置壳体可相对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移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光装置,通过一体化设计的装置壳体,有效的提升了装置的防水性能,并且通过独特的散热结构设计,实现了对于装置内部器件的良好散热,很好的减少了光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补光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0,透光玻璃11,驱动装置12,发光装置13以及光照度检测装置14。其中,所述装置壳体10为一体化设计的一体成型结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用以收容驱动装置12和发光装置13等的部件。具体的,在装置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通过防水接头引出的连接线101,用于实现供电和信号控制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101包括两组,分别用于为所述补光装置供电和调整补光亮度。较佳的是,所述装置壳体10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有齿状结构103。例如设置在装置壳体顶部的齿状结构103。该齿状结构103有效的增加了装置壳体10的散热面积,配合常规安装角度可以加大表面的空气流通,提高了补光装置的散热能力。所述透光玻璃11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10的正面,与所述装置壳体10之间装设有橡胶圈,用于实现透光玻璃11与装置壳体10之间的良好密封,提升补光装置的防水性能。所述驱动装置12是集成了多个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采用合适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和控制发光装置13在合适时刻触发,为摄像设备补光。具体采用的驱动装置12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12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10的内部,其所包含的发热器件可以通过散热片121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内,以保证装置内部的良好散热。所述发光装置13是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下发光的模块。所述光照度检测装置14可以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底部,用于检测外部环境亮度,从而令补光装置可以实现对环境亮度的自适应调节。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选择使用任何合适类型的光照度检测装置14来实现对外部环境亮度的检测。其是本领域常用的电器元件。具体的,该发光装置13可以由透镜131和铝基板132所组成。铝基板132上设置有发光的灯珠,透镜131用于汇聚灯珠发出的光线。其中,所述透镜131可以直接粘接在所述铝基板132上,所述铝基板132则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通过上述直接粘接的方式,可以实现角度定制,具有实现成本低,简单可靠和角度灵活可调的优点。较佳的是,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水平基板固定面102,用于为发光装置提供相应的固定位。所述铝基板132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水平基板固定面102上。另外,所述水平基板固定面102与所述铝基板132之间可以通过涂抹的方式,填充有导热硅胶层。通过该导热硅胶层,可以令铝基板132上产生的热量及时的传递到装置壳体,有效的提升了整个补光装置的散热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补光装置对于角度调节的需要,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有角度调节支架15。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5大致呈U型,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装置壳体10的侧面铰接,以使所述装置壳体可相对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架移动。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5的底部还开设有合适数量的通槽或者通孔,用于固定所述角度调节支架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光装置通过一体化设计,提高了设备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发热器件与外壳之间良好的导热提高产品寿命。发光装置与机壳贴合紧密,机壳的外表通过齿状设计实现良好散热,可有效降低温度,减少光衰。另外,发光装置中的透镜与铝基板直接采用粘接方式,简单可靠,灵活可调。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环境亮度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底部设置有通过防水接头引出的连接线;/n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的正面,与所述装置壳体之间装设有橡胶圈;/n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通过散热片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内;/n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下发光;/n光照度检测装置,所述光照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底部,用于检测外部环境亮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环境亮度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底部设置有通过防水接头引出的连接线;
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的正面,与所述装置壳体之间装设有橡胶圈;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通过散热片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内;
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收容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下发光;
光照度检测装置,所述光照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底部,用于检测外部环境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广虎贾诗豹张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方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