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65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光源箱体的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发光的发光组件和用于光线射出的透光窗,透光窗上设置有光线通过的窗口;且发光组件发出的直射光线以45°入射角照射到第一反射镜,然后产生的反射光再以45°入射角照射到第二反射镜,再然后第二反射镜上产生的反射光以垂直于窗口所在平面的角度射出;发光组件旁设置有避免光线射入到第二反射镜的遮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反射镜筛选出直射光,并通过透光窗射出,最后用于检验的光线均为均匀的直射光,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的光线进行检验;同时为了避免发光组件上发出的光直接通过第二反射镜造成影响,设置有遮光板来进行遮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射型平行背光源
本技术涉及光源
,特别涉及一种反射型平行背光源。
技术介绍
光学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例如工业检验等。现有一种用于工业检测的光源产品,称之平行背光光源,这种光源在具体检测使用时,直接将被检查的物品放在背光光源上,通过灯珠直接照射进行检测,这种设计的缺陷在于在进行检测时光线除了呈直角状的照射以外,还有各种角度的倾斜照射光线,为产生不均匀的杂光,造成整体照射不均匀。这种带有杂光的检测照射,在实际检测时使用效果不佳,检测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平行背光光源,造成整体照射不均匀,在实际检测时使用效果不佳,检测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包括光源箱体,所述光源箱体的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发光的发光组件和用于光线射出的透光窗,所述透光窗上设置有光线通过的窗口;所述光源箱体内设置有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且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直射光线以45°入射角照射到所述第一反射镜,然后产生的反射光再以45°入射角照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镜,再然后所述第二反射镜上产生的反射光以垂直于所述窗口所在平面的角度射出;所述发光组件旁设置有避免光线射入到所述第二反射镜的遮光板。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光源箱体的上端开口,且所述遮光板固定设置到所述光源箱体的内部,所述发光组件的一端边沿固定到所述遮光板上,其他边沿固定到所述光源箱体上。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透光窗的一端边沿固定到所述遮光板上,其他边沿固定到所述光源箱体上。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反射镜朝向所述窗口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窗口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遮光板与所述第二反射镜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边沿竖直正对。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反射镜和第一反射镜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光源箱体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内表面。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连接处通过平底板过渡。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周圈、散热板、LED灯板、漫射板、平行膜和透明亚克力板,其中,所述散热板设置到所述周圈内壁的上部,且所述散热板的一面朝向外部,另一面设置有所述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上设置有LED灯珠,且该LED灯珠朝所述光源箱体的内部照射;所述漫射板设置到所述周圈内壁的下部,且所述漫射板的下表面贴有所述平行膜,所述平行膜通过设置在其下方的所述亚克力板紧固。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平行膜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平行膜和纵向平行膜。有益效果:本技术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本技术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反射镜筛选出直射光,并通过透光窗射出,最后用于检验的光线均为均匀的直射光,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本技术形成的光线进行检验,效果更佳;同时为了避免发光组件上发出的光直接通过第二反射镜造成影响,设置有遮光板来进行遮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一种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具有光源箱体1,光源箱体1的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发光的发光组件2和用于光线射出的透光窗3,透光窗3上设置有光线通过的窗口3a;光源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反射镜4和第二反射镜5,且发光组件2发出的直射光线以45°入射角照射到第一反射镜4,然后产生的反射光再以45°入射角照射到第二反射镜5,再然后第二反射镜5上产生的反射光以垂直于窗口3a所在平面的角度射出;发光组件2旁设置有避免光线射入到第二反射镜5的遮光板6。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中,其基本原理是,光线从所述发光组件2发出,通过第一反射镜4和第二反射镜5反射后再从透光窗3的窗口3a射出,经过筛选后的光线均为直射光线,均匀照射。具体筛选的过程是,发光组件2发出的直射光线以45°角射入第一反射镜4,然后从第一反射镜4上产生的反射光再以45°入射角射入到第二反射镜5上,然后再以垂直状态穿过窗口3a,形成作为要检测的光线。基于光学的基本原理,发光组件2上产生的光线,如果出于照射角度会产生影响检验的杂光,那么在第一反射镜4和第二反射镜5这样的筛选组合下,要么无法通过筛选而无法穿过窗口3a,形成用于检验的光线,其余部分可以通过遮光板6进行遮挡,避免干扰。在具体实施时,窗口3a上还需要设置有透光玻璃板7。优选的,光源箱体1的上端开口,且遮光板6固定设置到光源箱体1的内部,发光组件2的一端边沿固定到遮光板6上,其他边沿固定到光源箱体1上。本优选的方案中,给出了发光组件2的具体固定设置结构。优选的,透光窗3的一端边沿固定到遮光板6上,其他边沿固定到光源箱体1上。本优选的方案中,给出了透光窗3的具体固定设置结构。优选的,第二反射镜5朝向窗口3a所在平面的投影与窗口3a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本优选的方案中,这种形状和大小关系,可以使得通过第二反射镜5的反射出来的直射光线完全通过窗口3a。优选的,遮光板6与第二反射镜5靠近第一反射镜4的边沿竖直正对。本优选方案中,这种遮光板6的设置形式具有更好的遮光效果。优选的,第二反射镜5和第一反射镜4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本优选方案中,可以满足两个反射镜更加优化的配合效果。优选的,光源箱体1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底板1a和第二底板1b,第一反射镜4设置在第一底板1a的内表面,第二反射镜5设置在第二底板1b的内表面。本优选方案中,利用光源箱体1自身的结构来配合设置两个反射镜,设置起来契合和方便。优选的,第一底板1a和第二底板1b的连接处通过平底板1c过渡。本优选方案中,给出了一种优化的设置结构。优选的,发光组件2包括周圈2a、散热板2b、LED灯板2c、漫射板2d、平行膜和透明亚克力板2e,其中,散热板2b设置到周圈2a内壁的上部,且散热板2b的一面朝向外部,另一面设置有LED灯板2c,LED灯板2c上设置有LED灯珠,且该LED灯珠朝光源箱体1的内部照射;漫射板2d设置到周圈2a内壁的下部,且漫射板2d的下表面贴有平行膜,平行膜通过设置在其下方的亚克力板2e紧固。本优选方案中,给出了一种发光组件2的具体部件和结构形式,其中散热板2b用于散热,LED灯板2c用于直接发光,漫射板2d用来调和光线,平行膜用来筛选光线以最大效果地平行射出,透明亚克力板2e用来压迫平行膜平整。以上各个部件再通过周圈2a固定以形成整体。优选的,平行膜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平行膜和纵向平行膜。本优选的方案中,通过两个方向进行光线筛选,以射出更多的直射管线。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箱体(1),所述光源箱体(1)的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发光的发光组件(2)和用于光线射出的透光窗(3),所述透光窗(3)上设置有光线通过的窗口(3a);/n所述光源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反射镜(4)和第二反射镜(5),且所述发光组件(2)发出的直射光线以45°入射角照射到所述第一反射镜(4),然后产生的反射光再以45°入射角照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镜(5),再然后所述第二反射镜(5)上产生的反射光以垂直于所述窗口(3a)所在平面的角度射出;/n所述发光组件(2)旁设置有避免光线射入到所述第二反射镜(5)的遮光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箱体(1),所述光源箱体(1)的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发光的发光组件(2)和用于光线射出的透光窗(3),所述透光窗(3)上设置有光线通过的窗口(3a);
所述光源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反射镜(4)和第二反射镜(5),且所述发光组件(2)发出的直射光线以45°入射角照射到所述第一反射镜(4),然后产生的反射光再以45°入射角照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镜(5),再然后所述第二反射镜(5)上产生的反射光以垂直于所述窗口(3a)所在平面的角度射出;
所述发光组件(2)旁设置有避免光线射入到所述第二反射镜(5)的遮光板(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箱体(1)的上端开口,且所述遮光板(6)固定设置到所述光源箱体(1)的内部,所述发光组件(2)的一端边沿固定到所述遮光板(6)上,其他边沿固定到所述光源箱体(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窗(3)的一端边沿固定到所述遮光板(6)上,其他边沿固定到所述光源箱体(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镜(5)朝向所述窗口(3a)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窗口(3a)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型平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6)与所述第二反射镜(5)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晶沈文亮邓皓匀钟伟明许欢甜何燕杰吴俊辉何红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锐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