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50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水控制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两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底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空心柱,所述空心柱顶部与横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与横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底端固定设有滑板,所述滑板底部固定设有竖杆,所述竖杆底端固定设有圆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流迫使圆形板向下运动,进一步的使齿条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一步的使第一调节板转动,实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错位,以此改变出水流通道的大小,进一步的改变水流的强度,使出水量变少,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水控制阀
本技术涉及控制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水控制阀。
技术介绍
控制阀伴随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在生活中离不开控制阀,如人类经常使用的水龙头就是一种控制阀,也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的,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控的,水龙头的使用非常广泛,渗透到生活的大大小小层次,而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厕所等,水龙头必不可少,但是来往的人员在厕所使用水龙头时往往用水量并不多,但是水龙头却保持一定的流水量,时间一长,难免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目前,厕所等公共场所,使用者在洗手时并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水,但是水龙头阀门不具备调节水量大小的功能,经常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节水控制阀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水控制阀,通过水流迫使圆形板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一调节板转动,实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错位,以此改变出水流通道的大小,进一步的改变水流的强度,使出水量变少,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水控制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两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底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空心柱,所述空心柱顶部与横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与横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底端固定设有滑板,所述滑板底部固定设有竖杆,所述竖杆底端固定设有圆形板,所述圆形板外侧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空心柱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板底部固定设有齿条,所述齿条底部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内部固定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两端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底部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内部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调节板底板设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与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内部设有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空心柱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横截面设为T形,所述滑槽与滑块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圆形板横截面设为梯形,圆形环由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圆形板与限位块相匹配,所述圆形板与限位块相接触。优选的,所述齿条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设有多个。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均匀的分布在第一调节板内部,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水口。优选的,所述圆形板内部设有两个安全孔,所述安全孔贯穿圆形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工作人员将此装置的壳体与水龙头出水端固定连接,使用者用水时,只需打开水龙头的阀门,当水流到达圆形板顶部时,圆形板受到压力向下运动,弹簧发生形变伸长,同时齿条向下运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一步的使连接杆转动,进一步的使第一调节板转动,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位,水流经错位后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出,从而改变出水流通道的大小,进一步的改变水流的强度,使出水量变少,从而节约水资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此装置具备调节水量大小的功能,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杆和第一调节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横板、3调节机构、31空心柱、32弹簧、33滑板、34竖杆、35圆形板、36限位环、37齿条、38第一锥齿轮、39第二锥齿轮、310连接杆、311第一调节板、312第一通孔、313第二调节板、314第二通孔、315转杆、4出水口、5进水口、6安全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节水控制阀,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横板2,所述横板2两端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底部设有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空心柱31,所述空心柱31顶部与横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31内部设有弹簧32,所述弹簧32顶端与横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2底端固定设有滑板33,所述滑板33底部固定设有竖杆34,所述竖杆34底端固定设有圆形板35,所述圆形板35外侧设有限位环36,所述限位环36与空心柱3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板35底部固定设有齿条37,所述齿条37底部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38,所述第一锥齿轮38内部固定设有转杆315,所述转杆315两端与壳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8底部设有第二锥齿轮39,所述第二锥齿轮39内部固定设有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调节板311,所述第一调节板311与壳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311内部设有第一通孔312,所述第一调节板311底板设有第二调节板313,所述第二调节板313与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313内部设有第二通孔31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心柱31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横截面设为T形,所述滑槽与滑块相匹配,有效的防止了滑块在滑槽中脱落;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形板35横截面设为梯形,圆形环由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圆形板35与限位块相匹配,所述圆形板35与限位块相接触,避免使用后发生漏水的情况;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齿条37与第一锥齿轮38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38与第二锥齿轮39相啮合;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312的数量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314的数量设有多个,便于使用者改变水流通道;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312均匀的分布在第一调节板311内部,所述第一通孔312与第二通孔314相匹配,进一步的方便使用者改变水流的通道;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出水口4,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进水口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形板35内部设有两个安全孔6,所述安全孔6贯穿圆形板35,避免水流强度过大对圆形板35造成损坏;实施方式具体为:工作人员将此装置的壳体1与水龙头出水端固定连接,使用者用水时,只需打开水龙头的阀门,水流经进水口5流入壳体1内部,当水流到达圆形板35顶部时,安全孔6有效的避免了水流强度过大对圆形板35造成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水控制阀,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横板(2),所述横板(2)两端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底部设有调节机构(3);/n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空心柱(31),所述空心柱(31)顶部与横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31)内部设有弹簧(32),所述弹簧(32)顶端与横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2)底端固定设有滑板(33),所述滑板(33)底部固定设有竖杆(34),所述竖杆(34)底端固定设有圆形板(35),所述圆形板(35)外侧设有限位环(36),所述限位环(36)与空心柱(3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板(35)底部固定设有齿条(37),所述齿条(37)底部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38),所述第一锥齿轮(38)内部固定设有转杆(315),所述转杆(315)两端与壳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8)底部设有第二锥齿轮(39),所述第二锥齿轮(39)内部固定设有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调节板(311),所述第一调节板(311)与壳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311)内部设有第一通孔(312),所述第一调节板(311)底板设有第二调节板(313),所述第二调节板(313)与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313)内部设有第二通孔(3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水控制阀,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横板(2),所述横板(2)两端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底部设有调节机构(3);
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空心柱(31),所述空心柱(31)顶部与横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31)内部设有弹簧(32),所述弹簧(32)顶端与横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2)底端固定设有滑板(33),所述滑板(33)底部固定设有竖杆(34),所述竖杆(34)底端固定设有圆形板(35),所述圆形板(35)外侧设有限位环(36),所述限位环(36)与空心柱(3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板(35)底部固定设有齿条(37),所述齿条(37)底部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38),所述第一锥齿轮(38)内部固定设有转杆(315),所述转杆(315)两端与壳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8)底部设有第二锥齿轮(39),所述第二锥齿轮(39)内部固定设有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调节板(311),所述第一调节板(311)与壳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311)内部设有第一通孔(312),所述第一调节板(311)底板设有第二调节板(313),所述第二调节板(313)与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313)内部设有第二通孔(3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腾飞夏云杨欣霖汪周贤陈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洛卡本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