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39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左端开设有吸水口,所述泵体与电动机箱之间通过固定板固定,且固定板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的两侧皆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内皆与螺纹杆的一端卡合,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皆与螺纹套杆连接,所述螺纹套杆皆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且第一固定杆皆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辅助腔内壁皆开设有卡合槽,且卡合槽内皆固定有滑板。该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设置有支撑架、第二转帽、滑轨、滑块、卡合块、弹簧、滑槽、卡合槽和滑板,通过此装置人们再不同高度的泵体电动机箱上只需配备同一支撑架,支撑架通过此装置能够调节高度来适应不同高度的泵体,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
本技术涉及自吸泵
,具体为一种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
技术介绍
自吸泵属自吸式离心泵,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现有的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1、现有的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与电动机箱之间连接都是用螺母进行固定,长时间使用后螺母易松动,但是泵体与电动机箱之间连接必须坚固好,否则易引起叶轮窜动,造成机械故障。2、现有的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电动机箱体积占本体的三分之二左右,且电动机箱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厂家会配备支撑架来固定支撑,但是电动机箱安装的高度基本在五米以内,各种泵体高度不同,就得给每个高度的电动机箱配备支撑架,制造成本较高,浪费劳动力,因此亟需一种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螺母固定容易造成松动,支撑架不能调节高度配备任意泵体的问题。<b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包括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左端开设有吸水口(2),所述泵体(1)与电动机箱(14)之间通过固定板(3)固定,且固定板(3)上固定有螺母(4),所述螺母(4)的两侧皆开设有卡槽(5),且卡槽(5)内皆与螺纹杆(6)的一端卡合,所述螺纹杆(6)的另一端皆与螺纹套杆(7)连接,所述螺纹套杆(7)皆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固定杆(8)上,且第一固定杆(8)皆固定在固定板(3)上,所述螺纹套杆(7)上皆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9),且第一锥形齿轮(9)的上方皆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0)皆固定在转轴(11)上,所述转轴(11)皆通过轴承固定在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涡式自吸泵的泵体,包括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左端开设有吸水口(2),所述泵体(1)与电动机箱(14)之间通过固定板(3)固定,且固定板(3)上固定有螺母(4),所述螺母(4)的两侧皆开设有卡槽(5),且卡槽(5)内皆与螺纹杆(6)的一端卡合,所述螺纹杆(6)的另一端皆与螺纹套杆(7)连接,所述螺纹套杆(7)皆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固定杆(8)上,且第一固定杆(8)皆固定在固定板(3)上,所述螺纹套杆(7)上皆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9),且第一锥形齿轮(9)的上方皆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0)皆固定在转轴(11)上,所述转轴(11)皆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二固定杆(12)上,且第二固定杆(12)皆固定在固定板(3)上,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一端皆与第一转帽(13)固定,所述电动机箱(14)的前后两侧皆固定有辅助腔(15),所述辅助腔(15)内卡合有支撑架(16),且支撑架(16)顶端固定有第二转帽(17),所述支撑架(16)内开设有滑轨(18),所述滑轨(18)内皆镶嵌有滑块(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军国李朴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柯茨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