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及支架布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922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面光伏组件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及支架布设方法,现有光伏支架应用在在双面双面叠瓦无边框光伏组件中,在组件背部形成阴影,影响其发电量,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为多个水平方向上的檩条和竖直方向上的斜梁组合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支架中的檩条和斜梁位于各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相贴合的连接侧面之间,各所述檩条和斜梁宽度不大于光伏组件厚度,减少支架对背板产生阴影,提高光能利用率,在双面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及支架布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面光伏组件支架
,特别是涉及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及支架布设方法。
技术介绍
双玻双面叠瓦无边框光伏组件顾名思义就是正、反面都能发电的光伏组件,当太阳光照到双面光伏组件的时候,会有部分光线被周围的环境反射到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这部分光可以被电池吸收,从而对电池的光电流和效率产生一定的贡献。双玻双面叠瓦无边框光伏组件具有以下优势发电量提升:1)发电量提升:背面额外发电后,发电量较单面发电组件增益10%~30%;2)可靠性高:抗PID且防火,双层玻璃结构能够增强运送中抗隐裂能力,零透水率,较传统背板具有抗UV老化和抗降解腐蚀的特征;3)寿命长:和单面双玻组件一样质保在30年,普通组件在20年。组件正面的遮挡往往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对于双面组件,由于其背面也有发电能力,所以其背面的遮挡也需要注意,尤其是来自于支架的遮挡,对于常规的光伏支架而言,其主梁和檩条的设计更多的考虑是强度、经济性和组件螺栓孔(或者压块)的位置,这样的支架在组件背面会形成明显的遮挡,如果是双面组件安装在这样的支架上,则其发电能力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以往采用双玻双面光伏组件光伏项目少之又少,而采用双玻双面光伏组件的项目只侧重于组件正面的发电量,忽视了支架会对漫反射到光伏组件背板的光,产生阴影遮挡,减少背板上光率,从而减少发电量;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双面组件都是双玻结构,其没有螺栓孔,只能采用压块式安装;其次支架的主梁和檩条在设计时必须避开组件的电池片位置,以免遮挡双面组件的电池背面,因此,双面组件的支架需要进行特殊设计,合理安排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及支架布设方法,解决现有光伏支架应用在在双面双面叠瓦无边框光伏组件中,在组件背部形成阴影,影响其发电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实施方法,所述支架为多个水平方向上的檩条和竖直方向上的斜梁组合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按照中间位置供多组单块光伏组件依次在竖直方向上排布且两侧供多组双块光伏组件排布的结构布置檩条与斜梁,各组双块光伏组件包括两块并排布置的单块光伏且各组双块光伏组件依次在竖直方向上布置,所述支架中的檩条和斜梁位于各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相贴合的连接侧面之间,各所述檩条和斜梁宽度不大于光伏组件厚度。更进一步,所述檩条及斜梁采用高强钢。更进一步,各所述水平方向上的檩条由多个短檩条之间使用连接件拼接形成。更进一步,支架的具体实施步骤为:S1:以单块光伏支架所需檩条及斜梁布置的支架结构为一组,开始进行支架安装工作,安装一组检测一组,当前序组列安装中斜梁与檩条均保持顺直,间距符合图纸中按照光伏组件大小而限定的大小要求后,开启后续组列中的檩条与斜梁安装,直至整个支架安装完成;S2:安装光伏组件,以组为单位,依次将单块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架内,各所述光伏组件的左右侧壁与各所述斜梁相贴,且上下侧壁与各所述檩条相贴,相邻两块光伏组件相连接的一面共用一斜梁或檩条,直至在支架上安装完成全部光伏组件;S3:对支架及光伏组件的安装进行全数检查,以支架不对组件产生阴影为合格标准。更进一步,支架布置中的检测方法为,利用钢卷尺、9公斤拉力器及工程测量钢线进行带线检查:S1.取用三根工程测量钢线按照安装位置分为上、中、下三道,分别安装在待检测光伏支架的斜梁或檩条的一侧;S2.各所述工程钢线另一侧通过使用拉力器拉住钢线,保持拉力器力度达到九公斤,并保证测量钢线不会出现因外界风力因素导致其吹飘或出现下垂等现象;S3.使用钢卷尺对辅助测量钢线及檩条进行顺直度的检查;S4.针对不顺直的檩条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采用高强钢材,在采用较少数量的檩条和斜梁的前提下达到支架所需强度,节约钢材的使用量,从而节约成本;支架中各相邻檩条及斜梁之间尺寸保持与光伏组件尺寸相同,为固定尺寸,数据好记,测算简单;该形式支架适用于市场任何双面光伏组件,任何地形,适用范围广泛;通过改变布置方式,减少支架对背板产生阴影,有效的利用双面双玻组件背板上光率,发挥双面双玻组件高效利用光能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1.檩条单元、2.斜梁单元、3.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实施方法,所述支架为多个水平方向上的檩条单元1和竖直方向上的斜梁单元2组合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按照中间位置供多组单块光伏组件依次在竖直方向上排布且两侧供多组双块光伏组件排布的结构布置檩条与斜梁,各组双块光伏组件包括两块并排布置的单块光伏且各组双块光伏组件依次在竖直方向上布置,所述支架中的檩条单元1和斜梁单元2位于各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相贴合的连接侧面之间,各所述檩条单元1和斜梁宽度不大于光伏组件厚度,所述檩条及斜梁采用高强钢,各所述水平方向上的檩条由多个短檩条之间使用连接件3拼接形成。支架的具体实施步骤为:S1:以单块光伏支架所需檩条及斜梁布置的支架结构为一组,开始进行支架安装工作,安装一组检测一组,当前序组列安装中斜梁与檩条均保持顺直,间距符合图纸中按照光伏组件大小而限定的大小要求后,开启后续组列中的檩条与斜梁安装,直至整个支架安装完成;S2:安装光伏组件,以组为单位,依次将单块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架内,各所述光伏组件的左右侧壁与各所述斜梁相贴,且上下侧壁与各所述檩条相贴,相邻两块光伏组件相连接的一面共用一斜梁或檩条,直至在支架上安装完成全部光伏组件;S3:对支架及光伏组件的安装进行全数检查,以支架不对组件产生阴影为合格标准。支架布置中的检测方法为,利用钢卷尺、9公斤拉力器及工程测量钢线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包括供光伏组件固定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多个水平方向上的檩条单元(1)和竖直方向上的斜梁单元(2)组合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支架中的檩条单元(1)和斜梁(2)位于各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相贴合的连接侧面之间,各所述檩条单元(1)和斜梁宽度不大于光伏组件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包括供光伏组件固定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多个水平方向上的檩条单元(1)和竖直方向上的斜梁单元(2)组合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支架中的檩条单元(1)和斜梁(2)位于各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相贴合的连接侧面之间,各所述檩条单元(1)和斜梁宽度不大于光伏组件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按照中间位置供多组单块光伏组件依次在竖直方向上排布且两侧供多组双块光伏组件排布的结构布置檩条与斜梁,各组双块光伏组件包括两块并排布置的单块光伏且各组双块光伏组件依次在竖直方向上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檩条单元(1)由多个短檩条之间使用连接件(3)拼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檩条及斜梁采用高强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光伏板背面阴影的支架布设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珺李新福朱建国李明王兵兵刘宏杰李明明王昆鹏李书平王瑞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