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201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所述锁座包括一锁座高立柱和一锁座矮立柱,所述锁座高立柱包括一高立柱柱体部分和一顶部,所述锁座矮立柱包括一矮立柱柱体部分和一底座,缩小所述高立柱柱体部分和所述矮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保证集装箱满载时,所述锁座和与之配合的一锁头存在间隙,其中厚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尺寸缩小范围为10%~3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通过缩短锁座的高立柱和锁座矮立柱,在集装箱满载货物时,保证锁座和锁座两者互不干涉,集装箱箱门能够无阻闭合开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锁座,尤其涉及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
技术介绍
集装箱作为国际仓储物流最重要的运输承载媒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标准集装箱箱门设置在一侧端面(如图1),由于集装箱是一个长方形结构,20英尺箱从端门装卸货物还比较容易,但40英尺集装箱由于长度过长,箱内最里端货物较难装卸,故部分集装箱在侧面设置箱门,设置锁杆作为锁紧装置(如图2)。图3A为现有技术中锁座与锁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现有技术中锁座的俯视图,其中为了适应现有技术中锁头和锁座的配合,锁座高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一般设置为19mm,矮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为18mm,保证锁座和锁头颈部能够配合安装。图4为图1区域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公开了锁座和锁头配合关系。因集装箱侧面过长,箱内空载和满载时,侧面门框底梁由于受力程度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形变。空载时,无形变,满载时,门框底梁4向下会有些微变形。由于现有的门锁杆锁头和锁座间配合间隙恒定,在空载时,门锁杆能正常开启;满载时,由于底梁4变形,下锁座同步向下有一定量沉降,造成锁座颈部与锁座高立柱和锁座矮立柱表面接触,开门时两者干涉,造成开门吃力。图5分别为现有技术中集装箱空载和满载时锁座和锁头之间间隙示意图,其中集装箱空载时,锁座高立柱02和锁座矮立柱03与锁头之间的间隙恒定,当集装箱满载时锁座高立柱02和锁座矮立柱03和锁头之间存在干涉的情况,因此,导致集装箱的箱门难以开启。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满载时由于底梁变形造成的锁头颈部和锁座高立柱和锁座矮立柱表面接触,锁头和锁座两者相互干涉,两者之间相对移动时会存在摩擦,造成关闭和开门吃力的技术问题,因此,在保证集装箱及其他部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设计一款当集装箱满载时,仍能够保证锁头和锁座两者互不干涉的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装箱满载货物时,出现的锁头和锁座两者相互干涉的情况,造成开门吃力的技术问题,鉴于箱内货物在侧面方向冲击应力较端门方向小,而且侧面普遍布置8根锁杆,较端门4根锁杆数量多一倍,基于此情况,我司设计一款无阻开启闭合锁座,适当优化锁座高立柱柱体部分和矮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增大锁头和锁座间间隙,保证集装箱在满载货物时,即使侧面底梁有些微变形,变形量仍在锁头和锁座有效配合间隙内,开关门时,锁头和锁座表面无干涉接触,确保能轻松正常开启侧面箱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通过缩小锁座高立柱柱体部分和锁座矮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增加锁座和锁头之间间隙,保证在集装箱满载货物时,即使侧面底梁有些微变形,变形量仍在锁头和锁座有效配合间隙内,集装箱开关门时,锁头和锁座两者表面互不干涉接触,确保能轻松正常开启侧面箱门。本申请中所述锁座包括一锁座高立柱和一锁座矮立柱,所述锁座高立柱包括一高立柱柱体部分和一顶部,所述锁座矮立柱包括一矮立柱柱体部分和一底座,缩小所述高立柱柱体部分和所述矮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保证集装箱满载时,所述锁座和与之配合的一锁头存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锁座高立柱与一锁头颈部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锁座矮立柱与一锁座颈部之间存在第二间隙,保证所述集装箱满载货物时,所述锁座高立柱和所述锁头颈部不接触。更进一步地,所述锁座矮立柱与一锁头颈部之间存在第二间隙,保证所述集装箱满载货物时,所述锁座矮立柱和所述锁头颈部不接触。更进一步地,所述锁座高立柱位于所述锁座底部的一端,其中,所述锁座高立柱包括一柱体部分和一顶部,所述柱体部分位于所述锁头颈部的一第一凹槽,所述顶部长度大于所述高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更进一步地,所述高立柱柱体部分和所述矮立柱柱体呈三角椎体,其中三角椎体与锁头颈部与锁齿形成的第一凹槽相匹配。更进一步地,所述矮立柱柱体部分厚度小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所述矮立柱柱体部分位于所述所述锁头颈部的一第二凹槽。更进一步地,所述锁座高立柱柱体部分和所述锁座矮立柱柱体部分厚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缩小的范围为10%~30%。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势如下:能够实现在不改变锁头及集装箱其他结构的前提下,仅通过缩小锁座高立柱柱体部分和锁座矮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保证锁座高立柱和锁座矮立与锁头形成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在集装箱满载货物时,锁座和锁头两者之间不会干涉,进而保证集装箱箱门的顺畅开启和闭合。附图说明关于技术的优点及精神可以通过以下使用新型的详述及附图说明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图1为集装箱端门处的箱门局部示意图;图2为集装箱侧门处箱门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现有技术中集装箱中锁座结构示意图;图3B为现有技术集装箱中锁座俯视图;图4为图1区域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集装箱满载时锁头和锁座之间间隙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无阻开启锁座与锁头之间间隙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无阻开启锁座的立体图。【符号说明】01锁头颈部11锁齿2、02锁座高立柱1锁座3、03锁座矮立柱4底梁21高立柱柱体部分22顶部31矮立柱柱体部分32底座5第一间隙6第二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将本技术理解成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这种实施方式,并且本技术的技术理念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或功能与那些公知技术相同的其他技术组合实施。在以下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中,为了清楚展示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轴向”、“径向”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其中,锁座高立柱和锁座矮立柱缩小的部位,可以理解为其厚度等的缩小;不接触:是指锁座与锁头颈部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结合附图4-6对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进行详细的介绍。图4为图1区域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锁座高立柱2和锁座矮立柱3和锁头颈部01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锁头颈部01中形成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在锁头和锁座1配合使用时,用于放置锁座高立柱2和锁座矮立柱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无阻开启锁座和锁头之间间隙示意图,图7为集装箱无阻开启锁座的立体图。锁头颈部与锁齿11之间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缩小锁座高立柱柱体部分21和锁座矮立柱柱体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包括一锁座高立柱和一锁座矮立柱,所述锁座高立柱包括一高立柱柱体部分和一顶部,所述锁座矮立柱包括一矮立柱柱体部分和一底座,缩小所述高立柱柱体部分和所述矮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保证集装箱满载时,所述锁座和与之配合的一锁头存在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包括一锁座高立柱和一锁座矮立柱,所述锁座高立柱包括一高立柱柱体部分和一顶部,所述锁座矮立柱包括一矮立柱柱体部分和一底座,缩小所述高立柱柱体部分和所述矮立柱柱体部分的厚度,保证集装箱满载时,所述锁座和与之配合的一锁头存在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高立柱与一锁头颈部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保证所述集装箱满载货物时,所述锁座高立柱和所述锁头颈部不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锁杆无阻闭合开启锁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矮立柱与所述锁头颈部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保证所述集装箱满载货物时,所述锁座矮立柱和所述锁头颈部不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越波孙浩均林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航集装箱配件有限公司上海新海航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