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186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包括内锁旋钮、内执手、第一联动组件以及锁壳,所述锁壳内设有第一锁舌以及第二锁舌,内执手均枢接于锁壳的内侧并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锁舌解锁;内锁旋钮枢接于锁壳内侧并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锁舌解锁;所述内执手用于在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与内锁旋钮联动以使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同时解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其可在内执手转动的同时带动内锁旋钮转动,同时使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解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家用的门锁锁壳功能主要由两部分,锁壳以及执手,执手主要是通过执手上的方轴枢接在锁壳上,锁壳里面的锁舌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伸出锁壳与门框上的锁口锁定,在开锁时,执手转动带动锁舌回缩至锁壳内便可进行解锁。而为了安全性,锁壳上还会设置一内锁舌,通过内锁舌伸入门框的锁口,便可进行双重锁定,且主人在房间内时,才能转动内锁旋钮进行锁定,在房间外便无法开锁,使用更加安全。但该方式存在缺点,在实际操作中,主人在房间内,若要想出门,则需要先转动内锁旋钮,再扭动内执手,两个步骤,才可将门打开,操作相对繁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其可在内执手转动的同时带动内锁旋钮转动,同时使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解锁。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包括内锁旋钮、内执手、第一联动组件以及锁壳,所述锁壳内设有第一锁舌以及第二锁舌,内执手均枢接于锁壳的内侧并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锁舌解锁;内锁旋钮枢接于锁壳内侧并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锁舌解锁;所述内执手用于在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与内锁旋钮联动以使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同时解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驱动盘、滑槽、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滑槽设于锁壳上并沿锁壳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盘与内执手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驱动盘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形成为第一滑动端;第一滑动端滑动的嵌装于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形成为第二滑动端;第二滑动端滑动的嵌装于滑槽内;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内锁旋钮;所述第一滑动端用于在内执手转动时沿滑槽滑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端在滑槽内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端固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动端固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均与滑槽滑动配合。进一步地,该便于开锁的锁具还包括外执手以及第二联动组件,所述外执手枢接于锁壳的外侧并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锁舌解锁;所述第二联动组件用于在内执手转动时与外执手联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包括驱动槽以及驱动块;所述驱动槽开设于内执手的端部;所述驱动块固接于外执手的端部;所述驱动槽内设有驱动面;所述驱动块枢接于驱动槽内;所述驱动面用于在内执手转动时带动与驱动块抵接以带动外执手转动;所述驱动块用于在外执手转动时与驱动面脱离。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槽的截面呈四分之三圆;所述驱动块的截面呈半圆;所述四分之三圆的半径与半圆的半径相等;所述四分之三圆的半径所在的面形成为所述驱动面。进一步地,所述内执手设有内方轴,外执手设有外方轴,所述驱动槽设于内方轴的端部;所述驱动块设于外方轴的端部。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内执手在转动时,可通过第一联动组件带动内锁旋钮转动,因而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可以同时开锁,即操作者在房间内可以一步开锁,操作方便且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解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执手和外执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0、内执手;11、内方轴;111、驱动槽;112、驱动面;20、内锁旋钮;30、锁壳;31、第一锁舌;32、第二锁舌;40、外执手;41、外方轴;411、驱动块;51、驱动盘;52、第一连杆;521、第一滑块;53、第二连杆;531、第二滑块;54、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一种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包括内锁旋钮20、内执手10、第一联动组件以及锁壳30,在锁壳30内设有第一锁舌31以及第二锁舌32,将内执手10均枢接于锁壳30的内侧,内执手10可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锁舌31内缩至锁壳30内部,以解锁。同样,内锁旋钮20枢接于锁壳30内侧,内锁旋钮20可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锁舌32解锁。具体内执手10用于在转动时可通过第一联动组件与内锁旋钮20联动以使第一锁舌31和第二锁舌32同时解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锁舌31的锁定可通过锁壳30内部的弹簧弹出锁定;而内锁旋钮20朝向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二锁舌32可以伸出于锁壳30进行锁定,内锁旋转朝向相反方向则可带动第二锁舌32内缩于锁壳30内,完成解锁。当然,上述第一锁舌31和第二锁舌32安装在锁壳30内的结构以及如何锁定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申请要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着重强调的是如何一步从房间内解锁。具体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人在房间内时,一般会先通过内锁旋钮20转动,带动第二锁舌32伸出于锁壳30,将门反锁,人无法在门外开锁。而人需要出去时,可从房间内转动内执手10,当然,该内执手10转动方向与上述内锁旋钮20锁定时的转动方向相反。内执手10在转动时,可通过第一联动组件带动内锁旋钮20转动,因而第一锁舌31和第二锁舌32可以同时开锁,即操作者在房间内可以一步开锁,操作方便且简单。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驱动盘51、滑槽54、第一连杆52以及第二连杆53,将滑槽54设于锁壳30上,滑槽54可沿锁壳30的高度方向延伸。上述驱动盘51与内执手10固定,即内执手10转动可带动转动盘转动,将第一连杆52的一端枢接于驱动盘51上,而第一连杆52的另一端形成为第一滑动端,第一滑动端滑动的嵌装于滑槽54内。另外,第二连杆53的一端形成为第二滑动端,第二滑动端滑动的嵌装于滑槽54内;第二连杆53的另一端枢接于内锁旋钮20;第一滑动端用于在内执手10转动时沿滑槽54滑动并带动第二滑动端在滑槽54内滑动。在上述结构基础上,进行解锁时,可转动内执手10,可带动第一锁舌31进行解锁,而内执手10转动便可带动第一连杆52转动,第一连杆52转动时,第一滑动端的转动被滑槽54限制,转化为沿滑槽54的延伸方向的直线运动,解锁时,第一滑动端可向下滑动,抵接于第二滑动端,并带动第二滑动端向下滑动,而第二连接杆与内锁旋钮20枢接,因而第二滑动段向下运动便可推动内锁旋钮20转动,进行第二锁舌32的解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联动组件还可选用齿轮传动,直接齿轮与齿轮的啮合便可使内执手10的转动带动内锁旋钮20转动。当然,第一联动组件的连杆传动也可由凸轮传动结构实现,用两个凸轮传动机构也可替代上述两组连杆传动机构来实现,总之,能够实现内执手10的转动同时带动内锁旋钮20转动的传动结构均可。进一步地,可在第一滑动端固接有第一滑块521,同样的,第二滑动端固接有第二滑块531;第一滑块521以及第二滑块531均与滑槽54滑动配合,如此,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可分别通过第一滑块521和第二滑块531在滑槽54内滑动,滑动更加顺畅。当然,第一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锁旋钮、内执手、第一联动组件以及锁壳,所述锁壳内设有第一锁舌以及第二锁舌,内执手均枢接于锁壳的内侧并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锁舌解锁;内锁旋钮枢接于锁壳内侧并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锁舌解锁;所述内执手用于在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与内锁旋钮联动以使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同时解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锁旋钮、内执手、第一联动组件以及锁壳,所述锁壳内设有第一锁舌以及第二锁舌,内执手均枢接于锁壳的内侧并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锁舌解锁;内锁旋钮枢接于锁壳内侧并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锁舌解锁;所述内执手用于在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与内锁旋钮联动以使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同时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驱动盘、滑槽、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滑槽设于锁壳上并沿锁壳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盘与内执手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驱动盘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形成为第一滑动端;第一滑动端滑动的嵌装于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形成为第二滑动端;第二滑动端滑动的嵌装于滑槽内;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内锁旋钮;所述第一滑动端用于在内执手转动时沿滑槽滑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端在滑槽内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快速开锁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端固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动端固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均与滑槽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汉标王妙玉童威云黄安川陈梦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