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15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储能变流器的交流电压;判断交流电压是否发生突变;当交流电压发生突变时,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储能变流器。在交流电压突变即突然降低至第一预设电压值时或由低压区突然升高至第二预设电压值时,通过采用滞后控制与PI控制的混合控制方式,克服了由于电网环境差别带来的电压突变及相应的电流抖动所带来的电流冲击,减少高/低压穿越时的电流抖动,保证高/低压穿越时电压和电流的平稳过度,延长电网设备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流器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储能变流器可以控制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载供电。一般来说,储能变流器包括双向变流器和控制单元,通过接收后台控制指令,根据功率指令的符号和大小控制变流器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实现对电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由于可以满足电站削峰填谷及峰谷电价差调节,平滑风能、太阳能输出,调节电网电能质量,支撑微电网系统的功能需求,所以储能变流器得到了大力推广。由于电网环境的差别,电网特别是微电网会出现一些电压抖动,短时的电网波动需要储能变流器能够顺利穿越,发出无功支撑电网,但是电压突变时经常伴随电流抖动,影响电网质量及设备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通过采用滞后控制结合PI控制的混合控制方式,避免由于电网环境差别的电压突变及随之而来的电流抖动对电网设备的影响,减少高/低压穿越时的电流抖动,延长电网设备的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交流电压;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发生突变;当所述交流电压发生突变时,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发生突变包括: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由正常范围降低且低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或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由低电压范围升高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进一步地,当所述交流电压由正常范围降低且低于第一预设电压值时,所述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滞后控制: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流设定为第一预设电流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PI控制: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后,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流设定为第二预设电流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与所述交流电压降低的数值正相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10ms。进一步地,所述无功电流由所述第一预设电流值上升至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进一步地,当所述交流电压由低电压范围升高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时,所述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滞后控制: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有功电流设定为第三预设电流值,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长;PI控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后,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有功电流设定为第四预设电流值;其中,所述第四预设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电流值。进一步地,所述有功电流由所述第三预设电流值上升至所述第四预设电流值。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交流电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发生突变;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交流电压发生突变时,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由正常范围降低且低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由低电压范围升高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交流电压由正常范围降低且低于第一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第一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流设定为第一预设电流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后,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流设定为第二预设电流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与所述交流电压降低的数值正相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10ms。进一步地,所述无功电流由所述第一预设电流值上升至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控制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交流电压由低电压范围升高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第二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有功电流设定为第三预设电流值,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长;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后,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有功电流设定为第四预设电流值;其中,所述第四预设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电流值。进一步地,所述有功电流由所述第三预设电流值上升至所述第四预设电流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交流电压突变即突然降低至第一预设电压值时或由低压区突然升高至第二预设电压值时,通过采用滞后控制与PI控制的混合控制方式,克服了由于电网环境差别带来的电压突变及相应的电流抖动所带来的电流冲击,减少高/低压穿越时的电流抖动,保证高/低压穿越时电压和电流的平稳过度,延长电网设备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的测试波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的模块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模块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块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子模块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子模块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检测模块,2、判断模块,21、第一判断单元,22、第二判断单元,3、控制模块,31、第一控制子模块,311、第一控制单元,312、第二控制单元,32、第二控制子模块,321、第三控制单元,322、第四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原理图。图1为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原理图,包括检测模块、判断模块、控制模块、脉冲生成模块。检测模块主要监测交流电压UAC并把交流电压UAC送至比较模块,把送至控制模块。比较模块根据检测到的交流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检测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交流电压;/n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发生突变;/n当所述交流电压发生突变时,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交流电压;
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发生突变;
当所述交流电压发生突变时,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发生突变包括:
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由正常范围降低且低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或
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由低电压范围升高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交流电压由正常范围降低且低于第一预设电压值时,所述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
滞后控制: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流设定为第一预设电流值,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
PI控制: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后,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流设定为第二预设电流值;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与所述交流电压降低的数值正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10ms。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功电流由所述第一预设电流值上升至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交流电压由低电压范围升高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时,所述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
滞后控制: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有功电流设定为第三预设电流值,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长;
PI控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后,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有功电流设定为第四预设电流值;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电流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功电流由所述第三预设电流值上升至所述第四预设电流值。


9.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交流电压;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交流电压是否发生突变;
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交流电压发生突变时,通过滞后控制和PI控制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四全黄小有张锐董朝阳吉攀攀刘永成秦鸿瑜赵洋洋张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