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998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加筋垫层(1)和地基加固体(2);加筋垫层(1)包括上层砂石垫层(1.1.1)、加筋网(1.2)和下层砂石垫层(1.1.2);加筋网(1.2)位于上层砂石垫层和下层砂石垫层之间;地基加固体(2)包括第一旋喷桩体(2.1)、第二旋喷桩体(2.2)和注浆增强体(2.3);加筋垫层(1)水平布置,地基加固体(2)竖向布置;对于易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不良地基,可针对不同地基情况选择不同的加固体组合,调节地基加固体的刚度;并在地基加固体顶部水平布置加筋垫层,对不良地基进行处理,以便进行建筑建筑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工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基基础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当在不良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地基处理应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二是变形控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变形控制包括沉降量和沉降差控制。而在厚度差异大、均匀性差、欠固结的不良地基中易产生较大的沉降量和沉降差。传统的地基处理中,往往整体采用同一种工艺或相同刚度的地基加固体,其结果是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而沉降差难以满足要求,无法一次性解决承载力不足、沉降量较大和沉降差不满足规定要求等问题。若采用刚性桩基础可解决这些问题,但造价大幅提高,在不良地基中施工存在塌孔、超灌和施工质量不理想等问题,且难以消除桩负摩阻力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通过组合不同刚度的地基加固体、设置加筋褥垫层等达到协调变形、降低造价和控制沉降的目的。所述可协调变形的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包括:加筋垫层(1)和地基加固体(2);加筋垫层(1)包括上层砂石垫层(1.1.1)、加筋网(1.2)和下层砂石垫层(1.1.2);加筋网(1.2)位于上层砂石垫层和下层砂石垫层之间;地基加固体(2)包括第一旋喷桩体(2.1)、第二旋喷桩体(2.2)和注浆增强体(2.3);加筋垫层(1)水平布置,地基加固体(2)竖向布置;根据不良地基厚度和承担的荷载,将不良地基划分为Ⅰ区、Ⅱ区和Ⅲ区;所述Ⅰ区和Ⅱ区位于拟建建筑物基础下方,所述Ⅲ区位于拟建建筑物地坪下方;所述Ⅰ区不良地基厚度大于25米,所述Ⅱ区不良地基厚度为15~25米;所述Ⅲ区不良地基厚度小于15米;所述Ⅰ区施工第一旋喷桩体(2.1),所述Ⅱ区施工第二旋喷桩体(2.2),所述Ⅲ区施工注浆增强体(2.3);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由多根高压旋喷桩构成,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的桩直径范围为1000~1400mm,桩长度大于25米,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的掺灰量为40%;所述第二旋喷桩体(2.2)也是由多根高压旋喷桩构成,所述第二旋喷桩体(2.2)的桩直径范围为600~800mm,桩长度15~25米,所述第二旋喷桩体(2.2)的掺灰量为35%;所述注浆增强体(2.3)的长度小于15米,所述注浆增强体(2.3)的掺灰量为25%;在所述地基加固体(2)上依次往上铺设所述下层砂石垫层(1.1.2)、所述加筋网(1.2)和所述上层砂石垫层(1.1.1),通过对所述地基加固体(2)的加固刚度的调整实现对不良地基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进一步地,所述加筋垫层(1.1)的厚度范围为0.3~1.2m。进一步地,所述加筋网(1.2)为双向或者三向交错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和第二旋喷桩体(2.2)均由圆柱形的高压旋喷桩构成,可根据需求的不同调整圆柱桩的桩径进行控制旋喷桩体的加固刚度;高压旋转桩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水泥加固体。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增强体(2.3)可通过调整注浆施工参数、浆液配比和添加剂来控制所述注浆增强体(2.3)的加固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第二旋喷桩体(2.2)和注浆增强体(2.3)分别采用矩形或者三角形布置。进一步地,调整所述地基加固体(2)的加固刚度的处理方式包括调整地基加固体(2)的尺寸、置换率和掺灰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呈矩形布置,多根矩形布置的相邻高压旋喷桩的间距为2.5米。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解决地基承载力、沉降量问题的前提下,通过调节地基加固体的刚度,同时解决沉降差的问题,可一次性处理到位,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工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适用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不良地基分区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不良地基为碎石填土地基,厚度0~45m不等,易发生较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为了使处理后的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需要对不良地基进行分区,以进行对不同区的协调加固后的地基变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不良地基分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可协调变形的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加筋垫层(1)和地基加固体(2);加筋垫层(1)包括上层砂石垫层(1.1.1)、加筋网(1.2)和下层砂石垫层(1.1.2);所述加筋网(1.2)位于上层砂石垫层和下层砂石垫层之间;地基加固体(2)包括第一旋喷桩体(2.1)、第二旋喷桩体(2.2)和注浆增强体(2.3)。图1中上半部分所示的虚线圆圈为注浆增强体(2.3)的注浆扩散区域,注浆的扩散区域就是注浆增强体(2.3)的加固范围;第一旋喷桩体(2.1)和第二旋喷桩体(2.2)均需在柱基范围内,承用来担柱子传递给地基的荷载;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和第二旋喷桩体(2.2)均为圆柱形的高压旋喷桩构成,所述高压旋喷桩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针对不良地基的不同情况,选择施工第一旋喷桩体(2.1)、第二旋喷桩体(2.2)或者注浆增强体(2.3);不良地基厚度大、荷载大的区域施工第一旋喷桩体(2.1),不良地基厚度小、荷载小的区域浇筑注浆增强体(2.3),介于不良地基厚度大、荷载大和良地基厚度小、荷载小之间的区域施工第二旋喷桩体(2.2);如图2所示,不良地基中的3为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根据不良地基厚度和承担的荷载,将不良地基划分为Ⅰ区、Ⅱ区和Ⅲ区,所述Ⅰ区和Ⅱ区位于拟建建筑物基础下方,因此所述Ⅰ区和Ⅱ区不良地基的沉降对拟建建筑物影响大,重要性较高;所述Ⅲ区位于拟建建筑物地坪下方,因此所述Ⅲ区不良地基的沉降对拟建建筑物影响较小,重要性较低;5为不良地基层底界线。所述的Ⅰ区不良地基厚度大于25米,地基承担大的柱荷载;所述的Ⅱ区不良地基厚度为15~25米,地基承担较大的柱荷载;所述的Ⅲ区不良地基厚度小于15米,图2中Ⅰ区和Ⅱ区外的地方都是Ⅲ区,承担柱基以外地坪区域的荷载。承担荷载的大小需要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划分。不良地基厚度大、荷载大的区域施工第一旋喷桩体(2.1),不良地基厚度较大、荷载较大的区域施工第二旋喷桩体(2.2),不良地基厚度小、荷载小的区域施工注浆增强体(2.3);在地基加固体(2)上依次往上铺设下层砂石垫层、加筋网(1.2)和上层砂石垫层,通过对地基加固体(2)的加固刚度的调整实现对地基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图1中的3为拟建建筑物的基础,位于上层砂石垫层上面。所述的砂石垫层(1.1)厚度一般0.3~1.2m。所述的加筋网(1.2)一般为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筋垫层(1)和地基加固体(2);加筋垫层(1)包括上层砂石垫层(1.1.1)、加筋网(1.2)和下层砂石垫层(1.1.2);加筋网(1.2)位于上层砂石垫层和下层砂石垫层之间;地基加固体(2)包括第一旋喷桩体(2.1)、第二旋喷桩体(2.2)和注浆增强体(2.3);加筋垫层(1)水平布置,地基加固体(2)竖向布置;/n根据不良地基厚度和承担的荷载,将不良地基划分为Ⅰ区、Ⅱ区和Ⅲ区;所述Ⅰ区和Ⅱ区位于拟建建筑物基础下方,所述Ⅲ区位于拟建建筑物地坪下方;所述Ⅰ区不良地基厚度大于25米,所述Ⅱ区不良地基厚度为15~25米;所述Ⅲ区不良地基厚度小于15米;所述Ⅰ区施工第一旋喷桩体(2.1),所述Ⅱ区施工第二旋喷桩体(2.2),所述Ⅲ区施工注浆增强体(2.3);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由多根高压旋喷桩构成,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的桩直径范围为1000~1400mm,桩长度大于25米,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的掺灰量为40%;所述第二旋喷桩体(2.2)也是由多根高压旋喷桩构成,所述第二旋喷桩体(2.2)的桩直径范围为600~800mm,桩长度15~25米,所述第二旋喷桩体(2.2)的掺灰量为35%;所述注浆增强体(2.3)的长度小于15米,所述注浆增强体(2.3)的掺灰量为25%;/n在所述地基加固体(2)上依次往上铺设所述下层砂石垫层(1.1.2)、所述加筋网(1.2)和所述上层砂石垫层(1.1.1),通过对所述地基加固体(2)的加固刚度的调整实现对不良地基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良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筋垫层(1)和地基加固体(2);加筋垫层(1)包括上层砂石垫层(1.1.1)、加筋网(1.2)和下层砂石垫层(1.1.2);加筋网(1.2)位于上层砂石垫层和下层砂石垫层之间;地基加固体(2)包括第一旋喷桩体(2.1)、第二旋喷桩体(2.2)和注浆增强体(2.3);加筋垫层(1)水平布置,地基加固体(2)竖向布置;
根据不良地基厚度和承担的荷载,将不良地基划分为Ⅰ区、Ⅱ区和Ⅲ区;所述Ⅰ区和Ⅱ区位于拟建建筑物基础下方,所述Ⅲ区位于拟建建筑物地坪下方;所述Ⅰ区不良地基厚度大于25米,所述Ⅱ区不良地基厚度为15~25米;所述Ⅲ区不良地基厚度小于15米;所述Ⅰ区施工第一旋喷桩体(2.1),所述Ⅱ区施工第二旋喷桩体(2.2),所述Ⅲ区施工注浆增强体(2.3);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由多根高压旋喷桩构成,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的桩直径范围为1000~1400mm,桩长度大于25米,所述第一旋喷桩体(2.1)的掺灰量为40%;所述第二旋喷桩体(2.2)也是由多根高压旋喷桩构成,所述第二旋喷桩体(2.2)的桩直径范围为600~800mm,桩长度15~25米,所述第二旋喷桩体(2.2)的掺灰量为35%;所述注浆增强体(2.3)的长度小于15米,所述注浆增强体(2.3)的掺灰量为25%;
在所述地基加固体(2)上依次往上铺设所述下层砂石垫层(1.1.2)、所述加筋网(1.2)和所述上层砂石垫层(1.1.1),通过对所述地基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盼刘佑祥王泽希郭运刘海涛赵鹏飞龙晓东郑珠光蒋善超王发玲张亮陈凯程莹罗春雨吴彪张婵娟王晓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