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62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向上延伸围设护栏结构,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设置能升降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上连接设置能驱动所述支架结构升降的丝杠螺母机构,所述支架结构的底部设置万向轮。该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气井井口维护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该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满足油井日常维护作业中登高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油气井井口维护
,尤其涉及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在日常油井维护操作中,采油工在更换盘根、修复光杆及调整悬绳器操作中,均需踩踏井口(采油树)进行登高作业,由于单手作业,势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以满足油井日常维护作业中登高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气井井口维护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该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满足油井日常维护作业中登高需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向上延伸围设护栏结构,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设置能升降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上连接设置能驱动所述支架结构升降的丝杠螺母机构,所述支架结构的底部设置万向轮。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剪刀立支架,各所述剪刀立支架分别包括呈剪刀式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交叉位置通过第一连接销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能移动调节的铰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铰接于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能移动调节的铰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丝杠螺母机构能顶抵铰接于各所述剪刀立支架的上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杆铰接座,各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分别铰接于一所述第一支杆铰接座上;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连接设置能沿所述平台本体移动的上滚轮。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杆铰接座,各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分别铰接于一所述第二支杆铰接座上;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连接设置能沿所述底座移动的下滚轮,所述底座上还设置第一防脱架,所述第一防脱架自下而上扣设穿过所述底座,所述下滚轮的轮轴铰接于所述第一防脱架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杠螺母机构包括固定螺母和丝杠推杆,所述固定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所述丝杠推杆穿设通过所述固定螺母,所述丝杠推杆的一端顶抵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杆的上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与各所述第一支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上设置丝杠铰接座,所述丝杠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铰接于所述丝杠铰接座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杠推杆的另一端连接设置转动手轮。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护栏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的护栏本体,所述护栏本体的一侧设置能转动开合的活动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门上设置能固定卡止于所述护栏本体上的插销结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万向轮上设置刹车结构。由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具备升降功能,通过丝杠螺母机构调整支架结构的高度,改变平台本体的作业高度,能够适合多种作业高度需求,护栏结构保证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性,万向轮满足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移动需求;本技术的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适用于油井日常维护作业中登高操作,其结构合理、操作简便、移动便捷、安全可靠、制作成本低,大幅度降低了油气井井口操作过程的安全隐患,具有较大的推广范围,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的俯视图。图中:100、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1、平台本体;11、第二支杆铰接座;2、护栏结构;21、护栏本体;22、活动门;3、支架结构;31、第一支杆;311、上滚轮;32、第二支杆;321、下滚轮;322、第一防脱架;33、底座;331、第一支杆铰接座;34、推动板;4、丝杠螺母机构;41、固定螺母;42、丝杠推杆;43、转动手轮;5、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100,包括平台本体1(为保证操作过程安全,平台本体1采用防滑花纹板构成),平台本体1向上延伸围设护栏结构2,平台本体1的底部设置能升降的支架结构3,支架结构3上连接设置能驱动支架结构3升降的丝杠螺母机构4,支架结构3的底部设置万向轮5。本技术的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具备升降功能,通过丝杠螺母机构调整支架结构的高度,改变平台本体的作业高度,能够适合多种作业高度需求,护栏结构保证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性,万向轮满足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移动需求;本技术的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适用于油井日常维护作业中登高操作,其结构合理、操作简便、移动便捷、安全可靠、制作成本低,大幅度降低了油气井井口操作过程的安全隐患,具有较大的推广范围,应用前景广阔。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支架结构3包括至少两个剪刀立支架,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剪刀立支架数量为2个;各剪刀立支架分别包括呈剪刀式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的交叉位置通过第一连接销铰接;第一支杆31的顶端能移动调节的铰接于平台本体1的底部,第一支杆31的底端铰接于底座33上;第二支杆32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向上延伸围设护栏结构,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设置能升降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上连接设置能驱动所述支架结构升降的丝杠螺母机构,所述支架结构的底部设置万向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向上延伸围设护栏结构,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设置能升降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上连接设置能驱动所述支架结构升降的丝杠螺母机构,所述支架结构的底部设置万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剪刀立支架,各所述剪刀立支架分别包括呈剪刀式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
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交叉位置通过第一连接销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能移动调节的铰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铰接于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能移动调节的铰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丝杠螺母机构能顶抵铰接于各所述剪刀立支架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杆铰接座,各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分别铰接于一所述第一支杆铰接座上;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连接设置能沿所述平台本体移动的上滚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井井口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杆铰接座,各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分别铰接于一所述第二支杆铰接座上;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连接设置能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颖刁振国刘锦龙裴育唐杰敏蓝宗军孙全军宋成盛王刚张海龙张晓宇唐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