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保恒专利>正文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857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气曳升降装置包括轿厢、安装轿厢的电梯井和升降模块,升降模块包括两个对重块、两个气袋保护箱、两个气袋和内翻保护袋;两个气袋分别安装在两个气袋保护箱内,两个对重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气袋顶部,其中一个对重块通过曳引绳和转向滑轮与轿厢相连,另个对重块中部设有通孔,该对重块通过曳引绳和气袋内安装在气袋保护箱内的曳引绳转向轮转向后与轿厢相连;本装置利用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对每个气曳升降装置进行分布式集中管理,适合进行集群式的施工安装,运行成本低廉,通过给内翻转式升降气袋充放压缩空气实现轿厢升降,安全性能好,运行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垂直交通领域,涉及一种垂直升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耦合牵引装置及气曳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垂直电梯是现代楼宇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市场主流的自1852年曳引式即靠电机驱动轮绳槽的摩擦力产生牵引力的电梯面世以来,一直未能解决高耗能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高层电梯的机房、地坑等;有报道称:电梯事故中,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据调查,空调和电梯两项耗电量约占城市耗电量的三分之一.福州市对12000部电梯的了解,一年用掉3.5亿度电,因此节能在电梯领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电梯70%左右的市场份额为外资品牌企业占据,截止2015年,中国人均电梯保有量约为欧洲平均水平的1/5,韩国的1/6左右;针对曳引机平衡力的对重,人们提出过很多希望能省力节能的“装置”或方案、均因轿厢载荷的随机性而不理想;虽电梯方便人们出行非常必需,但居民楼大多使用频次很低,空闲时段多;目前推出结构精制的真空气动电梯,市场实用条件有限;尝试以压缩空气用气囊叠加式或风琴折叠式气袋等取代曳引力,亦因制作技术限制而没法输送气压作动力,又阻止了人们将电梯建群联网安装、运作、养护等统一管理的期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和解决垂直交通领域存在的高耗能及安全隐患等困难与问题,将居民楼区域内各自单部独立运行的垂直升降设施如客梯、车梯、货梯及消防电梯等,如同天然气管道替换掉煤气坛子,进行集群式的施工安装,共享资源,建成网络,利用压缩空气流动损失小,可集输气压动力,以最简单可靠的充放压缩空气于翻转式升降气袋,使集输气压与对重势能曳引耦合作电梯动力,替换掉高耗能又存在安全隐患的曳引机及其配套系统、高层电梯的机房与地坑等;随着物联网发展,统一智能管理与养护,只需在居民楼区域内建一管控中心安装高压风机及其配套设备,大幅度降低安装成本,保证垂直升降设施如电梯等既安全、平稳又最省力节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气曳升降装置和给多个气曳升降装置提供动力源的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所述气曳升降装置包括轿厢、安装轿厢的电梯井和驱动轿厢上下运动的升降模块;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对重块A、对重块B、气袋保护箱A、气袋保护箱B、气袋A、气袋B、曳引绳A、曳引绳B和内翻保护袋;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高度均大于轿厢升降行程,分别用于供对重块A和对重块B在其内上下运动;所述气袋A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A高度,气袋A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气袋A在气袋保护箱A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A固定于气袋保护箱A内的气袋A顶部,对重块A通过曳引绳A穿出气袋保护箱A顶部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气袋保护箱A底部设有与气袋A内相通的进出气管A;所述气袋B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B高度,气袋B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下部内壁上,气袋B在气袋保护箱B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B固定于气袋保护箱B内的气袋B顶部,所述对重块B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气袋B内底部设有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上的曳引绳转向轮,所述曳引绳B一端固定在气袋B内顶部的对重块B上,另一端绕过气袋B内底部的曳引绳转向轮之后通过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穿出,之后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二端口与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的底部密封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一端口内翻后与曳引绳B密封固定相连,该第一端口随着曳引绳B进行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B底部设有与气袋B内相通的进出气管B;所述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包括高压风机、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所述低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入口相连,所述高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出口相连,使得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分别保持低压和高压状态;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A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B也通过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的切换实现对布袋A布袋B的充放气,从而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作为改进,所述放气阀和充气阀均为电磁阀,所述充气阀与高压总管之间均设有调压阀。作为改进,所述气袋A、气袋B和内翻保护袋在翻折处均设有配重丸,通过配重丸保证翻折处处于下垂状态。作为改进,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均为变截面保护箱,以中点为分界线,保护箱下部截面大于上部截面,使得气袋在保护箱下部分翻折后与保护箱上部未翻折处平齐。作为改进,所述对重块A的四周设有与气袋保护箱A内壁或者下部翻折的气袋A接触的滚动体,所述对重块B的四周也设有与气袋保护箱B内壁或者下部翻折的气袋B接触的滚动体。作为改进,所述气袋A、气袋B和内翻保护袋均采用编织布气袋制成。作为改进,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通过对重框架并排固定在电梯井侧方,使得曳引绳A和曳引绳B对称的固定在轿厢顶部。作为改进,所述气袋A下部通过胶水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胶水粘贴至气袋保护箱A的中点处,气袋A上部非粘贴的长度比下部粘贴固定的长度长0.8~1.2米,以便在翻折处放置配重丸,所述气袋B与气袋A的尺寸和安装方式完全一样,所述配重丸为配重铁砂丸。一种耦合牵引装置,包括对重块A、对重块B、气袋保护箱A、气袋保护箱B、气袋A、气袋B、曳引绳A、曳引绳B、内翻保护袋和驱动气源;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高度均大于轿厢升降行程,分别用于供对重块A和对重块B在其内上下运动;所述气袋A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A高度,气袋A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气袋A在气袋保护箱A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A固定于气袋保护箱A内的气袋A顶部,对重块A通过曳引绳A穿出气袋保护箱A顶部通过滑轮转向后与待牵引对象相连,所述气袋保护箱A底部设有与气袋A内相通的进出气管A;所述气袋B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B高度,气袋B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下部内壁上,气袋B在气袋保护箱B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B固定于气袋保护箱B内的气袋B顶部,所述对重块B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气袋B内底部设有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上的曳引绳转向轮,所述曳引绳B一端固定在气袋B内顶部的对重块B上,另一端绕过气袋B内底部的曳引绳转向轮之后通过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穿出,之后通过滑轮转向后与待牵引对象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二端口与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的底部密封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一端口内翻后与曳引绳B密封固定相连,该第一端口随着曳引绳B进行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B底部设有与气袋B内相通的进出气管B;所述进出气管A和进出气管B均与驱动气源相连,利用驱动气源使得进出气管A和进出气管B进行异步进气和出气,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一种利上述耦合牵引装置的气曳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牵引对象为安装在电梯井内的轿厢,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气曳升降装置和给多个气曳升降装置提供动力源的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所述气曳升降装置包括轿厢、安装轿厢的电梯井和驱动轿厢上下运动的升降模块;/n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对重块A、对重块B、气袋保护箱A、气袋保护箱B、气袋A、气袋B、曳引绳A、曳引绳B和内翻保护袋;/n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高度均大于轿厢升降行程,分别用于供对重块A和对重块B在其内上下运动;/n所述气袋A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A高度,气袋A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气袋A在气袋保护箱A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A固定于气袋保护箱A内的气袋A顶部,对重块A通过曳引绳A穿出气袋保护箱A顶部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气袋保护箱A底部设有与气袋A内相通的进出气管A;/n所述气袋B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B高度,气袋B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下部内壁上,气袋B在气袋保护箱B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B固定于气袋保护箱B内的气袋B顶部,所述对重块B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气袋B内底部设有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上的曳引绳转向轮,所述曳引绳B一端固定在气袋B内顶部的对重块B上,另一端绕过气袋B内底部的曳引绳转向轮之后通过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穿出,之后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二端口与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的底部密封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一端口内翻后与曳引绳B密封固定相连,该第一端口随着曳引绳B进行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B底部设有与气袋B内相通的进出气管B;/n所述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包括高压风机、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所述低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入口相连,所述高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出口相连,使得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分别保持低压和高压状态;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A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B也通过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的切换实现对布袋A布袋B的充放气,从而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气曳升降装置和给多个气曳升降装置提供动力源的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所述气曳升降装置包括轿厢、安装轿厢的电梯井和驱动轿厢上下运动的升降模块;
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对重块A、对重块B、气袋保护箱A、气袋保护箱B、气袋A、气袋B、曳引绳A、曳引绳B和内翻保护袋;
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高度均大于轿厢升降行程,分别用于供对重块A和对重块B在其内上下运动;
所述气袋A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A高度,气袋A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A下部内壁上,气袋A在气袋保护箱A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A固定于气袋保护箱A内的气袋A顶部,对重块A通过曳引绳A穿出气袋保护箱A顶部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气袋保护箱A底部设有与气袋A内相通的进出气管A;
所述气袋B的总高度大于气袋保护箱B高度,气袋B下部紧贴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下部内壁上,气袋B在气袋保护箱B中点处向内翻折,形成内翻气袋,所述对重块B固定于气袋保护箱B内的气袋B顶部,所述对重块B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气袋B内底部设有固定在气袋保护箱B上的曳引绳转向轮,所述曳引绳B一端固定在气袋B内顶部的对重块B上,另一端绕过气袋B内底部的曳引绳转向轮之后通过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穿出,之后通过滑轮转向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二端口与对重块B中部的通孔的底部密封相连,所述内翻保护袋的第一端口内翻后与曳引绳B密封固定相连,该第一端口随着曳引绳B进行同步上下运动,所述气袋保护箱B底部设有与气袋B内相通的进出气管B;
所述集中分布式气驱系统包括高压风机、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所述低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入口相连,所述高压总管与高压风机出口相连,使得低压总管和高压总管分别保持低压和高压状态;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A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每个升降模块的进出气管B也通过分别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与低压总管、高压总管相连,通过放气阀和充气阀的切换实现对布袋A布袋B的充放气,从而完成对重块A和对重块B同步对轿厢的牵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阀和充气阀均为电磁阀,所述充气阀与高压总管之间均设有调压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A、气袋B和内翻保护袋在翻折处均设有配重丸,通过配重丸保证翻折处于下垂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保护箱A和气袋保护箱B均为变截面保护箱,以中点为分界线,保护箱下部截面大于上部截面,使得气袋在保护箱下部分翻折后与保护箱上部未翻折处平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分布式气曳垂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块A的四周设有与气袋保护箱A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保恒
申请(专利权)人:刘保恒李志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