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97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包括锅炉本体及其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管壳以及位于管壳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至少一组子通道,所述主通道和子通道平行分布,子通道位于所述主通道边缘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子通道改变现有技术中管壳的圆形截面,从而增加了管壳的换热表面积,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减少锅炉内部的换热管用量,降低锅炉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
技术介绍
目前的锅炉结构中,一般都是在炉腔内通过燃烧器产生热量,然后通过若干换热管再将这些热量传递至热水中,在这个换热过程中,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尤为重要,为了保障换热效率,一般通过增加的换热管数量实现,这样在就会影响锅炉的设计尺寸,相对的锅炉造价也会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通过提高单一换热管的换热效率,降低锅炉换热管数量,降低锅炉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包括锅炉本体及其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管壳以及位于管壳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至少一组子通道,所述主通道和子通道平行分布,子通道位于所述主通道边缘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主通道和子通道的侧壁截面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子通道设有两组及两组以上的,子通道以主通道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子通道设有两组及两组以上的,相邻的所述子通道之间设有一凹槽部,所述管壳于凹槽部的侧壁厚度为其整体厚度的1.5-2.5倍。所述管壳的外侧侧壁上还设有与其一体结构的导热筋。所述导热筋位于凹槽部内部。所述导热筋水平分布或竖向分布或外端朝上倾斜分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子通道改变现有技术中管壳的圆形截面,从而增加了管壳的换热表面积,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减少锅炉内部的换热管用量,降低锅炉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换热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管壳、101主通道、102子通道、103加厚部、200凹槽部、300导热筋、400锅炉本体、401水腔室、402燃烧室、403排烟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根据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包括锅炉本体400及其换热管,锅炉本体400内部主要包括排烟室403、燃烧室402和环绕在燃烧室402外侧的水腔室401,换热管整体位于水腔室401内部,换热管两端分别与所述排烟室403、燃烧室402连通,使用过程中燃烧室402内的烟气通过换热管进入排烟室403,从而离开锅炉本体400,此过程中水腔室401内部的水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实现加热效果。其中,所述换热管包括管壳100以及位于管壳100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主通道101和两组子通道102,所述主通道101和子通道102主体截面均为圆形,且主通道101和子通道102平行分布,子通道102位于所述主通道101边缘上部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主通道101的底部侧壁和子通道102的外部侧壁截面均构成圆弧形结构,用于保障其承压效果,防止管壳100表面变形;同时,两组所述子通道102之间设有一凹槽部200,所述管壳100于凹槽部200的侧壁构成加厚部103,加厚部103的厚度为其整体厚度的2倍,使得加厚部103的管壳100局部增强,主要也是用于防止该位置承压效果差,发生变形;进一步地,所述管壳100的外侧侧壁上还设有与其一体结构的导热筋300,导热筋300设有三组,其中,一组导热筋300位于凹槽部200内部,导热筋300竖向分布且导热筋300的底端与管壳100连接;另外两组导热筋300分别位于主通道101两侧,导热筋300的外端朝上倾斜分布,使得位于导热筋300下部的水在加热后会沿导热筋300侧壁向上流动,保障水的流通效果;就整体而言,通过导热筋300增加了管壳100与外部的换热面积,可以将烟气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筋300表面,从而通过更大的表面积与水腔室401内部的水接触,实现热交换。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子通道102改变现有技术中管壳100的圆形截面,利用主通道101和子通道102和组合方式增加了管壳100的换热表面积,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减少锅炉内部的换热管用量,降低锅炉的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包括锅炉本体及其换热管,其特征在于:/n所述换热管包括管壳以及位于管壳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至少一组子通道,所述主通道和子通道平行分布,子通道位于所述主通道边缘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包括锅炉本体及其换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包括管壳以及位于管壳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至少一组子通道,所述主通道和子通道平行分布,子通道位于所述主通道边缘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和子通道的侧壁截面均为圆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新型热循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通道设有两组及两组以上的,子通道以主通道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涛刘智奇秦延山魏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诚达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