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有峰专利>正文

一种机械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88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作业平台,包括作业平台和斜坡台,斜坡台端部设有一对侧耳,作业平台上设有弧形通孔,侧耳上设有圆孔,弧形通孔内设有能在弧形通孔内移动的轴杆,轴杆垂直连接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凸起,凸起伸入圆孔内,当轴杆位于弧形通孔最低处时斜坡台上端与作业平台上表面平行贴近的同时斜坡台下端连与地面齐平,当斜坡台翻转置于作业平台上表面时轴杆位于弧形通孔最高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作业平台底面大面积与车间底面接触扩大了受力面积减少作业平台以及固定在作业平台上的设备偏移,同时通过设置在作业平台两侧的斜坡台方便搬运设备的同时通过侧耳与轴杆配合使斜坡台能翻转放置在作业平台上方便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作业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施工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在很多车间由于加工和制造的需要,需要采购很多设备,而大多数设备都是直接放置在车间的底面上,或者埋设一部分在底下,由于很多设备的下盘占用面积都比较小,再加上自重又大,所以长期使用过程由于机械抖动,其位置或多或少就会发生偏移,而如果设备发生偏移后有时候就会对加工和制造造成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机械作业平台方便将设备放置在作业平台上作业,避免设备发生偏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机械作业平台,包括作业平台和斜坡台,所述斜坡台位于所述作业平台两侧,所述斜坡台端部设有一对侧耳,所述作业平台上设有弧形通孔,所述侧耳上设有圆孔,所述弧形通孔内设有能在所述弧形通孔内移动的轴杆,所述轴杆垂直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伸入所述圆孔内,当所述轴杆位于所述弧形通孔最低处时所述斜坡台上端与所述作业平台上表面平行贴近的同时所述斜坡台下端连与地面齐平,当所述斜坡台翻转置于所述作业平台上表面时所述轴杆位于所述弧形通孔最高处。进一步,所述作业平台还设有竖直通道、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连通通孔,所述竖直通道垂直连通所述弧形通孔,所述竖直通道、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内分别设有能在所述竖直通道、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上下移动的套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连接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内腔的上端和第二内腔的上端,所述套件铰链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所述作业平台设有连通所述竖直通道和所述第一内腔的垂直通道,所述垂直通道内径等于所述连接杆外径,所述套件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通过连接绳连接环件,所述环件套在所述轴杆上,所述第二活塞下端连接支撑腿使当所述第一活塞上移时带动所述第二活塞下移的同时使所述支撑腿下端穿出所述第二内腔伸出所述作业平台下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整个所述作业平台放置在车间内,将车间的一些设备放在作业平台上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通过所述作业平台底面大面积与车间底面接触扩大了受力面积减少所述作业平台以及固定在作业平台上的设备偏移,同时通过设置在所述作业平台两侧的所述斜坡台方便搬运设备的同时通过所述侧耳与轴杆配合使所述斜坡台能翻转放置在所述作业平台上方便运输。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作业平台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作业平台俯视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作业正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机械作业平台,包括一种机械作业平台,包括作业平台1和斜坡台2,所述作业平台1的尺寸根据厂房以及放在厂房内的设备进行定制使所述作业平台1能方便放入的同时还能放设备,例如当厂房可以纵向摆放n+1台设备时,可以设计一个长方形的作业平台1将n+1台设备同时放置在作业平台1上表面,所述作业平台1还可以采用标准尺寸例如边长为2m的正方形平台,所述正方形平台其中相对的一对侧面设置所述斜坡台2,多个所述正方形平台另外相对的一侧可依次排列连接,厂房上内的设备可以焊接在作业平台1上同时还可以在设备上配安装螺栓,在作业平台1上设置与螺栓配合的安装孔,通过将螺栓扭紧在安装孔内,同时由于设备通过其下方的所述作业平台1与地面接触避免了损坏厂房地面,所述斜坡台2位于所述作业平台1两侧,所述斜坡台2包括两两互相连接的底面、斜面和连接面,使用时所述斜坡台2的底面与地面齐平,所述斜面两端分别接触地面和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所述斜坡台2端部设有一对侧耳3,所述侧耳3位于所述斜坡台2两侧同时位于所述作业平台1两侧,所述作业平台1上设有弧形通孔4,所述弧形通孔4上端靠近所述作业平台1端面,所述弧形通孔4下端远离所述作业平台1端部,所述弧形通孔4的圆心位于所述作业平台1外,所述侧耳3上设有圆孔5,所述弧形通孔4内设有能在所述弧形通孔4内移动的轴杆6,所述弧形通孔4的两长弧内壁间距等于所述轴杆6的外径,所述轴杆6垂直连接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设有凸起7,所述凸起7伸入所述圆孔5内,一对所述凸起7水平与所述轴杆6平行,当所述轴杆6位于所述弧形通孔4最低处时所述斜坡台2上端与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平行贴近的同时所述斜坡台2下端连与地面齐平,当所述斜坡台2翻转置于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时所述轴杆6位于所述弧形通孔4最高处,当需要运输机械作业平台时,将位于所述作业平台1两侧的所述斜坡台2绕所述弧形通孔4翻转,翻转的过程中所述斜坡台2的斜面与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接触时翘起所述轴杆6使其最终当所述斜坡台2的斜面与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接触齐平时所述轴杆6位于所述弧形通孔4最上端,同时所述凸起7被拉动位于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上方,所述作业平台1两端均设有沿所述作业平台1对称的所述弧形通孔4,所述作业平台1结构沿竖直中心线对称。作为具体实施例,当需要抬起或者移动所述作业平台1以及与其连接的所述斜坡台2时,所述作业平台1还设有竖直通道9、第一内腔10、第二内腔11和连通通孔14,所述竖直通道9垂直连通所述弧形通孔4的中部,所述竖直通道9的高度等于所述弧形通孔4的竖直高度,所述竖直通道9、第一内腔10、第二内腔11内分别设有能在所述竖直通道9、第一内腔10和第二内腔11内上下移动的套件16、第一活塞12和第二活塞13,所述连接通孔14连通所述第一内腔10的上端和第二内腔11的上端,所述套件16的中部铰链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活塞12,所述作业平台1设有连通所述竖直通道9和所述第一内腔10的垂直通道15,所述垂直通道15内径等于所述连接杆19外径,所述套件16内设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在所述轴杆6位于所述弧形通孔4底部时自然状态,当所述轴杆6位于所述弧形通孔4上端时所述弹簧4被拉紧产生拉力,当所述斜坡台2需要翻回贴地面时,所述弹簧17的拉力方便两侧的所述轴杆6被拉紧回到所述弧形通孔4最低出,所述弹簧17两端通过连接绳18连接环件20,两个所述环件20分别套在所述作业平台1两端的所述轴杆6上,所述第二活塞13下端连接支撑腿21使当所述第一活塞12上移时带动所述第二活塞13下移的同时使所述支撑腿21下端穿出所述第二内腔11伸出所述作业平台1下表面,所述第一内腔10、垂直通道15、套件16、弹簧17、连接杆19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作业平台1的中心线重合;当需要移动所述作业平台1时,翻转所述斜坡台2时所述轴杆6被拉动从所述弧形通孔4底部滑入到上部时所述套件16被拉动上移的过程中拉动所述套件16上移,所述套件16上移的过程中拉动所述连接杆19在所述垂直通道15上移从而拉动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活塞12上移挤压位于所述第一内腔10的空气推动所述第二活塞12下移,所述第二活塞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1)和斜坡台(2),所述斜坡台(2)位于所述作业平台(1)两侧,所述斜坡台(2)端部设有一对侧耳(3),所述作业平台(1)上设有弧形通孔(4),所述侧耳(3)上设有圆孔(5),所述弧形通孔(4)内设有能在所述弧形通孔(4)内移动的轴杆(6),所述轴杆(6)垂直连接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设有凸起(7),所述凸起(7)伸入所述圆孔(5)内,当所述轴杆(6)位于所述弧形通孔(4)最低处时所述斜坡台(2)上端与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平行贴近的同时所述斜坡台(2)下端连与地面齐平,当所述斜坡台(2)翻转置于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时所述轴杆(6)位于所述弧形通孔(4)最高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1)和斜坡台(2),所述斜坡台(2)位于所述作业平台(1)两侧,所述斜坡台(2)端部设有一对侧耳(3),所述作业平台(1)上设有弧形通孔(4),所述侧耳(3)上设有圆孔(5),所述弧形通孔(4)内设有能在所述弧形通孔(4)内移动的轴杆(6),所述轴杆(6)垂直连接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设有凸起(7),所述凸起(7)伸入所述圆孔(5)内,当所述轴杆(6)位于所述弧形通孔(4)最低处时所述斜坡台(2)上端与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平行贴近的同时所述斜坡台(2)下端连与地面齐平,当所述斜坡台(2)翻转置于所述作业平台(1)上表面时所述轴杆(6)位于所述弧形通孔(4)最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械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1)还设有竖直通道(9)、第一内腔(10)、第二内腔(11)和连通通孔(14),所述竖直通道(9)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有峰
申请(专利权)人:石有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