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764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地质勘察;S2、设计建筑图纸以及浇筑模板图纸;S3、地基施工;S4、建造柱梁和楼板;S5、拼装墙体模板,组成单层楼层的墙体全模;S6、搭建塔吊;S7、吊装所述墙体全模至施工楼层并安装墙体全模;S8、浇筑墙体并养护墙体水泥;S9、拆除墙体全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施工效率高的效果,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伴随着的是楼房的增多,同时,楼房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也是目前的一大关注点;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楼房的施工、以满足目前楼房的大量需求,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建筑施工方法一般包括:地质勘察、设计图纸、地基施工、浇筑柱梁、搭建楼顶和浇筑楼顶以及建筑各个墙体。采用该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每一楼层的建筑过程都需要不断人工或者塔吊一块一块地将浇筑模板吊放至每层楼层,施工效率低,导致施工期延长。如公告号为CN11092104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叠层模壳运输堆放架的使用方法:模壳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时,按照堆放架本体的顶层、中间层及底层的顺序依次吊装运输堆放架上的模壳构件至对应楼层,每吊装完一层运输堆放架上的模壳构件,则抽出固定该层运输堆放架的L形销栓,然后将该层运输堆放架吊装至地面,接着再吊装下一层运输堆放架上的模壳构件,依次完成卸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施工方法在建造单一楼层时仍需要将各个模板分别吊放至施工楼层,需要多次起吊,施工效率低,导致施工周期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其具有施工效率高的效果,缩短了施工周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地质勘察;S2、设计建筑图纸以及浇筑模板图纸;S3、地基施工;S4、建造柱梁和楼板;S5、拼装墙体模板,组成单层楼层的墙体全模;S6、搭建塔吊;S7、吊装所述墙体全模至施工楼层并安装墙体全模;S8、浇筑墙体并养护墙体水泥;S9、拆除墙体全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S5中,将墙体模板拼装成墙体全模,然后在步骤S7以及S8中将墙体全模吊装至楼层浇筑,与传统的逐层搭建墙体模板的方式相比,施工效率更高,缩短了施工周期。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6中,所述塔吊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固定架顶部的吊模架梁、安装在所述吊模架梁上的起重机、设置于所述起重机下侧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下侧的用于安装所述墙体全模的安装架,所述起重机设有两台,两台所述起重机沿所述吊模架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台起重机的吊绳均与所述连接块顶部固定;所述连接块底部设有四根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上表面以及所述连接块底面固定,且四根连接绳环绕所述连接块的竖直中心线均匀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S7中,安装架先与墙体全模固定,然后吊模架梁上的起重机收卷吊绳,使得连接块上升,从而带动连接绳以及安装架上升,起重机设有两台并共同起吊连接块,从而防止了连接块在起吊过程中转动,而连接绳设有四根并环绕连接块设置,防止了安装架于连接块下侧转动,从而使得墙体全模在起吊时稳定不打转。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架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墙体全模的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架底部的钩体、与墙体全模固定的安装件以及与所述安装件顶部滑动连接的环体,所述钩体呈U形,且所述钩体两端朝向所述环体;所述环体底部固定有磁铁块,所述钩体底部固定有用于吸附所述磁铁块的电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起重机绕出吊绳时,连接块下降,使得安装架下降,直至安装架底部的吊钩下侧端部与墙体全模顶部的环体开口对齐,然后电磁铁通电,吸附环体上的磁铁块,从而使得环体朝向钩体滑动,直至环体套设于钩体下侧端部上,从而使得安装架与墙体全模固定,无需人工安装,安全性高。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钩体上设有用于锁定所述环体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开设于钩体内顶面上的触发槽、开设于钩体内的容纳槽、开设于钩体内顶面上的锁定槽、滑动连接于所述触发槽内的触发柱、滑动连接于所述锁定槽内的锁定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的填充气囊,所述触发槽与所述锁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两端并与容纳槽内底面连通,所述锁定柱上端与所述填充气囊外表面固定,所述锁定柱下端与所述钩体内顶面齐平;所述触发柱下端穿出所述触发槽,且所述触发柱下端底面朝向所述环体方向倾斜,所述触发柱上端与所述填充气囊外表面固定;所述锁定柱与所述钩体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环体的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磁铁通电时,环体朝向钩体移动,使得环体套设于钩体下侧端部上并逐渐靠近钩体内侧壁,从而使得环体与触发柱的倾斜底面抵触并继续移动,从而使得触发柱滑入触发槽内,从而挤压填充气囊,使得填充气囊与锁定柱连接的部分鼓起,从而使得锁定柱下滑,直至锁定柱下端穿出钩体内顶面,由于锁定柱与钩体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环体的厚度,故而当触发柱完全进入触发槽内时,锁定柱下端与环体远离钩体内侧壁的表面相抵,从而使得环体与钩体锁定。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定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架顶部的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填充气囊之间连接有贯穿所述钩体的连通管;所述电磁铁为直流电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墙体全模吊装至楼层内时,气泵启动,抽取了填充气囊内的空气,从而使得锁定柱与触发柱均收入钩体内,解除了环体与钩体之间的固定,然后电磁铁反向通电,从而使得磁铁块与电磁铁排斥,使得环体滑动,直至环体与钩体脱离,无需人工分离,安全性高。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钩体顶部与所述安装架底部转动连接,且所述钩体的转动轴线水平并与所述环体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连接绳与所述安装架上表面连接处设置于所述钩体转动轴线靠近所述环体初始位置的一侧;所述安装架为框形,且所述安装架的边框内部中空;所述钩体上设有竖直设置的传动绳,所述传动绳上端穿过所述安装架底面并与安装架内顶面固定,所述传动绳下端与所述钩体上表面固定,且所述传动绳上端设置于所述连接绳与安装架的连接处下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起重机收卷吊绳时,连接块上升,使得连接绳拉动安装架上升,在微观上,连接绳端部拉动安装架上表面,使得安装架上表面该处部分鼓起,从而带动传动绳上端上移,从而使得钩体端部具有微量朝上的转动,有利于防止环体与钩体脱离。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架中部固定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端与安装架连接,所述定位杆下端固定有四棱锥头;所述墙体全模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四棱锥头嵌合的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架下降至墙体全模顶部上时,安装架上的定位杆下移,直至四棱锥头穿入墙体全模上的锥槽内,从而使得安装架相对于墙体全模不发生水平转动,从而使得钩体与环体对准。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步骤S5中,将墙体模板拼装成墙体全模,然后在步骤S7以及S8中将墙体全模吊装至楼层浇筑,与传统的逐层搭建墙体模板的方式相比,施工效率更高,缩短了施工周期;当起重机绕出吊绳时,连接块下降,使得安装架下降,直至安装架底部的吊钩下侧端部与墙体全模顶部的环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地质勘察;S2、设计建筑图纸以及浇筑模板图纸;S3、地基施工;S4、建造柱梁和楼板;S5、拼装墙体模板,组成单层楼层的墙体全模;S6、搭建塔吊;S7、吊装所述墙体全模至施工楼层并安装墙体全模;S8、浇筑墙体并养护墙体水泥;S9、拆除墙体全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地质勘察;S2、设计建筑图纸以及浇筑模板图纸;S3、地基施工;S4、建造柱梁和楼板;S5、拼装墙体模板,组成单层楼层的墙体全模;S6、搭建塔吊;S7、吊装所述墙体全模至施工楼层并安装墙体全模;S8、浇筑墙体并养护墙体水泥;S9、拆除墙体全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所述塔吊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架(1)、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顶部的吊模架梁(2)、安装在所述吊模架梁(2)上的起重机(3)、设置于所述起重机(3)下侧的连接块(4)、设置于所述连接块(4)下侧的用于安装所述墙体全模的安装架(5),所述起重机(3)设有两台,两台所述起重机(3)沿所述吊模架梁(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台起重机(3)的吊绳均与所述连接块(4)顶部固定;所述连接块(4)底部设有四根连接绳(41),所述连接绳(41)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5)上表面以及所述连接块(4)底面固定,且四根连接绳(41)环绕所述连接块(4)的竖直中心线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5)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墙体全模的吊装装置(6),所述吊装装置(6)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架(5)底部的钩体(61)、与墙体全模固定的安装件(62)以及与所述安装件(62)顶部滑动连接的环体(63),所述钩体(61)呈U形,且所述钩体(61)两端朝向所述环体(63);所述环体(63)底部固定有磁铁块(631),所述钩体(61)底部固定有用于吸附所述磁铁块(631)的电磁铁(6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塔吊全模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61)上设有用于锁定所述环体(63)的锁定部(7),所述锁定部(7)包括开设于钩体(61)内顶面上的触发槽(71)、开设于钩体(61)内的容纳槽(72)、开设于钩体(61)内顶面上的锁定槽(73)、滑动连接于所述触发槽(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教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