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线共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55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社区管线共构体,包括:槽状结构,上端呈开口状结构;防水盖板,盖设在槽状结构的上端,防水盖板与槽状结构共同围成用于穿设管线的容纳空间,且防水盖板与槽状结构的连接处形成防水密封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水盖板盖设在槽状结构的上端并与槽状结构共同围成用于穿设管线的容纳空间,可以把社区服务管线集中纳入到容纳空间后埋入地下,从而通过社区管线共构体为社区服务管线提供稳定良好的存在环境,达到延缓管线老化和保护管道不被土壤侵蚀,延长管线寿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社区管线共构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社区管线共构体。
技术介绍
社区强电弱电线缆架空盘综错节,造成漏电与火灾频发,给社区居民造成了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直埋管线腐蚀老化严重,频繁开挖更换管线给社区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现有技术一:现有社区管线多以强弱电缆架空和供热、给排水管线直埋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现有技术一的缺点:强弱电缆架空不但影响社区环境,其裸露空中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加速线缆外皮老化而剥落,易引发触电危险和诱发火灾,直接威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直埋管线周围环境为潮湿、微生物活跃的酸/碱/盐土壤,这会加速管线侵蚀,增加管线更换频次。同时,直埋管线更换、维修和增加管线需多次开挖,这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交通出行。现有技术二:将管线纳入到综合管廊内,综合管廊内设置附属设施。现有技术二的缺点:社区内服务管线相较于大市政管线体量小,单独将管线纳入到综合管廊内部,建设成本高,对社区居民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综合管廊空间大,施工方式为大开挖或盾构,施工风险大,对社区占地紧张的周围楼宇结构施工不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社区管线共构体,以达到延长管线寿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社区管线共构体,包括:槽状结构,上端呈开口状结构;防水盖板,盖设在槽状结构的上端,防水盖板与槽状结构共同围成用于穿设管线的容纳空间,且防水盖板与槽状结构的连接处形成防水密封部。进一步地,槽状结构具有两个结构相同且平行相对的侧壁,每个侧壁的顶部均设置有防水斜坡,防水斜坡由侧壁的顶部朝向侧壁的外侧方向延伸;防水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两个凸起,两个凸起对称设置在盖板本体的两端下部,且每个凸起的内侧均与盖板本体的下表面形成防水配合坡,防水配合坡与防水斜坡配合连接并形成防水密封部。进一步地,防水密封部还包括橡胶止水条,侧壁的顶部与盖板本体的下表面连接处设置有橡胶止水条。进一步地,侧壁还设置有水平部,水平部与防水斜坡的下端连接,在槽状结构与防水盖板处于装配位置时,凸起的下端平面与水平部位置对应且间隔设置,凸起的下端平面与水平部之间形成盖板开启缝。进一步地,防水盖板的上表面敷设有人行道和/或绿化草皮。进一步地,防水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镶嵌槽,人行道和/或绿化草皮设置在镶嵌槽内。进一步地,槽状结构的内壁设置有强电管线支架,强电管线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强电管线的容纳槽。进一步地,槽状结构的内壁设置有弱电管线支架,弱电管线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弱电管线的容纳槽。进一步地,槽状结构的底壁上设置有管道支墩,管道支墩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线的容纳槽。进一步地,槽状结构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楼宇前检查井的连接套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水盖板盖设在槽状结构的上端并与槽状结构共同围成用于穿设管线的容纳空间,可以把社区服务管线集中纳入到容纳空间后埋入地下,从而通过社区管线共构体为社区服务管线提供稳定良好的存在环境,达到延缓管线老化和保护管道不被土壤侵蚀,延长管线寿命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社区管线共构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社区服务管线流程图。图中附图标记:10、槽状结构;11、防水斜坡;12、橡胶止水条;13、盖板开启缝;14、强电管线支架;15、弱电管线支架;16、管道支墩;20、防水盖板;21、镶嵌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社区管线共构体,包括槽状结构10和防水盖板20。槽状结构10的上端呈开口状结构;防水盖板20盖设在槽状结构10的上端,防水盖板20与槽状结构10共同围成用于穿设管线的容纳空间,且防水盖板20与槽状结构10的连接处形成防水密封部。防水盖板20盖设在槽状结构10的上端并与槽状结构10共同围成用于穿设管线的容纳空间,可以把社区服务管线集中纳入到容纳空间后埋入地下,从而通过社区管线共构体为社区服务管线提供稳定良好的存在环境,达到延缓管线老化和保护管道不被土壤侵蚀,延长管线寿命的目的。其中,槽状结构10为U形槽状结构,便于加工生产。如图2所示,槽状结构10具有两个结构相同且平行相对的侧壁,每个侧壁的顶部均设置有防水斜坡11,防水斜坡由侧壁的顶部朝向侧壁的外侧方向延伸。防水盖板20包括盖板本体和两个凸起,两个凸起对称设置在盖板本体的两端下部,且每个凸起的内侧均与盖板本体的下表面形成防水配合坡,防水配合坡与防水斜坡11配合连接并形成防水密封部。通过设置防水配合坡与防水斜坡11可以对槽状结构10内部进行防水密封,避免雨水进入到槽状结构10内部侵蚀管线。优选地,防水密封部还包括橡胶止水条12,侧壁的顶部与盖板本体的下表面连接处设置有橡胶止水条12。橡胶止水条12能够完全封禁侧壁的顶部与盖板本体的下表面连接处的缝隙,避免因雨水过量时,雨水通过上述缝隙进入到槽状结构10内。侧壁还设置有水平部,水平部与防水斜坡的下端连接,在槽状结构10与防水盖板20处于装配位置时,凸起的下端平面与水平部位置对应且间隔设置,凸起的下端平面与水平部之间形成盖板开启缝13。设置盖板开启缝13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开启防水盖板20,同时由于开启防水盖板20需要用配套开启设备,还能够达到非专业人员无法开启防水盖板20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水盖板20的上表面设置有镶嵌槽21,镶嵌槽21内敷设有人行道和/或绿化草皮。设置人行道和/或绿化草皮,可以对社区管线共构体的上部进行美化。同时,为了保证人行道和/或绿化草皮的正常铺设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社区管线共构体的支撑强度应满足日常使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水盖板20通过自身重量及人行道和/或绿化草皮的重量与槽状结构10配合进行防水密封,可以减少设置固定连接组件,节约生产成本。进一步地,槽状结构10的内壁设置有强电管线支架14、弱电管线支架15和管道支墩16,强电管线支架14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强电管线的容纳槽。弱电管线支架15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弱电管线的容纳槽。管道支墩16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线的容纳槽。设置强电管线支架14、弱电管线支架15和管道支墩16可以将不同种类管线依次对应设置,避免管线掺杂在一起不便于后期维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社区管线共构体包括主共构体和支共构体,上述主共构体内设置有两个强电管线支架14、两个弱电管线支架15和一个管道支墩16。上述支共构体与主共构体连接,支共构体内设置有一个强电管线支架14、一个弱电管线支架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社区管线共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槽状结构(10),上端呈开口状结构;/n防水盖板(20),盖设在所述槽状结构(10)的上端,所述防水盖板(20)与所述槽状结构(10)共同围成用于穿设管线的容纳空间,且所述防水盖板(20)与所述槽状结构(10)的连接处形成防水密封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社区管线共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状结构(10),上端呈开口状结构;
防水盖板(20),盖设在所述槽状结构(10)的上端,所述防水盖板(20)与所述槽状结构(10)共同围成用于穿设管线的容纳空间,且所述防水盖板(20)与所述槽状结构(10)的连接处形成防水密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社区管线共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状结构(10)具有两个结构相同且平行相对的侧壁,每个所述侧壁的顶部均设置有防水斜坡(11),所述防水斜坡由所述侧壁的顶部朝向所述侧壁的外侧方向延伸;
所述防水盖板(20)包括盖板本体和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对称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的两端下部,且每个所述凸起的内侧均与所述盖板本体的下表面形成防水配合坡,所述防水配合坡与所述防水斜坡(11)配合连接并形成所述防水密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社区管线共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部还包括橡胶止水条(12),所述侧壁的顶部与所述盖板本体的下表面连接处设置有所述橡胶止水条(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社区管线共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还设置有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防水斜坡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槽状结构(10)与所述防水盖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峰崔海龙王燕红阙良刚季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