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游戏用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55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游戏用垫子包括:一中间部分;分别连接于中间部分的前、后两端的头部和尾部,在头部的背面设置有连接件,在尾部与中间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分别连接于中间部分的左、右两侧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在左、右侧部的纵边缘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件,在左、右侧部的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件,在垫子背面的左、右侧部与中间部分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件。这种垫子可以被折叠成多种形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游戏用的垫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折叠成摇篮、提包等多种形态的游戏用垫子。现有的婴幼儿游戏用的垫子往往只有展开和简单折叠两种状态,缺乏变化,因而其功能性和趣味性都不强。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成多种形态的折叠式游戏用垫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折叠式游戏用垫子包括一中间部分;分别连接于中间部分的前、后两端的头部和尾部,在头部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在尾部与中间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第三连接件;分别连接于中间部分的左、右两侧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在左、右侧部的纵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第七连接件,在左、右侧部的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八、第九和第十、第十一连接件,在垫子背面的左、右侧部与中间部分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十二、第十三和第十四、第十五连接件。本技术的折叠式游戏用垫子可以被折叠成婴儿篮和提包等多种形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游戏用垫子的展开图;图2-8示出了将该游戏用垫子折叠成一婴儿篮的各个步骤;图9-13示出了将该游戏用垫子折叠成另一婴儿篮的各个步骤;以及图14-20示出了将该游戏用垫子折叠成一提包的各个步骤。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游戏用垫子1是用普通的布料和棉花制成,垫子1主要包括一具有装饰性或趣味性造型的头部2(在该实施例中做成小熊头的模样)、一中间部分3、一左侧部4、一右侧部5和一尾部6。头部2和尾部6通过横向的缝合线连接于中间部分3的前、后两端。左侧部4和右侧部5通过纵向的缝合线连接于中间部分3的左、右两侧。中间部分3、左侧部4和右侧部5的宽度大致相同,各占垫子宽度的三分之一。还有一横向的中间缝合线将整个垫子1沿着横向大致均匀地等分成两半。另外,在垫子1的左侧部4和右侧部5的纵边缘处分别设置有钮扣101、102和103、104,在其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纽襻201、202和203、204。如图2所示,在垫子1的背面,沿着左侧部4与中间部分3的缝合线设置有两个纽襻205、206。同样地,沿着右侧部5与中间部分3的缝合线也设置有两个纽襻207、208(图17)。在头部2的背面设置有两个钮扣105、106(图5)。在尾部6与中间部分3的缝合线附近设置一开口60,在开口60中设置有一塑料制的扣环61,扣环61具有一裂缝610,并通过一缝制的连接襻连接于中间部分3。在尾部6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尼龙搭扣62、63,在中间部分3背面的靠近(小熊)头部2的那一端设置有与该两搭扣相配的尼龙搭扣62’、63’(图17)。如图6所示,在尾部6的背面设置有带子64。下面将结合图2-8来描述将垫子1折叠成一婴儿篮的步骤。首先,如图2所示,将左侧部4折叠覆盖到中间部分3上。接着,如图3所示,将左侧部4翻折过来,并使钮扣101、102分别纽合于纽襻205、206。重复以上步骤,使右侧部5上的钮扣也纽合于相应的纽襻,从而呈现如图4所示的形态。再接着,如图5所示,将小熊头2背面的钮扣105、106纽合于左右侧部前端的纽襻201、203,藉以使小熊头2竖起来。接下来,如图6所示,将尾部6翻上来,并使扣环61穿过开口而暴露至背面。随后,如图7所示,在扣环61的裂缝处将其掰开或错开,藉以将左右侧部后端的纽襻202、204从扣环61的裂缝610送入而接合于扣环,再将扣环61松开,使其借助其自身的弹力回复原状。最后,将尾部6翻转回来,就成为如图8所示的第一种形态的婴儿篮。下面将结合图9-13来描述将垫子1折叠成另一个婴儿篮的步骤。首先,如图9和图10所示,将小熊头2翻过来,将左右侧部的前端角部也翻过来,使左右侧部前端的两个纽襻201和203分别纽合于小熊头2背面的两个钮扣105。106。接着,如图11所示,将左右侧部的前端再翻回来。再接着,如图12和图13所示,将左右侧部后端的两个纽襻202和204分别纽合于设置在左右两侧边缘上的钮扣102和104,从而最终形成第二种形态的婴儿篮。下面将结合图14-20来描述将垫子1折叠成一提包的步骤。首先,如图14所示,将小熊头2折叠覆盖到中间部分2上。接着,如图15和16所示,将左侧部4和右侧部5翻折起来,成为长条形状。这时,可以由选择地将右侧边的钮扣103、104纽合于背面左侧的纽襻205、206。接着,沿着垫子1的横向的中间缝合线进行折叠而成为如图17所示的形状。再接着,如图18所示,将纽襻201、202、203和204从裂缝610穿入扣环61,从而形成一个收紧的“提包”、随后,如图19所示,将尾部6上的尼龙搭扣扣合于垫子前端的相应搭扣62’和63’。最后,如图20所示,将垫子背面的带子64系成可以用手提着的“拎带”,以便于携带。应该理解,以上只是结合一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本技术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应该可以在本文所揭示内容的基础上作出各种等价的变型和改动。例如,各钮扣和纽襻的位置可以互换;可以用揿纽、尼龙搭扣等适当的连接件来代替钮扣和纽襻;扣环61可以用简单的系带来代替。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游戏用垫子,其特征在于,该垫子包括:一中间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前、后两端的头部和尾部,在所述头部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在所述尾部与中间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第三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左、右两侧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在所述左、右侧部的纵边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第七连接件,在所述左、右侧部的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八、第九和第十、第十一连接件,在所述垫子背面的所述左、右侧部与中间部分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十二、第十三和第十四、第十五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游戏用垫子,其特征在于,该垫子包括一中间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前、后两端的头部和尾部,在所述头部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在所述尾部与中间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第三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左、右两侧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在所述左、右侧部的纵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第七连接件,在所述左、右侧部的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八、第九和第十、第十一连接件,在所述垫子背面的所述左、右侧部与中间部分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十二、第十三和第十四、第十五连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连接件是钮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至第十五连接件是纽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嘉龄
申请(专利权)人:钧仕市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