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开松辊壳体的纤维引导插入件,具有可插入开松辊壳体容纳孔中的插入件主体,其具有形成纤维通道入口的导纤面和与纤维通道入口相连的纤维通道连接部。开松装置的开松辊壳体具有通入开松辊壳体内室且邻接纤维用纤维通道入口的纤维通道和相对开松辊壳体内室敞开的纤维引导插入件用容纳孔。纤维通道连接部在插入件主体的一段侧形成并在插入件主体纵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导纤面邻接纤维通道连接部。容纳孔平行于安置在开松辊壳体内室中的开松辊的切向延伸,该容纳孔构成为导纤单元的可插入容纳孔中的插入件主体可通过设于插入件主体的一端侧的纤维通道连接部连接至纤维通道入口,插入件主体通过开松辊壳体的外侧开口被插入容纳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开松辊壳体的纤维引导插入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开松辊壳体的纤维引导插入件,具有可移入开松辊壳体的容纳孔中的插入件主体,其具有形成纤维通道入口的导纤面和可与纤维通道入口相连的纤维通道连接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开松装置的开松辊壳体,具有通入开松辊壳体内室的且在那里邻接纤维用纤维通道入口的纤维通道和朝向开松辊壳体内室敞开的用于纤维引导插入件的容纳孔。
技术介绍
为了做好将纤维状物料纺成纱线的准备,在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中,纤维条子借助开松辊装置被开松成单纤。纤维的开松通过开松辊完成,其因为例如带齿的周面而通过梳出将供给它的纤维条子开松成单纤。开松过程发生在开松辊壳体内,开松辊可转动安置在开松辊壳体中。纤维条子通过供给装置经由开松辊壳体的供给口被供给开松辊。在转动的开松辊的周向上看,开松辊壳体具有在设于供给口之后的用于排出污垢如灰尘、虱卵、残壳等的污垢分离开口之后具有输出口,分离出的纤维经此被送出开松辊壳体。它们接着经由邻接输出口的纤维通道进入纺纱转杯,纤维在这里被纺成纱。在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中,纤维通道且尤其是设置在开松辊壳体内的纤维通道入口区的设计对于纺成纱线质量以及纺纱稳定性有着重大意义。经过纤维通道,由开松辊分离出的纤维被送至纺纱转杯,在这里,纤维聚集在纺纱转杯的集纤槽中并在从集纤槽中抽出时被捻合成纱线。通过就横截面形状、表面设计以及尤其是技术上很重要的、设置在开松辊壳体内室周面区域内的纤维通道入口区的设计而言的纤维通道的不同设计,可以完成适配于例如用于粗纱、细纱或合成纤维的各种不同的待纺材料。由DE102010044181A1公开了开松辊壳体配设有突入纤维通道中的容纳孔,在容纳孔中可装入具有纤维通道主体的纤维通道插入件,纤维通道主体除了导纤面外还包括纤维通道的局部区域。纤维通道插入件的纤维通道主体此时以其主轴线基本平行于纤维通道主轴线的方式平行于开松辊轴线地在开松辊壳体的相应取向的容纳孔中延伸。沿纤维通道主轴线的横向延伸的纤维通道主体有以下缺点,由结构决定地,纤维通道主体具有在周向上看仅有限的带有合适的导纤面的入口区。另外,纤维通道插入件设计成具有邻接的纤维通道的局部区域决定了在从纤维通道插入件至纤维通道的过渡区中的不精确,这导致了流动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任务,即,提供一种用于开松辊壳体的纤维引导插入件,该纤维引导插入件以简单方式根据待加工纤维提供合适的纤维通道入口区。此外,应该提供一种开松辊壳体,其邻接纤维通道的导纤面可以根据应用以简单方式调整。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特征的用于开松辊壳体的纤维引导插入件以及具有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特征的开松辊壳体完成该任务。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引导插入件的特点是,纤维通道连接部形成在插入件主体的一个端侧处,并且在插入件主体的纵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导纤面邻接纤维通道连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而规定,纤维通道插入件具有插入件主体,其可通过纤维通道连接部与纤维通道相连。此时纤维通道连接部形成在插入件主体的一端侧上,该端侧基本横向于插入件主体的纵轴线方向延伸。在此,如下插入件主体轴线被称为纵轴线,该纵轴线对应于其最大延展的方向。所述端侧是在纵向延展的两端处的侧面。该纵轴线此时最好可以对应于插入件主体插入开松辊壳体容纳孔的插入方向。但也可以想到是横向于纵轴线的插入方向。在安装到开松辊壳体的容纳孔中的状态下,插入件主体以所述端侧贴靠纤维通道连接部的对应端侧,使得形成在插入件主体上的导纤面构成纤维通道的入口区。插入件主体上的导纤面此时邻接纤维通道连接部,因此在纤维引导插入件安装状态中所述导纤面与纤维通道的内表面齐平相接,使得通过导纤面对准方向的纤维顺利进入纤维通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引导插入件的使用因此允许对于任何纤维通道提供根据应用最佳的具有相应构成的导纤面的纤维通道入口区。在此,纤维引导插入件的纤维通道连接部在插入件主体安装在开松辊壳体上的状态中如此贴靠纤维通道入口即纤维通道的一个端侧,即,通过导纤面对准方向的纤维按照预定方式进入纤维通道。在此,将在纤维通道的流动方向上沿开松辊轴线的切向延伸的容纳孔用于纤维引导插入件允许通过在插入件主体纵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导纤面沿周向看离纤维通道相当远地固定纤维通道入口区或者说使之适配于变化的应用条件。此时导纤面能以结构简单的方式在开松辊壳体内壁周向上看的其长度以及其宽度方面根据要求来构成。也有以下可能,可以弯曲地形成导纤面,从而可以提供呈凹槽状的导纤面。纤维通道连接部对准导纤面原则上能以任何方式进行,在这里,纤维通道连接部基本上适配于待连接的纤维通道的纤维通道入口,以获得导纤面与纤维通道内壁的齐平相接。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很有利的设计而规定,纤维通道连接部基本垂直于插入件主体的纵轴线延伸。纤维引导插入件的这种设计在纤维通道入口相应设计的情况下保证了纤维引导插入件的插入件主体很可靠且面齐平地安放到纤维通道入口,由此能以简单方式保证对准方向的纤维顺利过渡至纤维通道。此外,可以很简单廉价地制成纤维引导插入件的相互应构成的插入件主体。根据一个替代实施方式,纤维通道连接部相对于插入件主体的纵轴线倾斜延伸。即,插入件主体的端面未垂直于纵轴线延伸,而是相对于纵轴线的垂向具有倾斜角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无需附加手段实现插入件主体的防转动。该纤维引导插入件的插入件主体安置在容纳孔中原则上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进行,在这里,在插入件主体在容纳孔中相对于纤维通道入口对准方向之后,应该进行插入件主体在针对顺利运行所设定的位置中的锁定,在这里,纤维引导插入件为此可以具有在插入件主体上形成的锁定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设计而规定,该插入件主体在其周面上具有能与容纳孔的导向件槽接合的导向件。插入件主体在容纳孔中通过导向件和导向件容槽的取向很可靠地保证了纤维引导插入件的插入件主体相对于纤维通道入口的精确配合安置。由此可以通过很可靠的方式预防错误取向。尤其是导向件容槽和导向件被设计成使纤维引导插入件的插入件主体只在一个相对于容纳孔的位置中可插入容纳孔中可靠预防了由误操作造成的错误布置。在此,原则上可以自由选择导向件的以及相应设计的导向件容槽的设计。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很有利的设计而规定,该导向件通过凸起、槽和/或截平部(abflachung)构成,其在插入件主体的纵轴线方向上延伸。在插入件主体的纵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凸起、槽或截平部可以通过很简单廉价的方式在插入件主体上形成。该容纳孔相应设计成在凸起、槽或截平部上构成的导向件容槽也可以很简单廉价地实现。因此,很可靠地避免因纤维引导插入件错误安置在容纳孔中引起的干扰。另外,也有效预防在安装状态中的插入件主体移位。为了固定插入件主体在容纳孔中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很有利的设计而规定,纤维引导插入件具有用于将插入件主体固定在容纳孔中的紧固机构。可能在插入件主体上形成的紧固机构的使用尤其保证自由端纺纱装置的配备有相应的开松辊壳体的开松装置的可靠且顺利运行。紧固机构优选安置在插入件主体上此时允许放弃用于将插入件主体固定在容纳孔中的单独的紧固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开松辊壳体(2)的纤维引导插入件(1),该纤维引导插入件具有能插入所述开松辊壳体(2)的容纳孔(3)中的插入件主体(4),所述插入件主体具有形成纤维通道入口的导纤面(5)和能与所述纤维通道入口(6)相连的纤维通道连接部(7),其特征是,所述纤维通道连接部(7)形成在所述插入件主体(4)的一端侧上,并且在所述插入件主体(4)的纵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所述导纤面(5)邻接所述纤维通道连接部(7)。/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30 DE 102019102337.81.一种用于开松辊壳体(2)的纤维引导插入件(1),该纤维引导插入件具有能插入所述开松辊壳体(2)的容纳孔(3)中的插入件主体(4),所述插入件主体具有形成纤维通道入口的导纤面(5)和能与所述纤维通道入口(6)相连的纤维通道连接部(7),其特征是,所述纤维通道连接部(7)形成在所述插入件主体(4)的一端侧上,并且在所述插入件主体(4)的纵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所述导纤面(5)邻接所述纤维通道连接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引导插入件(1),其特征是,所述纤维通道连接部(7)基本垂直于所述插入件主体(4)的所述纵轴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引导插入件(1),其特征是,所述纤维通道连接部(7)相对于所述插入件主体(4)的所述纵轴线倾斜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纤维引导插入件(1),其特征是,所述插入件主体(4)在其周面(8)上具有能与所述容纳孔的导向件槽接合的导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引导插入件(1),其特征是,所述导向件通过在所述插入件主体(4)的所述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凸起、槽和/或截平部构成。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纤维引导插入件(1),其特征是,所述插入件主体(4)具有用于将所述插入件主体(4)固定在所述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温岑,A·雅科宾斯基,F·科特,
申请(专利权)人: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