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藻培养收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藻类培养
,尤其是一种螺旋藻培养收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螺旋藻(学名:Spirulina),属于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是一种古老的低等原核单细胞或多细胞水生植物,体长200-500μm,宽5-10μm。其形如钟表发条,呈螺旋状蓝绿色,所以又称为蓝绿藻。原产在墨西哥和非洲中部的乍得热带地区的碱性湖泊中,早就被当地居民食用。螺旋藻适于高温碱性环境。目前已发现35种以上,在淡、咸水均有生长,而世界上用于生产的只有2种钝顶螺旋藻和巨大螺旋藻。螺旋藻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藻类之一,是有35亿年生命史的稀有藻类生物,也是一种天然食品。螺旋藻是自然界营养成分最丰富、最全面的生物,螺旋藻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γ-亚麻酸的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铁、碘、硒、锌等。螺旋藻是严格的光能自养型藻类,靠阳光和吸收水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螺旋藻的光合能力极强,高等植物的光能利用率通常是5%-6%,而螺旋藻的光能利用率高达18%,光合效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藻培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机架,呈框架结构;/n储料罐,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上部且用于提供藻类培养的培养液,其下部设有储料出口且储料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电控阀;/n培养罐,为筒状结构且固定设置在机架中部并位于储料罐的下方,所述储料罐的出料出口与培养罐上部连通;培养罐内容置有螺旋藻液,其下部设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电控阀;/n光发生机构,设置在培养罐一侧且其光线照射侧朝向培养罐,所述的培养罐朝向光发生机构照射侧的侧面对应为透明材质;/n回收罐,设置在机架下部,所述的回收罐内竖直设置有分隔机构且将回收罐分隔为水平并排的第一容置区和第二容置区,培养罐出料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藻培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机架,呈框架结构;
储料罐,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上部且用于提供藻类培养的培养液,其下部设有储料出口且储料出口上设置有第一电控阀;
培养罐,为筒状结构且固定设置在机架中部并位于储料罐的下方,所述储料罐的出料出口与培养罐上部连通;培养罐内容置有螺旋藻液,其下部设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电控阀;
光发生机构,设置在培养罐一侧且其光线照射侧朝向培养罐,所述的培养罐朝向光发生机构照射侧的侧面对应为透明材质;
回收罐,设置在机架下部,所述的回收罐内竖直设置有分隔机构且将回收罐分隔为水平并排的第一容置区和第二容置区,培养罐出料管的出料端延伸至第一容置区的正上方且用于输出螺旋藻液至第一容置区,由分隔机构将输入第一容置区内的螺旋藻液进行螺旋藻和培养液分离,使培养液渗透进入到第二容置区内;
培养液回收管路,一端穿置在培养罐中,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容置区内,所述的培养液回收管路还设有第一泵且用于将第二容置区内的培养液回收输入到培养罐中;
螺旋藻收集罐,设置在机架外且用于容置螺旋藻;
输出管路,一端与第一容置区连通,另一端延伸至螺旋藻收集罐内,所述的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二泵且用于将第一容置区内的螺旋藻输送到螺旋藻收集罐内;
控制器,与第一电控阀、第二电控阀、光发生机构、第一泵和第二泵电连接并用于控制其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培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机构为过滤膜,所述的储料罐内的培养液为Zarrouk培养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培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罐为透明材质成型的罐体,所述的光发生机构包括若干灯条且该灯条呈环形阵列固定在培养罐的外周侧,所述的回收罐上部还设有液位传感器,该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培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罐下部中心还设置有通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梅清,冯鹏,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科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