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725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土壤调节剂的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复合微生物菌种0.4‑2份、磷酸酶1.5‑3份、改性麦饭石10‑15份、凹凸棒石10‑14份、贝壳矿粉13‑16份、海藻粉16‑22份、豆粕粉6‑12份、椰壳粉6‑12份、促进剂0.6‑3份、羟丙基‑β‑环糊精5‑10份。制备过程包括益生菌培养、配料、菌种接入、造粒、烘干步骤,采用上述配方及制备方法制得的土壤调节剂,吸水能力好,保水能力强,吸水率可达到200‑240g/g,且经80℃加速烘干试验,保水时间可达20‑25h,且具有优异的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是一种适合推广使用的土壤调节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提高土壤肥力、促使土壤保持对作物的生产力,已日趋成为国家、社会以及众多科研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该问题能否成功解决也是关乎人口养成和社会供给的关键点;在当今的作物种植领域,常常涉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物质,这是普遍性的用以增产的方法。但该方法会引发土壤养分的含量失衡、土壤板结、病菌增加、地力下降,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更严重的是导致了土壤自身性质的变化而使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目前,解决该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是施加各种各样的土壤调节剂,从而调整土壤组成和改善土壤性能,进而保持土壤的水分、养分、地力以及增加肥料的生物利用率。专利技术专利CN107474853A提供一种生物型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组分包括:混合物A50~60kg;植物体灰渣10~30kg;腐植酸钾5~20kg;风化煤5~20kg;熟石灰5~20kg;粉剂型硅酸盐细菌0.1~1kg;粉剂型枯草芽孢杆菌0.3~3kg;土壤调理剂所包含的腐植酸等有机物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具有速效、长效的酸性土壤治理效果,但是,该种土壤调节剂的保水能力不足,不适用于干旱缺水的地区。专利技术专利CN104263375B公开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复合土壤调理剂包括沼渣、木醋液、矿物粉末、可溶性壳聚糖、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五钠、表面活性剂、烟末、海藻糖、双鼠李糖脂、絮凝组分、渗透剂、浒苔粉、改性沸石、加硼锌镁型菌剂、纳米添加剂、促进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离子液体,该复合调理剂可改善土壤的pH、改善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中的镉含量,但是其组分相当复杂,易存在分层及沉淀现象,产品稳定性有待于提高。尽管人们已开发了多种土壤调理剂,但这些调理剂的土壤改善效果却差强人意,合适的增效成分或促进剂等仍需要人们加大研发气力去探究和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实现以下专利技术目的:1、提高生物土壤调理剂的保水能力;2、提高产品稳定性;3、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节剂的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复合微生物菌种0.4-2份、磷酸酶1.5-3份、改性麦饭石10-15份、凹凸棒石10-14份、贝壳矿粉13-16份、海藻粉16-22份、豆粕粉6-12份、椰壳粉6-12份、促进剂0.6-3份、羟丙基-β-环糊精5-10份;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侧胞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种共含1000-1200亿个/g菌种;所述促进剂,椰油酸二乙醇酰胺和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的质量比为3-5:1;所述改性麦饭石,比表面积为比表面积20-40m2/g;所述改性麦饭石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麦饭石晾干或烘干后,采用专用设备粉碎成100-250μm的麦饭石粉末;后将麦饭石粉末以30℃/min的速率从常温升温至300℃,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800℃;优选地,还可以再向麦饭石中加入4-4.2mol/L的磷酸溶液,在90℃下以150r/min的速率搅拌1小时,放入100℃-120℃热风循环烘干筒内烘干,备用。所述生物型土壤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益生菌培养、配料、菌种接入、造粒和烘干;所述益生菌培养,经培养后,枯草芽孢杆菌和侧胞芽孢杆菌糖化力均达到90mg/g.h以上;所述菌种接入,经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和侧胞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3:1;所述造粒,制成颗粒直径为2-4mm的湿土壤调节剂颗粒;所述烘干,在温度200-230℃的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1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型土壤调节剂,生物土壤调理剂的保水能力强,吸水率可达到200-240g/g,且经80℃加速烘干试验,保水时间可达20-25h;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制备方法,调节剂的产品稳定性好,常温放置36个月不变质;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按35-40kg/亩的用量春季施用该土壤调节剂,翻耕土壤,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可达到2.0-2.3×106个/g干土,30天后,微生物数量保持在95%及以上;4、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型土壤调节剂,针对中轻度盐碱化和酸化土壤,使用一个月后,可达到0-30cm土层的含盐量为0.13-0.17%,土壤pH为6.8-7.3,土壤容重0.9-0.95g/cm3,土壤的透气空隙为14-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物型土壤调节剂的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复合微生物菌种0.4份、磷酸酶1.5份、改性麦饭石10份、凹凸棒石10份、贝壳矿粉13份、海藻粉16份、豆粕粉6份、椰壳粉6份、促进剂0.6份、羟丙基-β-环糊精5份;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侧胞芽孢杆菌,共含1000亿个/g菌种;所述贝壳矿粉,经500℃煅烧6h,平均粒度为80目;所述改性麦饭石,比表面积为比表面积20.2m2/g;所述改性麦饭石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麦饭石晾干后,采用专用设备粉碎成100-150μm的麦饭石粉末;2)将麦饭石粉末以30℃/min的速率从常温升温至300℃,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800℃,得到改性麦饭石;所述生物型土壤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益生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分别接入马铃薯培养基上,在恒温箱内恒温28℃培养3天;后接种至三角瓶扩大培养48小时,待菌丝布满培养基,进行扣瓶,扣瓶后继续培养24小时,出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35℃,装于无菌干燥的纸袋中;枯草芽孢杆菌和侧胞芽孢杆菌分别进行培养,经培养后,糖化力分别为90.0、90.6mg/g.h;2、配料按比例称取改性麦饭石、凹凸棒石、贝壳矿粉、海藻粉、豆粕粉、椰壳粉置于盘式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后加入促进剂,转移至粉碎机中以10m/sec的转速进行湿法粉碎120min,得到混合粉末;所述促进剂,包括椰油酸二乙醇酰胺和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椰油酸二乙醇酰胺和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的质量比为3:1;按比例将磷酸酶与羟丙基-β-环糊精混合均匀,加水配置成浓度8wt%的酶液;3、菌种接入将培养好的枯草芽孢杆菌和侧胞芽孢杆菌菌种,按比例分别接入到混合粉末中,后均匀喷洒入酶液,用搅拌机搅拌均匀;所述菌种接入,经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和侧胞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复合微生物菌的活性菌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节剂的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复合微生物菌种0.4-2份、磷酸酶1.5-3份、改性麦饭石10-15份、凹凸棒石10-14份、贝壳矿粉13-16份、海藻粉16-22份、豆粕粉6-12份、椰壳粉6-12份、促进剂0.6-3份、羟丙基-β-环糊精5-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型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节剂的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复合微生物菌种0.4-2份、磷酸酶1.5-3份、改性麦饭石10-15份、凹凸棒石10-14份、贝壳矿粉13-16份、海藻粉16-22份、豆粕粉6-12份、椰壳粉6-12份、促进剂0.6-3份、羟丙基-β-环糊精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侧胞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种共含1000-1200亿个/g菌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椰油酸二乙醇酰胺和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的质量比为3-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麦饭石,比表面积为比表面积20-40m2/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土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麦饭石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将麦饭石晾干或烘干后,采用专用设备粉碎成100-250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臻王炳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根力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