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包括支撑平台和模具本体,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插接槽,所述固定底座的右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左侧与圆形插接槽的内部相互连通。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平台、模具本体、固定底座、圆形插接槽、圆形通孔、固定机构、圆形块、固定杆、提拉钮、第一挤压弹簧、圆形挡块、环形配合槽、圆形插接块、环形放置槽、减震装置、第二挤压弹簧、环形定位块、减震块、限位槽、限位块、圆形配合孔和固定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更换的过程较慢,不利于快速更换的问题,该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具备快速更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现有的玻璃模具,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般都是往如何更好的成型和如何更方便使用者使用这些方面进行优化,往往忽略了在更换新模具时,是否能够快速的更换,现有的玻璃模具具有成型的效果更好和更方便使用者使用这些有益之处,但是有一定的限制,在正常使用时,因玻璃的温度很高,往往在更换的过程需要很快的速度,不然很容易造成烫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更换的过程较慢,不利于快速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具备快速更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更换的过程较慢,不利于快速更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包括支撑平台和模具本体,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插接槽,所述固定底座的右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左侧与圆形插接槽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圆形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配合槽,所述环形配合槽位于圆形插接槽的外侧,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形插接块,所述圆形插接块的底部与圆形插接槽插接,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放置槽,所述环形放置槽位于圆形插接块的外侧,所述环形放置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圆形块和圆形挡块,所述圆形块的外表面与圆形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形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右侧依次贯穿圆形块和圆形通孔并延伸至固定底座的右侧,所述固定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提拉钮,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挤压弹簧,所述第一挤压弹簧位于圆形通孔的内部,所述第一挤压弹簧的右侧与圆形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挤压弹簧的左侧与圆形挡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挡块的外表面与圆形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圆形挡块的内部与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左侧依次贯穿圆形挡块和圆形通孔并延伸至圆形插接槽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六个第二挤压弹簧,六个第二挤压弹簧的顶部与环形放置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六个第二挤压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定位块,所述环形定位块的外表面与环形放置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环形定位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底部贯穿环形放置槽并延伸至模具本体的底部,所述减震块的底部与环形配合槽插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圆形通孔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圆形挡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均与限位槽滑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圆形插接块的内部开设有圆形配合孔,所述圆形配合孔的内部与固定杆插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圆形插接槽内壁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与固定杆的左侧插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圆形插接块的底部呈斜角,且斜角为十度至四十五度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的安装在支撑平台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平台、模具本体、固定底座、圆形插接槽、圆形通孔、固定机构、圆形块、固定杆、提拉钮、第一挤压弹簧、圆形挡块、环形配合槽、圆形插接块、环形放置槽、减震装置、第二挤压弹簧、环形定位块、减震块、限位槽、限位块、圆形配合孔和固定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更换的过程较慢,不利于快速更换的问题,该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具备快速更换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通过人力拉动提拉钮来实现整个固定机构的动力源,因力是可以传递的,在拉动提拉钮的同时带动固定杆移动,这样就能够实现将固定杆从固定槽和圆形配合孔的内部拉出,在拉动固定杆的同时带动圆形挡块移动,从而实现给予第一挤压弹簧一个形变的力,这样就能够实现将固定杆拉进圆形通孔的内部,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更换完成以后,第一挤压弹簧也给予固定杆一个相同的反作用力,这样就能够实现第一步的更换。3、本专利技术通过减震块受力来实现整个减震装置的动力源,因力是可以传递的,在减震块受力的同时给予环形定位块一个挤压的力,这样就能够实现给予第二挤压弹簧一个形变的力,在更换时候,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二挤压弹簧也给予模具本体一个相同的反作用力,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更换。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圆形通孔内壁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限位槽,这样就能够实现与圆形挡块左右两侧固定安装的限位块滑动连接,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限制圆形挡块的位置,同时也能使圆形挡块的运动轨迹更加稳定,使更换的效果更好。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圆形插接块的内部开设有圆形配合孔,这样就能够实现给予模具本体一个很好限制的力,同时也能防止模具出现偏移,使更换的效果更好。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圆形插接槽内壁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这样就能够实现给予模具一个很好定位的力,防止模具出现移动,从而使更换的效果更好。7、本专利技术通过圆形插接块的底部呈斜角,这样就能够模具在更换的过程中更换的效果更好。8、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底座的数量为多个,这样就能够实现逐个分开,使更换的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底座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本体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细化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细化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挤压弹簧细化图。图中:1、支撑平台;2、模具本体;3、固定底座;4、圆形插接槽;5、圆形通孔;6、固定机构;601、圆形块;602、固定杆;603、提拉钮;604、第一挤压弹簧;605、圆形挡块;7、环形配合槽;8、圆形插接块;9、环形放置槽;10、减震装置;1001、第二挤压弹簧;1002、环形定位块;1003、减震块;11、限位槽;12、限位块;13、圆形配合孔;14、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包括支撑平台1和模具本体2,支撑平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固定底座3,固定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插接槽4,固定底座3的右侧开设有圆形通孔5,圆形通孔5的左侧与圆形插接槽4的内部相互连通,圆形通孔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6,固定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配合槽7,环形配合槽7位于圆形插接槽4的外侧,模具本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形插接块8,圆形插接块8的底部与圆形插接槽4插接,模具本体2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放置槽9,环形放置槽9位于圆形插接块8的外侧,环形放置槽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10。参考图4,固定机构6包括圆形块601和圆形挡块605,圆形块601的外表面与圆形通孔5的内壁固定连接,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包括支撑平台(1)和模具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固定底座(3),所述固定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插接槽(4),所述固定底座(3)的右侧开设有圆形通孔(5),所述圆形通孔(5)的左侧与圆形插接槽(4)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圆形通孔(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配合槽(7),所述环形配合槽(7)位于圆形插接槽(4)的外侧,所述模具本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形插接块(8),所述圆形插接块(8)的底部与圆形插接槽(4)插接,所述模具本体(2)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放置槽(9),所述环形放置槽(9)位于圆形插接块(8)的外侧,所述环形放置槽(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包括支撑平台(1)和模具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固定底座(3),所述固定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插接槽(4),所述固定底座(3)的右侧开设有圆形通孔(5),所述圆形通孔(5)的左侧与圆形插接槽(4)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圆形通孔(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配合槽(7),所述环形配合槽(7)位于圆形插接槽(4)的外侧,所述模具本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形插接块(8),所述圆形插接块(8)的底部与圆形插接槽(4)插接,所述模具本体(2)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放置槽(9),所述环形放置槽(9)位于圆形插接块(8)的外侧,所述环形放置槽(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及其便捷的更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圆形块(601)和圆形挡块(605),所述圆形块(601)的外表面与圆形通孔(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形块(6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杆(602),所述固定杆(602)的右侧依次贯穿圆形块(601)和圆形通孔(5)并延伸至固定底座(3)的右侧,所述固定杆(60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提拉钮(603),所述固定杆(602)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挤压弹簧(604),所述第一挤压弹簧(604)位于圆形通孔(5)的内部,所述第一挤压弹簧(604)的右侧与圆形块(601)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挤压弹簧(604)的左侧与圆形挡块(605)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挡块(605)的外表面与圆形通孔(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圆形挡块(605)的内部与固定杆(6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02)的左侧依次贯穿圆形挡块(6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引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