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87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表面包覆有浮板,且浮板的顶部前端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安装有第一轮毂电机,且浮板的顶部后端铰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底部和浮板的底部均嵌装有气囊本体,所述调节杆的表面顶端焊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与气囊本体通过管道连通的气泵,所述浮板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轮毂电机,所述舱体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轮毂电机、气泵、第二轮毂电机和第三轮毂电机电性连接。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便于调节,有效的调节浮力大小和载人空间,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上平衡车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追求也从简单的性能到新颖和创意。这几年自平衡车的迅猛发展便说明了这一点。自平衡车是一种控制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产物,给人对交通工具一种新的认识。自平衡车也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还是一种高档的玩具,它可以按照你身体的姿势来前进、后退。而目前来说自平衡车应用在陆地上,但很多时候水面上也是我们交通、娱乐的场所。这便需要将陆地上的自平衡车转移到水面上了。但是现有的水上平衡车大多机构单一固定,不便于调节,同时对于浮力的大小和载人数量固定,限制了水上平衡车的适用范围,不利于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便于调节,有效的调节浮力大小和载人空间,功能多样,安全稳定,适用范围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表面包覆有浮板,且浮板的顶部前端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安装有第一轮毂电机,且浮板的顶部后端铰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底部和浮板的底部均嵌装有气囊本体,所述调节杆的表面顶端焊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与气囊本体通过管道连通的气泵,所述浮板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轮毂电机,所述浮板的底部后端安装有第三轮毂电机,所述舱体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轮毂电机、气泵、第二轮毂电机和第三轮毂电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舱体的顶端嵌装有带控制主板和传感器组件的控制机构,且舱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焊接在浮板前端的外套杆,且外套杆的内部滑动穿插有连接杆,所述外套杆的表面上端螺纹连接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紧固螺栓,且连接杆的顶端两侧均安装有表面套有防滑橡胶套的把手。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表面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内设有用于固定第一轮毂电机的螺栓,所述安装板焊接在连接杆的表面顶端,且调节杆的顶部还嵌装有与气泵连接的总开关。优选的,所述第一轮毂电机、第二轮毂电机和第三轮毂电机的表面均为叶轮,且第一轮毂电机、第二轮毂电机和第三轮毂电机均为正反转电机。优选的,所述气泵至少设有两组,且气泵为能够抽气和吸气操作的电动抽气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组支撑杆底部的第二轮毂电机可以便于该水上平衡车的前后调节,同时人站在浮板上通过重心的前后倾斜来实现第二轮毂电机带动该水上平衡车前进后退,两组第一轮毂电机可以实现该水上平衡车向左或者向右的调节与转向,利用浮板上铰接的踏板展开可以便于多人同时使用该水上平衡车,同时利用浮板和踏板底部的气囊本体配合气泵使用可以有效的调节水上平衡车的浮力,从而适用于不同体重的人群或者多人使用,保证水上平衡车能够稳定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杆的剖视图。图中:1舱体、2浮板、3调节杆、31外套杆、32连接杆、33紧固螺栓、34安装孔、35螺栓、36把手、4第一轮毂电机、5踏板、6气囊本体、7安装板、8气泵、9支撑杆、10第二轮毂电、11第三轮毂电机、12总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的顶端嵌装有带控制主板和传感器组件的控制机构,且舱体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所述舱体1的表面包覆有浮板2,且浮板2的顶部前端安装有调节杆3,所述调节杆3包括焊接在浮板2前端的外套杆31,且外套杆31的内部滑动穿插有连接杆32,所述外套杆31的表面上端螺纹连接有与连接杆32相配合的紧固螺栓33,且连接杆32的顶端两侧均安装有表面套有防滑橡胶套的把手36,所述调节杆3的表面安装有第一轮毂电机4,且浮板2的顶部后端铰接有踏板5,所述踏板5的底部和浮板2的底部均嵌装有气囊本体6,所述调节杆3的表面顶端焊接有安装板7,且安装板7的顶部安装有与气囊本体6通过管道连通的气泵8,且调节杆3的顶部还嵌装有与气泵8连接的总开12,所述气泵8至少设有两组,且气泵8为能够抽气和吸气操作的电动抽气泵,所述连接杆32的表面设有安装孔34,且安装孔34内设有用于固定第一轮毂电机4的螺栓35,所述安装板7焊接在连接杆32的表面顶端,所述浮板2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轮毂电机10,所述浮板2的底部后端安装有第三轮毂电机11,所述第一轮毂电机4、第二轮毂电机10和第三轮毂电机11的表面均为叶轮,且第一轮毂电机4、第二轮毂电机10和第三轮毂电机11均为正反转电机,所述舱体1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轮毂电机4、气泵8、第二轮毂电机10和第三轮毂电机11电性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两组支撑杆9底部的第二轮毂电机10可以便于该水上平衡车的前后调节,同时人站在浮板2上通过重心的前后倾斜来实现第二轮毂电机10带动该水上平衡车前进后退,第一轮毂电机4和第三轮毂电机11可以实现该水上平衡车向左或者向右的调节与转向,利用浮板2上铰接的踏板5展开可以便于多人同时使用该水上平衡车,同时利用浮板2和踏板5底部的气囊本体6配合气泵8使用可以有效的调节水上平衡车的浮力,从而适用于不同体重的人群或者多人使用,保证水上平衡车能够稳定的工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包括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表面包覆有浮板,且浮板的顶部前端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安装有第一轮毂电机,且浮板的顶部后端铰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底部和浮板的底部均嵌装有气囊本体,所述调节杆的表面顶端焊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与气囊本体通过管道连通的气泵,且调节杆的顶部还嵌装有与气泵连接的总开关,所述浮板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轮毂电机,所述浮板的底部后端安装有第三轮毂电机,所述舱体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轮毂电机、气泵、第二轮毂电机和第三轮毂电机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包括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表面包覆有浮板,且浮板的顶部前端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安装有第一轮毂电机,且浮板的顶部后端铰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底部和浮板的底部均嵌装有气囊本体,所述调节杆的表面顶端焊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与气囊本体通过管道连通的气泵,且调节杆的顶部还嵌装有与气泵连接的总开关,所述浮板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轮毂电机,所述浮板的底部后端安装有第三轮毂电机,所述舱体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轮毂电机、气泵、第二轮毂电机和第三轮毂电机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上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顶端嵌装有带控制主板和传感器组件的控制机构,且舱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红陈庭高金明良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翰龙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