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助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76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包括模片,在所述模片底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印花网版和网版转印片,并且在所述模片的顶表面设有树脂前驱物,在所述网版转印片的外表面设有基底,所述树脂前驱物、模片、印花网版、网版转印片和基底依次叠置形成一体化的转印结构,所述转印结构双面的边缘处均设有遮蔽镀膜层,在两层所述遮蔽镀膜层外表面均包覆有U型包膜,在所述遮蔽镀膜层和U型包膜内分别充填有不同颜色的颜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在整个转印过程各片之间的稳定性,整个转印结构简单灵活,当模内转印完成之后,网版转印片就会脱离,因此,网版转印片可以再次被循环使用,而且整个转印的过程中可用于模内转印和模内咬花的制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转印膜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转印膜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模内转印制程及模内咬花制程的复合式转印膜。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民众对于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外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需具有多彩光滑面的外壳,以及需要比较酷炫的外型和颜色。随著涂装技术的演进,模内装饰(IMD)是目前国际风行的表面装饰技术,主要应用于家电产品的表面装饰及功能性面板,常用在手机视窗镜片及外壳、洗衣机控制台、冰箱控制台、空调控制台、汽车仪锩盘、电锅控制台等多种领域的面板和外观件上。IMD又分为IMR、IML及IMF,三者最大区别就是产品表面是否有一层透明的保护薄膜。其中,以IMD领域中的IMR(In-MoldRoller)为例,它的中文名称为模内转印,此工艺是将图案印刷在薄膜上,通过送膜机将膜片与塑模型腔贴合进行注塑,注塑后有图案的油墨层与薄膜分离,油墨层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面有装饰图案的塑件,在最终的产品表面是没有一层透明的保护膜,膜片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载体。它多半是用于移动电话及笔记本电脑的外壳。IMR的优势在于生产时的自动化程度高和大批量生产的成本较低。再者,另有一种压印制程,使用镭射雕刻在模具上产生不同角度、纹路、反射等各种立体图案,再将外壳的半成品送入模具中,藉由模具所设计的立体图案来压印半成品,以使外壳的半成品上形成一种具有立体纹路的薄膜图形效果,并且通过立体纹路来反射光线而形成立体的质感。若是要变更外壳的图案,就需要重新设计不同的模具。由于重新设计模具费用较高,因而大幅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对于现有的转印膜来说,其结构较为松散,不利于保持转印的质量。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转印膜,可应用在模内装饰制程中,同时兼具转印及咬花的功能,就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转印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无法变更外壳图案而导致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包括模片,在所述模片底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印花网版和网版转印片,并且在所述模片的顶表面设有树脂前驱物,在所述网版转印片的外表面设有基底;所述树脂前驱物、模片、印花网版、网版转印片和基底依次叠置形成一体化的转印结构,所述转印结构双面的边缘处均设有遮蔽镀膜层,在两层所述遮蔽镀膜层外表面均包覆有U型包膜,所述U型包膜的边缘与所述遮蔽镀膜层外表面齐平,在所述遮蔽镀膜层和U型包膜内分别充填有不同颜色的颜料。进一步地,所述膜片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玻璃纤维、聚酰胺-玻璃纤维、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其组合。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前驱物固定成型后形成树脂薄膜。进一步地,所述印花网版包括贴附在所述模片外表面的立体网版结构层,且在所述立体网版结构层的外表面设有离型层,在所述立体网版结构层的外表面以及离型层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立体网版结构面和立体结构转印面。进一步地,所述立体网版结构层固化成型在所述模片上,且所述立体网版结构层一面贴合在所述模片上,所述立体网版结构层的另一面形成立体网版结构面。进一步地,所述网版转印片包括依次涂抹在所述立体结构转印面外表面的硬质涂层、油墨层和粘着层,所述硬质涂层覆盖在所述立体结构转印面上并复制所述立体结构转印面,使得所述硬质涂层的表面相对于所述立体结构转印面形成外观成型图案面。进一步地,所述油墨层的数量至少为一层。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涂层内至少填入一种颜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单次制程的过程中将其组合形成一体化结构,能够保证在整个转印过程各片之间的稳定性,而且设置的遮蔽镀膜层可以标识模片的位置,便于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转印,整个转印结构简单灵活,可根据需求选择组合为一体结构或者形成分体结构;(2)本专利技术中在模片的表面依次设置印花网版和网版转印片,在成型的过程中印花网版上的图案首先传递至网版转印片上,从而通过网版转印片将印花网版上的图案转印成型,当模内转印完成之后,网版转印片就会脱离,因此,网版转印片可以再次被循环使用,而且整个转印的过程中可用于模内转印和模内咬花的制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片以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印花网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印花网版和网版转印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膜片;20-印花网版;30-网版转印片;40-树脂流动覆盖层;50-基底;60-遮蔽镀膜层;21-立体网版结构层;211-立体网版结构面;22-离型层;221-立体结构转印面;31-硬质涂层;311-外观成型图案面;32-油墨层;33-粘着层;61-U型包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包括模片10,在所述模片10底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印花网版20和网版转印片30,并且在所述模片10的顶表面设有树脂前驱物40,在所述网版转印片30的外表面设有基底50。所述膜片10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玻璃纤维、聚酰胺-玻璃纤维、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其组合。所述树脂前驱物40、模片10、印花网版20、网版转印片30和基底50依次叠置形成一体化的转印结构,该一体化的转印结构是通过叠置形成的,因此,该一体化的结构是可以通过叠置来灵活确定组装还是拆开,当进行转印时整体结构是组装在一起的,能够保证在整个转印过程各片之间的稳定性。当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之后,在所述转印结构双面的边缘处均设有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片(10),在所述模片(10)底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印花网版(20)和网版转印片(30),并且在所述模片(10)的顶表面设有树脂前驱物(40),在所述网版转印片(30)的外表面设有基底(50);/n所述树脂前驱物(40)、模片(10)、印花网版(20)、网版转印片(30)和基底(50)依次叠置形成一体化的转印结构,所述转印结构双面的边缘处均设有遮蔽镀膜层(60),在两层所述遮蔽镀膜层(60)外表面均包覆有U型包膜(61),所述U型包膜(61)的边缘与所述遮蔽镀膜层(60)外表面齐平,在所述遮蔽镀膜层(60)和U型包膜(61)内分别充填有不同颜色的颜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片(10),在所述模片(10)底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印花网版(20)和网版转印片(30),并且在所述模片(10)的顶表面设有树脂前驱物(40),在所述网版转印片(30)的外表面设有基底(50);
所述树脂前驱物(40)、模片(10)、印花网版(20)、网版转印片(30)和基底(50)依次叠置形成一体化的转印结构,所述转印结构双面的边缘处均设有遮蔽镀膜层(60),在两层所述遮蔽镀膜层(60)外表面均包覆有U型包膜(61),所述U型包膜(61)的边缘与所述遮蔽镀膜层(60)外表面齐平,在所述遮蔽镀膜层(60)和U型包膜(61)内分别充填有不同颜色的颜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10)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玻璃纤维、聚酰胺-玻璃纤维、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前驱物(40)固定成型后形成树脂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印花网版(20)包括贴附在所述模片(10)外表面的立体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助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