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收合婴儿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6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手收合婴儿床架,包含:一底座、多支座管、多个底脚、多支立柱、多个顶角组件、多个长扶手与多个短扶手。座管的第一端枢接于底座,所述座管的第二端则连接于底脚;所述底脚的上端枢接于立柱的下端,该立柱的上端固定于顶角组件;间隔的立柱分别滑动配合一滑套;所述长扶手的第一端枢接于一立柱上的顶角组件,第二端则枢接于另一立柱上的所述滑套;所述短扶手的第一端枢接于设有滑套的一立柱上的顶角组件,第二端则枢接于所述长扶手;使用者用单手将底座往上方拉起,便能将床架收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收合或展开的婴儿床架,尤其涉及一种由单手便 能收合的婴儿床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可收合式婴儿床是由多个管件与控制关节构成床体的骨 架,再在该骨架固定披覆软性的布材。当婴儿床展开时,可供婴儿睡觉或玩耍;不使用时,则可以操作该控制关节而将骨架连同布材收合成体积较小的 形态,以免占用过多空间。现有技术中的可收合式婴儿床为四边形或多边形的床架。收合时,若非 必须双手操作收合的婴儿床结构较复杂、稳定性不足。例如GB 2325853号 英国专利案中,婴儿床的床架包含位于上方四边的管件,每一管件中央设有 用来将管件弯折的控制关节;该上方四个角端设有接头,并在接头处向下连 接立柱,每一立柱的下端再固定一底脚,每一底脚枢接一座管,该座管的一 端共同枢接于一底座,从而构成婴儿床的床架。使用者在收合床架时,必须 先释放控制关节,然后将位于中央的底座往上方拉起,因此操作较为麻烦。PCT WO 96/08186号专利案具有类似GB 2325853号英国专利案的操作 方式,只是结构上有一些差异。PCTWO 99/20160号专利案则揭示一种可以单手收合的婴儿床架,其结 构包含位于底部中央的一底座,该底座周边呈放射状地枢设多支座管的一 端,座管的另一端则枢接于一底脚,底脚的上端再固定一立柱,立柱的上端 再固定一顶角组件;所述每一立柱均滑动配合地设置一滑套。位置对称的两 立柱之间分别枢设一对相等长度的扶手,使该扶手的两端分别枢接于不同立 柱上的顶角组件与滑套,且两扶手也彼此枢接。另一对称位置的两立柱之间 则分别枢设两对扶手,其中一对扶手的相同一端分别枢接于同一立柱上的顶 角组件与滑套,另一对扶手的相同一端则分别枢接于另一立柱上的顶角组件与滑套,而该两对扶手之间则连接一关节。虽然该设计具有单手操作收合的 功能,但是由于必须在每一立柱均设置滑套,且其扶手使用的材料较多,故 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此外,其底脚无法弯折,因而无法在收合后进 一步缩短床架的高度。EP 1481617 Al号专利提供一种多边形游戏床的床架,其除了在多支立 柱的上端设置顶角组件,以及滑动配合地设置滑套以外,并在相邻立柱的顶 角组件与滑套枢接支杆以外,更在部分滑套设置开关,用来使床架调整后予 以固定,或是将固定的床架释放而收合;其不仅结构复杂,且因为各立柱之 间没有设置底座与座管,所以整体的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构零件少、简单实用、结构紧 凑、功能良好,且可单手操控收合的婴儿床床架。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单手收合婴儿床架,包含 一底座;多支支座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底座周围而呈放射状分布;多个底脚,其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座管的第二端;多支 立柱,具有相对的上端与下端,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一底脚的上 端;多个顶角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上端;多个滑套,滑动配合于所 述部分立柱;多个长扶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于一 立柱上的所述顶角组件,该第二端枢接于另一立柱上的所述滑套;多个短扶 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于设有滑套的一立柱上的所 述顶角组件,该第二端枢接于所述长扶手。使用者用单手将底座往上方拉起, 便能将床架收合。其中,所述组件可以构成四边形的床架;或者,所述组件构成五边形以 上的床架。另外,所述长扶手与短扶手为弯曲形状;并且,所述短扶手的一端枢接 于该长扶手的中间。再者,所述滑套数量少于所述立柱的数量,且所述滑套在所述多支立柱 中呈间隔排列。本技术中,通过简化扶手与立柱及滑套间的连接结构,从而达到结构更精简,更实用的使用效果。本技术中,床架被收合后,其下方的各脚座可以同时弯折,从而縮 短床架的高度,便于储放于较小的空间中。本技术中,所述扶手具有适当的弯曲形状,用以连接位于不同高度 的顶角组件与滑套,从而达到简化扶手结构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单手收合的婴儿床床架的展开后的立 体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单手收合的婴儿床床架的长扶手、短 扶手、顶角组件、立柱与滑套组合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单手收合的婴儿床床架的长扶手与短 扶手枢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单手收合的婴儿床床架的立柱、座管 与底脚组合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单手收合的婴儿床床架展开后的平面 示意图。图6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单手收合的婴儿床床架的底座往上方 拉起时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显示图6所示的底座再往上方拉起而进一步将床架收合的平面示图8为显示图7所示的底座再往上方拉起而将床架完全收合的平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 2座管21第一端 22第二端3底脚 4立柱41上端 42下端5顶角组件 6长扶手7短扶手 71第一端72第二端 8滑套81凸耳 82贯通孔9绳子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显示本技术的可单手收合的婴儿床床架,在设置为四边形且整体展开后的立体图,该婴儿床包含 一底座l、四支座管2、四个底脚3、四支立柱4、四个顶角组件5、四支长扶手6、四支短扶手7与二个滑套8。 其中,所述底座1为底盘结构的一部分,其位于底盘的中央位置并可做为中 央的支撑。所述座管2为具有一长度的管体,具有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端21与第 二端22,每一座管2的第一端枢接于底座1的周边,使得所有座管2围绕底 座l呈放射状分布,因此,各座管2可以相对于底座1旋转。所述底脚3为婴儿床底盘为支撑床体的组件,其侧边分别枢接于所述座 管2的第二端22(如图4所示),使得座管2可以相对于底脚3旋转。所述立柱4为具有一长度的管体,其相对两端分别为上端41与下端42, 立柱4的下端42分别枢接于所述一底脚3的上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顶角组件5为近似L形的连接组件(如图2所示),用 以做为四边形床体的转角连接组件,该顶角组件5被固定于各个立柱4的上 端41。所述滑套8(如图2所示)具有可和立柱4滑动配合的贯通孔82,以及设 在该滑套8外侧壁的凸耳81,至少两支立柱4穿过该滑套8的通孔82并形 成滑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使两滑套8在该多支立柱中呈间隔置列;即在 四边形的床架中,所述两滑套8设于对角位置的两立柱4。所述长扶手6为具有一长度的管体,以供连接相邻的两立柱,该长扶手 6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于一立柱4上的所述顶角组件 5,第二端则枢接于另一立柱4上的所述滑套8的凸耳81。由于顶角组件5与滑套8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因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是将长扶手 6形成适当的弯曲形状(近似S形),以使长扶手6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能分别枢接于相邻的顶角组件5与滑套8。 所述短扶手7为具有一长度较长扶手6的长度为短的管体,该短扶手7 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于设有滑套8的一立柱4上的顶 角组件5,第二端则枢接所述长扶手6的适当位置(如图3所示)。由于前述 长扶手6为弯曲形状,使得短扶手与长扶手枢接的位置会和短扶手和顶角组 件的枢接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因此,本实施例同样将短扶手7形成适当的弯 曲形状(近似S形),以使短扶手7的第一端71与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手收合婴儿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    多支支座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底座周围而呈放射状分布;    多个底脚,其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座管的第二端;    多支立柱,具有相对的上端与下端,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一底脚的上端;    多个顶角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上端;    多个滑套,滑动配合于所述部分立柱;    多个长扶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于一立柱上的所述顶角组件,该第二端枢接于另一立柱上的所述滑套;    多个短扶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于设有滑套的一立柱上的所述顶角组件,该第二端枢接于所述长扶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手收合婴儿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多支支座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底座周围而呈放射状分布;多个底脚,其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座管的第二端;多支立柱,具有相对的上端与下端,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一底脚的上端;多个顶角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上端;多个滑套,滑动配合于所述部分立柱;多个长扶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于一立柱上的所述顶角组件,该第二端枢接于另一立柱上的所述滑套;多个短扶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于设有滑套的一立柱上的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李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