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纤维径向取向增强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68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短纤维径向取向增强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所述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固定在机架上,从右到左依次连接有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活络模模芯驱动装置、橡胶注射机、注射机传动装置;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与活络模模芯驱动装置、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配合,能够实现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内芯部分的分离和滑块部分的径向移动,从而一次性实现注射成型硫化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短纤维增强橡胶注射成型后环形胎面不易取出,并且注射时压力损失过大,不能很好地成型预硫化胎面,生产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短纤维增强胎面胶的径向取向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纤维径向取向增强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预硫化活络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短纤维径向取向增强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更加重视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缓解我国能源、资源节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需要加速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国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存在很大开发潜力,例如:我国轮胎年产量几亿条,如何将报废的轮胎经翻胎、循环再利用,既节省能源、节约成本及减少废物污染,又获得更大效益。而现有的翻胎硫化模具普遍存在结构复杂,硫化装夹步骤繁琐,制造成本昂贵,成品率低的缺点。中国专利CN200920118813.5公开了一种更换旧轮胎胎面的硫化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式环形胎面硫化模具,包括底板和盖板,底板和盖板之间由内至外设有上、下中模、型腔、花纹块、滑块、导向条、带蒸汽室和汽室盖板的模套,滑块与模套之间设有配合安装导向条,贴近模套的导向条的斜平面上设有限位滑槽,模套上安装限位螺栓且顶于限位滑槽,导向条呈“凸”字型,均布安装于模套的内壁且对应各花纹块上,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胎面活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胎面活络模具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导向装置、内活动装置、外支撑装置,外支撑装置下部连接有底板(6),导向装置与内活动装置连接,所述导向装置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内活动装置能在导向装置作用下沿水平圆面半径方向移动;/n当所述导向装置整体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到最高位置时,所述内活动装置能相应沿水平面向所述环形胎面活络模具中心位置靠拢,当所述内活动装置在导向装置整体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到最低位置时,所述内活动装置能向外移动,所述外支撑装置能卡紧所述内活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8 CN 20192059389331.一种环形胎面活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胎面活络模具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导向装置、内活动装置、外支撑装置,外支撑装置下部连接有底板(6),导向装置与内活动装置连接,所述导向装置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内活动装置能在导向装置作用下沿水平圆面半径方向移动;
当所述导向装置整体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到最高位置时,所述内活动装置能相应沿水平面向所述环形胎面活络模具中心位置靠拢,当所述内活动装置在导向装置整体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到最低位置时,所述内活动装置能向外移动,所述外支撑装置能卡紧所述内活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胎面活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导向轴(7)、与导向轴(7)活动连接的支撑(1);
所述导向轴(7)外周由导向轴固定在第二阶梯端面(75)上的六个不规则四边形棱柱组成,所述导向轴(7)表面还包括六个不规则棱柱的上底面、导向轴(7)下底面、斜柱形面(71)、每个不规则棱柱的分侧面a(721)、分侧面b(722)、导向轴内阶梯轴上表面(73);
所述斜柱形面(71)为十二个,每两个斜柱形面(71)向内形成凹槽,置于不规则棱柱的两侧,所述斜柱形面(71)分别与导向轴(7)中心轴线方向成45度角;
导向轴内阶梯轴的外侧表面(74)与支撑(1)的支撑上表面(11)滑动连接;支撑突出部下表面(15)与斜柱形面外侧面(711)滑动连接;
所述导向轴(7)与支撑(1)形成导杆滑块机构;
所述支撑(1)为六个,向内与导向轴(7)滑动连接,向外分别与六个内活络模(2)滑动连接;
当所述环形胎面活络模具处于冲模状态时,支撑主视表面(14)与导向轴(7)内的导向轴第二阶梯端面(75)接触配合;
所述支撑(1)的支撑突出部侧面(12)与斜柱形面中间面(712)滑动连接;
所述内活动装置包括内活络模(2),所述内活络模(2)向内与支撑(1)活动连接;当导向装置向下移动至最低位置时,内活络模(2)外周圆弧端面与外支撑;装置中的外活络模b(8)形成面接触,所述内活络模(2)与外活络模b(8)卡合;
当导向装置向下移动至最低位置时,所述内活络模(2)能通过内活络模阶梯端面(22)和内活络模卡合面(21)与外活络模b(8)中的外活络模内阶梯端面(842)和外活络模内圆周面Ⅱ(841)卡合;
导向装置向下移动至最低位置时,外活络模内圆周面Ⅰ(843)能与内活络模(2)的外凸面接触;
所述外活络模内圆周面Ⅰ(843)设置有轮胎花纹;
所述环形胎面活络模具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导向轴(7)、支撑(1)、内活络模(2)、外活络模a(4)、外导向轴(5),所述外导向轴(5)为六个,分别置于底板(6)的六个延伸部的水平面上部,所述外导向轴(5)与外活络模a(4)活动连接,外活络模a(4)与外活络模b(8)外侧面沿外曲面圆方向活动连接,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所述内活络模(2)为六个,内活络模(2)外周圆弧端面与外活络模b(8)内侧面沿内曲面圆方向活动连接,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插销(3)为六个,分别将六个外活络模b(8)固定连接。


3.一种短纤维径向取向增强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该装备包括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100)、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200)、活络模模芯驱动装置(300)、橡胶注射机(400)、注射机传动装置(500);
所述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固定在机架上,从右到左依次连接有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200)、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100)、活络模模芯驱动装置(300)、橡胶注射机(400)、注射机传动装置(500);
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100)与活络模模芯驱动装置(300)、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200)配合,能够实现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100)内芯部分的分离和滑块部分的径向移动,从而一次性实现注射成型硫化工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径向取向增强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
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200)右端固定在机架右端平面上,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100)右侧与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200)连接;
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100)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底座(190),活络模模芯驱动装置(300)固定在内芯驱动推板(191)上,活络模模芯驱动装置(300)的液压缸杆与底座(190)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内芯驱动推板(191)上的推板传动杆(192),穿过底座(190),与底座内芯(160)上的传动杆连接螺纹(164)形成螺旋副;
推板传动杆(192),穿过底座(190)开的三个孔,推板传动杆(192)与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橡胶注射机(400)固定在机架上,能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挤出机作为注射装备;
胶注射机(400)通过注射机传动装置(500)的减速器传动连接;
所述橡胶注射机(400)与注射机控制系统、注射机温控系统连接;注射机传动装置(500)包括与减速器连接,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
所述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100)能生产环形硫化胎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径向取向增强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
橡胶注射翻新胎环形胎面电磁硫化活络模(100)包括弓形座与花纹块装备配体(120)、上盖小滑块(130)、上盖大滑块(140)、上盖内芯(150)、底座内芯(160)、底座小滑块(170)、底座大滑块(180);
活络模上盖(110),顶部与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200)连接,外部侧壁有上盖开模T型块(112)并与机架的T型槽配合三处;
活络模上盖(110)内壁顶部有三根控制上盖内芯滑块收缩量的上盖开模延时杆(111)以及控制内芯滑块径向移动的滑块上盖导轨(114),上盖小滑块(130)、上盖大滑块(140)分别安装有与之配合的上盖小滑块横向T型块(131)和上盖大滑块横向T型块(141);
活络模上盖(110)内侧壁周圈有10处弓形座导轨(113),有十块弓形座与花纹块装备配体(120)与之配合;
所述弓形座导轨(113)与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200)轴向方向夹角为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径向取向增强环形活络胎面挤出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
上盖开模延时杆(111)与活络模上盖(110)通过螺纹连接成一体,并与活络模上盖牵引装置(200)连接;另一端与上盖内芯(150)上部开的孔配合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能通过在上盖开模延时杆(111)下端开螺纹,穿过上盖内芯(150)上部开的孔,并在下端用直径大于孔的螺栓与螺纹配合现有技术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的方式固定;
上盖内芯(150)上部开的孔为三个;
所述弓形座与花纹块装备配体(120)通过螺钉连接,弓形座的T型块上缠绕加热用电磁线圈,花纹块能根据翻新胎面的不同更换,花纹块上加工有排气孔,胎面注射成型时模腔内的气体通过花纹块的排气孔以及弓形座与活络模上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本亮辛朝旭于本会汪传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