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理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61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颈椎理疗仪,包括空心且上方设有开口的枕体,所述开口的前、后侧壁在主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下凹弧形,所述开口的左、右侧壁在左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上凸弧形;所述左、右侧壁之间设有电极体,所述电极体为若干组,且在前侧壁至后侧壁之间排列设置,每组电极体包括若干电极块,所述电极块左右两侧壁之间设有横向桥接孔,相邻电极块通过穿过横向桥接孔的横向桥接索串连,所述横向桥接索两端固定于左侧壁及右侧壁内,所述电极块前后两侧壁之间的底面中部设有纵向桥接孔,相邻组之间的电极块通过穿过纵向桥接孔的纵向桥接索串连,所述纵向桥接索两端固定于前侧壁及后侧壁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与人体颈部浮动贴合,使用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理疗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理疗仪。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的颈椎往往会存在问题,目前的枕式颈椎理疗仪其枕面往往是固定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使人体颈部跟随枕面做服贴,因此往往比较被动,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调节枕头的高低或前后俯角,因此容易疲惫,被动式的贴合也更容易造成使用不当加重颈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人体颈部做浮动贴合,贴合力强,使用舒适的颈椎理疗仪。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理疗仪,包括枕体,其枕体左右两侧上凸、其中段位置下凹,所述枕体中部空心,所述枕体上方设有方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前侧壁、后侧壁在主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下凹弧形,所述开口的左侧壁、右侧壁在左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上凸弧形;所述左侧壁及右侧壁之间设有电极体,所述电极体为若干组,且在前侧壁至后侧壁之间排列设置,每组电极体包括若干电极块,所述电极块左右两侧壁之间设有横向桥接孔,相邻电极块通过穿过横向桥接孔的横向桥接索串连,所述横向桥接索两端固定于左侧壁及右侧壁内,所述电极块前后两侧壁之间的底面中部设有纵向桥接孔,相邻组之间的电极块通过穿过纵向桥接孔的纵向桥接索串连,所述纵向桥接索两端固定于前侧壁及后侧壁内;同组电极块彼此通过导线串联后、与各组之间的电极体彼此间隔并联并与位于枕体内腔的控制电路连接。上述结构中,通过横向桥接索及纵向桥接索共同牵引各电极块,使得电极块排在开口上形成可受压变形的接触面,使用时能根据人体颈部轮廓做变形,减少颈部主动服贴的程度,从而减少并避免使用者因使用操作加重颈部问题的情况发生,同组电极块彼此串联后与相邻组之间的电极体间隔并联,使得每两组“+”电极体之间夹杂一组“-”电极体,从而对整个颈部接触面做全方面按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桥接索及纵向桥接索为橡皮筋。上述结构中,橡皮筋可在电极块受压时进行拉伸,增加电极块构成的接触面的变形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桥接索及纵向桥接索张紧后、使得单组电极体在左侧壁及右侧壁之间呈下凹弧形的同时、使相邻组电极体在前侧壁及后侧壁之间呈上凸弧形共同构成贴合曲面。上述结构中,可最大限度的增加与颈部的接触面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组之间的电极体,其电极块的前后侧壁上设有绝缘衬套。上述结构中,绝缘衬套可避免相邻组之间的“+”电极体与“-”电极体发生短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枕体为工程塑料材质。上述结构中,工程塑料材质的枕体具有结构强度高,重量轻的优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极块为不锈钢材质。上述结构中,可增加使用寿命,避免受到汗水腐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极块前、后、左、右侧壁交界处设有倒圆角,所述枕体内设有红外线理疗灯泡。上述结构中,倒圆角使得电极块的角落位置形成透光通道,能使红外线理疗灯泡的红外光穿过透光通道与颈部皮肤接触,增加理疗效果,同时能增加空气流动性,排汗除湿效果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枕体内壁镀有反光层。上述结构中,反光层用于反射红外线理疗灯泡的红外光,减少被枕体吸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枕体上设有供电插口。上述结构中,供电插口用于给控制电路供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横向桥接索及纵向桥接索共同牵引各电极块,使得电极块排在开口上形成可受压变形的接触面,使用时能根据人体颈部轮廓做变形,减少颈部主动服贴的程度,从而减少并避免使用者因使用操作加重颈部问题的情况发生,同组电极块彼此串联后与相邻组之间的电极体间隔并联,使得每两组“+”电极体之间夹杂一组“-”电极体,从而对整个颈部接触面做全方面按摩;配合倒圆角使得电极块的角落位置形成透光通道,能使红外线理疗灯泡的红外光穿过透光通道与颈部皮肤接触,增加理疗效果,同时能增加空气流动性,排汗除湿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向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B向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3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1的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0-枕体;11-开口;111-前侧壁;112-后侧壁;113-左侧壁;114-右侧壁;12-控制电路;13-红外线理疗灯泡;14-透光通道;15-供电插口;20-电极体;21-电极块;211-绝缘衬套;212-倒圆角;22-横向桥接孔;23-横向桥接索;24-纵向桥接孔;25-纵向桥接索;26-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6,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颈椎理疗仪,包括枕体10,其枕体10左右两侧上凸、其中段位置下凹,所述枕体10中部空心,所述枕体10上方设有方形开口11,所述开口11的前侧壁111、后侧壁112在主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下凹弧形,所述开口11的左侧壁113、右侧壁114在左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上凸弧形;所述左侧壁113及右侧壁114之间设有电极体20,所述电极体20为若干组,且在前侧壁111至后侧壁112之间排列设置,每组电极体20包括若干电极块21,所述电极块21左右两侧壁之间设有横向桥接孔22,相邻电极块21通过穿过横向桥接孔22的横向桥接索23串连,所述横向桥接索23两端固定于左侧壁113及右侧壁114内,所述电极块21前后两侧壁之间的底面中部设有纵向桥接孔24,相邻组之间的电极块21通过穿过纵向桥接孔24的纵向桥接索25串连,所述纵向桥接索25两端固定于前侧壁111及后侧壁112内;同组电极块21彼此通过导线26串联后、与各组之间的电极体20彼此间隔并联并与位于枕体10内腔的控制电路12连接。上述结构中,通过横向桥接索23及纵向桥接索25共同牵引各电极块21,使得电极块21排在开口11上形成可受压变形的接触面,使用时能根据人体颈部轮廓做变形,减少颈部主动服贴的程度,从而减少并避免使用者因使用操作加重颈部问题的情况发生,同组电极块21彼此串联后与相邻组之间的电极体20间隔并联,使得每两组“+”电极体20之间夹杂一组“-”电极体20,从而对整个颈部接触面做全方面按摩。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桥接索23及纵向桥接索25为橡皮筋。上述结构中,橡皮筋可在电极块21受压时进行拉伸,增加电极块21构成的接触面的变形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桥接索23及纵向桥接索25张紧后、使得单组电极体20在左侧壁113及右侧壁114之间呈下凹弧形的同时、使相邻组电极体20在前侧壁111及后侧壁112之间呈上凸弧形共同构成贴合曲面。上述结构中,可最大限度的增加与颈部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相邻组之间的电极体20,其电极块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理疗仪,包括枕体,其枕体左右两侧上凸、其中段位置下凹,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中部空心,所述枕体上方设有方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前侧壁、后侧壁在主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下凹弧形,所述开口的左侧壁、右侧壁在左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上凸弧形;所述左侧壁及右侧壁之间设有电极体,所述电极体为若干组,且在前侧壁至后侧壁之间排列设置,每组电极体包括若干电极块,所述电极块左右两侧壁之间设有横向桥接孔,相邻电极块通过穿过横向桥接孔的横向桥接索串连,所述横向桥接索两端固定于左侧壁及右侧壁内,所述电极块前后两侧壁之间的底面中部设有纵向桥接孔,相邻组之间的电极块通过穿过纵向桥接孔的纵向桥接索串连,所述纵向桥接索两端固定于前侧壁及后侧壁内;同组电极块彼此通过导线串联后、与各组之间的电极体彼此间隔并联并与位于枕体内腔的控制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理疗仪,包括枕体,其枕体左右两侧上凸、其中段位置下凹,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中部空心,所述枕体上方设有方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前侧壁、后侧壁在主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下凹弧形,所述开口的左侧壁、右侧壁在左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为上凸弧形;所述左侧壁及右侧壁之间设有电极体,所述电极体为若干组,且在前侧壁至后侧壁之间排列设置,每组电极体包括若干电极块,所述电极块左右两侧壁之间设有横向桥接孔,相邻电极块通过穿过横向桥接孔的横向桥接索串连,所述横向桥接索两端固定于左侧壁及右侧壁内,所述电极块前后两侧壁之间的底面中部设有纵向桥接孔,相邻组之间的电极块通过穿过纵向桥接孔的纵向桥接索串连,所述纵向桥接索两端固定于前侧壁及后侧壁内;同组电极块彼此通过导线串联后、与各组之间的电极体彼此间隔并联并与位于枕体内腔的控制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桥接索及纵向桥接索为橡皮筋。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伊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