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59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和旋钮,所述面罩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的相邻一侧设置有第二通管,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端,其中,所述第二通管内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环,所述旋钮贯穿于第二通管和固定环的内部,所述旋钮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扇形板,所述第一扇形板的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一扇形板通过转轴和第二扇形板连接。该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设置有旋钮,拧动旋钮带动第一扇形板绕转轴转动,由于第二扇形板固定不动,转动的旋钮带动第一扇形板改变角度,利用第一扇形板的开口角度,方便该麻醉面罩调节麻醉剂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
本技术涉及医用麻醉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
技术介绍
在医疗手术过程中,许多手术需要对病人进行麻醉,为了方便手术医生对病人进行麻醉,我们对于手术用的麻醉面罩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通过对手术用的麻醉面罩的创新来提高手术用的麻醉面罩的工作效率,方便调节麻醉剂量,提高使用效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给人们在对病人的手术进行麻醉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目前市场上的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有这样的缺点:麻醉面罩不便于调节佩戴松紧度,麻醉面罩不便于调节麻醉剂量和麻醉面罩不便于管道连接。因此要对现在的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麻醉面罩不便于调节佩戴松紧度,麻醉面罩不便于调节麻醉剂量和麻醉面罩不便于管道连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和旋钮,所述面罩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的相邻一侧设置有第二通管,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端,其中,所述面罩本体一侧的固定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远离固定端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球形卡头,所述面罩本体另一侧的固定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远离固定端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圆孔;所述第一通管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第一通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二通管内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二通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环,所述旋钮贯穿于第二通管和固定环的内部,所述旋钮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扇形板,所述第一扇形板的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一扇形板通过转轴和第二扇形板连接,所述第一扇形板和第二扇形板的下方边缘处设置有圆环挡板。优选的,所述第一通管内侧表面设置有螺纹,且第一通管和第一连接管之间构成螺纹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通管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螺纹,且第二通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构成螺纹结构。优选的,所述球形卡头设置有十个共五组,且球形卡头的最大直径大于圆孔的直径,且球形卡头和圆孔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优选的,所述旋钮的直径和固定环的内部直径相同,且旋钮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形板的尺寸和第二扇形板的尺寸相同,且第一扇形板通过转轴和第二扇形板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1.设置有球形卡头和圆孔,当需要调节佩戴的松紧度时,将第一连接带上的球形卡头脱离第二连接带内的圆孔,然后根据病人的佩戴舒适性,来调节球形卡头和圆孔的卡合位置,从而方便调节麻醉面罩佩戴的松紧度;2.设置有旋钮,当需要调节麻醉剂量时,拧动旋钮带动第一扇形板绕转轴转动,由于第二扇形板固定不动,转动的旋钮带动第一扇形板改变角度,利用第一扇形板的开口角度,方便该麻醉面罩调节麻醉剂量;3.设置有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当需要连接管道时,旋转第一连接管在第一通管内转动直到完全拧紧,再旋转第二连接管在第二通管内转动直到完全拧紧,利用螺纹连接从而方便对麻醉面罩的呼吸管道和麻醉药剂输送管道进行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主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第一扇形板打开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第一扇形板关闭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罩本体,2、透明罩,3、第一通管,4、第二通管,5、固定端,6、第一连接带,7、球形卡头,8、第二连接带,9、圆孔,10、第一连接管,11、第一软管,12、第二连接管,13、第二软管,14、固定环,15、旋钮,16、第一扇形板,17、转轴,18、第二扇形板,19、圆环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透明罩2、第一通管3、第二通管4、固定端5、第一连接带6、球形卡头7、第二连接带8、圆孔9、第一连接管10、第一软管11、第二连接管12、第二软管13、固定环14、旋钮15、第一扇形板16、转轴17、第二扇形板18和圆环挡板19,所述面罩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罩2,所述透明罩2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管3,所述第一通管3内侧表面设置有螺纹,且第一通管3和第一连接管10之间构成螺纹结构,利用第一通管3和第一连接管10之间的螺纹结构,可以方便将第一通管3和第一连接管10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通管3的相邻一侧设置有第二通管4,所述第二通管4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螺纹,且第二通管4和第二连接管12之间构成螺纹结构,利用第二通管4和第二连接管12之间的螺纹结构,可以方便将第二通管4和第二连接管12进行连接,所述面罩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端5,其中,所述面罩本体1一侧的固定端5连接有第一连接带6,所述第一连接带6远离固定端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球形卡头7,所述球形卡头7设置有十个共五组,且球形卡头7的最大直径大于圆孔9的直径,且球形卡头7和圆孔9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利用球形卡头7和圆孔9之间的卡合结构,可以调节球形卡头7和圆孔9的卡合位置,从而方便调节佩戴的麻醉面罩松紧度,所述面罩本体1另一侧的固定端5连接有第二连接带8,所述第二连接带8远离固定端5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圆孔9;所述第一通管3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所述第一连接管10远离第一通管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软管11,所述第二通管4内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二连接管12远离第二通管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软管13,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环14,所述旋钮15贯穿于第二通管4和固定环14的内部,所述旋钮15的直径和固定环14的内部直径相同,且旋钮15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设置旋钮15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可以保证第一扇形板16的开口角度在完全封闭和完全打开之间,所述旋钮15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扇形板16,所述第一扇形板16的尺寸和第二扇形板18的尺寸相同,且第一扇形板16通过转轴17和第二扇形板18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利用第一扇形板16通过转轴17和第二扇形板18之间构成的旋转结构,可以在打开或关闭第一扇形板16时,方便调节第一扇形板16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扇形板16的一侧设置有转轴17,所述第一扇形板16通过转轴17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和旋钮(15),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罩(2),所述透明罩(2)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管(3),所述第一通管(3)的相邻一侧设置有第二通管(4),所述面罩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端(5),其中,/n所述面罩本体(1)一侧的固定端(5)连接有第一连接带(6),所述第一连接带(6)远离固定端(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球形卡头(7),所述面罩本体(1)另一侧的固定端(5)连接有第二连接带(8),所述第二连接带(8)远离固定端(5)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圆孔(9);/n所述第一通管(3)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所述第一连接管(10)远离第一通管(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软管(11),所述第二通管(4)内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二连接管(12)远离第二通管(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软管(13),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环(14),所述旋钮(15)贯穿于第二通管(4)和固定环(14)的内部,所述旋钮(15)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扇形板(16),所述第一扇形板(16)的一侧设置有转轴(17),所述第一扇形板(16)通过转轴(17)和第二扇形板(18)连接,所述第一扇形板(16)和第二扇形板(18)的下方边缘处设置有圆环挡板(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剂量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和旋钮(15),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罩(2),所述透明罩(2)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管(3),所述第一通管(3)的相邻一侧设置有第二通管(4),所述面罩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端(5),其中,
所述面罩本体(1)一侧的固定端(5)连接有第一连接带(6),所述第一连接带(6)远离固定端(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球形卡头(7),所述面罩本体(1)另一侧的固定端(5)连接有第二连接带(8),所述第二连接带(8)远离固定端(5)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圆孔(9);
所述第一通管(3)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所述第一连接管(10)远离第一通管(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软管(11),所述第二通管(4)内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二连接管(12)远离第二通管(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软管(13),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环(14),所述旋钮(15)贯穿于第二通管(4)和固定环(14)的内部,所述旋钮(15)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扇形板(16),所述第一扇形板(16)的一侧设置有转轴(17),所述第一扇形板(16)通过转轴(17)和第二扇形板(18)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友明王艳陆化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