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58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包括导气软管主体,所述导气软管主体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充气管,所述导气软管主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充气管。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导气软管主体上安装注药气囊,注药袋与第三气囊均位于注药气囊的内部,且注药气囊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药孔,且注药气囊的内壁安装于均匀分布的药袋切刀,从而按压充气气囊,通过第三充气管对第三气囊进行充气,膨胀后的第三气囊挤压注药袋,被挤压后的注药袋接触药袋切刀,从而刺破注药袋,通过继续膨胀的第三气囊挤压注药袋,把注药袋内的药液通过出药孔挤出,从而使装置达到给药相对方便麻,出药孔不易被堵塞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者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是一种临床麻醉中和抢救病人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控制气道、维持通气的技术,在全身麻醉时,主要用于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如:颅内手术、开胸手术、需俯卧位或坐位等特殊体位的全麻手术以及颌、极度肥胖病人、全麻药对呼吸有明显抑制或者应用肌松药者以及面、颈、五官等全麻大手术者,上述情况都需进行气管插管,同时,气管导管在危重病人的护理中,都必须用到气管插管技术。目前的稀客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主要是为患者体重一个机械呼吸气道,辅助患者进行呼吸,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气管导管使用机械通气时,气管内给药相对不便,可能会由于气管或分泌物堵塞出药孔从而导致出药困难,并且在清理气道分泌物时,需要取下导管接头的呼吸机来完成清理气道分泌物,可能会使患者导致供气中断,出现低氧血症,为此我们提出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具备给药相对简单方便,且清洁起到分泌物无需取下呼吸器,降低了手术风险等优点,解决了可能会由于气管或分泌物堵塞出药孔从而导致出药困难,并且在清理气道分泌物时,需要取下导管接头的呼吸机来完成清理气道分泌物,可能会使患者导致供气中断,出现低氧血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给药相对简单方便,且清洁起到分泌物无需取下呼吸器,降低了手术风险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包括导气软管主体,所述导气软管主体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充气管,所述导气软管主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与第二充气管的底端均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的内部,所述导气软管主体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的充气气囊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气囊的内部,所述第二充气管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气囊的内部,所述导气软管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管,所述导气软管主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充气管,所述第三充气管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以及第三充气管的顶端均连通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充气气囊,所述导气软管主体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注药气囊,所述注药气囊位于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所述注药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气囊与注药袋,所述第三气囊套设于导气软管主体上,所述注药袋的内侧与第三气囊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充气管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三气囊的内部,所述注药气囊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药孔,所述注药气囊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药袋切刀,所述药袋切刀均匀分布于出药孔的两侧,所述导气软管主体左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分泌物吸管,所述分泌物吸管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的内部,所述分泌物吸管的底端由导气软管主体的内部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的左侧,所述分泌物吸管的底端位于第一气囊与注药气囊之间。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的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导向管的底部呈弧形状。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由软质橡胶组成,所述导向管的直径大于导气软管主体。优选的,所述注药气囊的直径小于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的直径,所述分泌物吸管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润滑涂层,所述润滑涂层主要由润滑剂构成。优选的,所述药袋切刀由水溶性树脂构成,所述药袋切刀的表面喷涂有防水涂层。(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通过导气软管主体的左侧安装的第一充气管,贯穿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内部后延伸至第一气囊的内部,并且导气软管主体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充气管,贯穿至导气软管主体内部后延伸至第二气囊的内部,导气软管主体的右侧安装有第三充气管,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内部后延伸至第三气囊的内部,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以及第三充气管的顶端均安装有充气气囊,通过把第一充气管插入患者气道内后,通过按压充气气囊,接着第一充气管对第一气囊进行充气,第二充气管对第二气囊进行充气,从而使得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分别堵住气管与支气管,从而避免两肺在护理时交叉感染,通过导气软管主体底端安装的导向管使气管导管在管着身体进行机械通气,通过在导气软管主体上安装注药气囊,注药袋与第三气囊均位于注药气囊的内部,且注药气囊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药孔,且注药气囊的内壁安装于均匀分布的药袋切刀,从而按压充气气囊,通过第三充气管对第三气囊进行充气,膨胀后的第三气囊挤压注药袋,被挤压后的注药袋接触药袋切刀,从而刺破注药袋,通过继续膨胀的第三气囊挤压注药袋,把注药袋内的药液通过出药孔挤出,从而使装置达到给药相对方便麻,出药孔不易被堵塞的优势,通过在导气软管主体的左侧固定安装分泌物吸管,且分泌物吸管的底端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的内部后,在延伸至分泌物吸管的左侧,从而使装置在抽肺部内分泌物时,无需取下呼吸机,使装置达到给药相对简单方便,且清洁起到分泌物无需取下呼吸器,降低了手术风险的目的。2、该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通过在导向管上均匀分布的通孔,使得导向管的呼吸孔相对较多,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呼吸效果,使患者在使用装置时不易产生气蒙的情况,且导向管呈弧形状,使得装置在插入患者气管时,不易划伤患者气管,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3、该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通过设置导向管由软质橡胶组成,杀跌导向管在插入气管时,不易划伤气管,造成二次伤害,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且导向管的直径大于导气软管主体,避免了导气软管主体与导向管的连接处在插入气管时,对装置的划伤,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4、该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通过设置注药气囊的直径小于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的直径,使得肺部气管的内壁不易堵塞注药气囊上开设的出药孔,增加了装置的出药便利性,且分泌物吸管呈透明或半透明状,使得医生可直接通过分泌物吸管观察由肺部吸出的分泌物,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增加了装置的便利性。5、该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通过在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表面连接有润滑涂层,使得装置在插入气管时,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不易阻塞在气管内,且不易划伤气管,方便了医生手术的进行。6、该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通过设置药袋切刀由水溶性树脂构成,使得药袋切刀在断裂时,不易划伤肺部气管,通过肺部分泌物可直接溶解,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通过在药袋切刀表面喷涂防水涂层使得药袋切刀可重复使用,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三气囊与注药袋连接结构示意俯视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图2结构A部示意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导气软管主体与第二气囊连接工作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导气软管主体;2、第一充气管;3、第二充气管;4、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导向管;7、第三充气管;8、充气气囊;9、注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包括导气软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充气管(2),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充气管(3),所述第一充气管(2)与第二充气管(3)的底端均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1)的内部,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气囊(4)与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气囊(4)位于的第二气囊(5)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充气管(2)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气囊(4)的内部,所述第二充气管(3)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气囊(5)的内部,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管(6),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充气管(7),所述第三充气管(7)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充气管(2)、第二充气管(3)以及第三充气管(7)的顶端均连通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充气气囊(8),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注药气囊(9),所述注药气囊(9)位于第一气囊(4)与第二气囊(5)之间,所述注药气囊(9)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气囊(10)与注药袋(11),所述第三气囊(10)套设于导气软管主体(1)上,所述注药袋(11)的内侧与第三气囊(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充气管(7)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三气囊(10)的内部,所述注药气囊(9)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药孔(12),所述注药气囊(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药袋切刀(13),所述药袋切刀(13)均匀分布于出药孔(12)的两侧,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左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分泌物吸管(14),所述分泌物吸管(14)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1)的内部,所述分泌物吸管(14)的底端由导气软管主体(1)的内部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1)的左侧,所述分泌物吸管(14)的底端位于第一气囊(4)与注药气囊(9)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呼吸内科护理用气管导管,包括导气软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充气管(2),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充气管(3),所述第一充气管(2)与第二充气管(3)的底端均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1)的内部,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气囊(4)与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气囊(4)位于的第二气囊(5)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充气管(2)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气囊(4)的内部,所述第二充气管(3)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气囊(5)的内部,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管(6),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充气管(7),所述第三充气管(7)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导气软管主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充气管(2)、第二充气管(3)以及第三充气管(7)的顶端均连通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充气气囊(8),所述导气软管主体(1)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注药气囊(9),所述注药气囊(9)位于第一气囊(4)与第二气囊(5)之间,所述注药气囊(9)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气囊(10)与注药袋(11),所述第三气囊(10)套设于导气软管主体(1)上,所述注药袋(11)的内侧与第三气囊(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充气管(7)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三气囊(10)的内部,所述注药气囊(9)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药孔(12),所述注药气囊(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药袋切刀(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静
申请(专利权)人:石棉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