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583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包括第一引导腔和第二引导腔,所述第一引导腔用于机器端处,所述第一引导腔用于经口插管术所适用,所述第二引导腔用于经鼻插管术所适用,所述第一引导腔一端连接有吸痰连接端,所述吸痰连接端外接于急救机械上,所述第二引导腔一端连接有鼻腔固定器,所述第二引导腔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示压气阀,所述第一引导腔穿过示压气阀后延伸至第二套囊,所述第二引导腔穿过示压气阀后延伸至第一套囊。该双管双腔气管插管设置有双管道,分别对应经口插管术以及经鼻插管术所使用,更加有利于咽部手术操作以及手术区域位置的暴露,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相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为了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机理,在进行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现有技术中气管插管多数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即连接呼吸机的管路由患者口腔延伸至患者气门,辅助患者呼吸或者是是连接呼吸机的管路经由患者鼻腔延伸至气门或者食道,以便能够辅助患者呼吸或者进食,但是无论是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都是只具有一根管道,在维持患者在监护期间的呼吸正常的同时就无法定量地进食,经口气管插管还需要定期护理口腔,容易溢出,脱位,不宜长期耐受,口腔护理也不方便,容易发生牙齿、口咽的损伤,另外医护人员进管或者拔管完全凭借经验控制进管或者拔管的速度,但是对于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容易因为进管速度过快而划伤患者,无法保证患者的健康,而通常利用胶带将管道粘贴固定在患者鼻子周围固定管路的方式也很不可取,会导致皮肤过敏,长期使用胶带会造成皮肤问题乃至感染,所以现有技术中两种气管插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临床的需要,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的一种能够进行双向插入功能,且功能完全的双管双腔气管插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包括第一引导腔和第二引导腔,所述第一引导腔用于机器端处,所述第一引导腔用于经口插管术所适用,所述第二引导腔用于经鼻插管术所适用,所述第一引导腔一端连接有吸痰连接端,所述吸痰连接端外接于急救机械上,所述第一引导腔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示压气阀,所述第二引导腔一端连接有鼻腔固定器,所述第二引导腔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示压气阀,所述鼻腔固定器整体呈“Y”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引导腔穿过示压气阀后延伸至第二套囊,所述第二引导腔穿过示压气阀后延伸至第一套囊。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腔的内侧贴附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沿第一引导腔的内壁延伸方向伸入第二套囊内并与其相连通,所述第一引导腔内圆周面分布贴附有微型弹力丝圈。优选的,所述鼻腔固定器包括有延伸端、鼻支和鼻端固定套环组成,所述延伸端一端端部连接有以自身纵轴心呈对称状态向上延伸的两根鼻支,各所述鼻支外侧连接有呈环形结构的鼻端固定套环,所述鼻端固定套环的圆周面环套贴附有防磨垫。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导腔的内侧贴附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沿第二引导腔的内壁延伸方向伸入第一套囊内并与其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示压气阀内同时穿入有第一引导腔和第二引导腔,且所述示压气阀的底部位于第一引导腔与第二引导腔的并联相接处环绕箍入一旋转套头,所述旋转套头为扣锁式结构体。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内皆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包括有环绕于阀芯的柱型芯体外周的阀芯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皆为透明体,且两者内皆连通有第二引导腔和第一引导腔,所述第一引导腔和第二引导腔自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后分别连接至第一给药接头和第二给药接头处,所述第一给药接头和第二给药接头皆开设有给药墨菲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管双腔气管插管设置有双管道,分别对应经口插管术以及经鼻插管术所使用,摒弃传统贴胶布固定的方式,避免皮肤接触胶水等可能导致过敏、感染的粘黏物,提高佩戴舒适性的同时,增加了使用安全性,使整个插管不易掉落,本新型插管能够避免患者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拨动或者咬持管道造成的管道损伤,也能够保证患者的健康,更加有利于咽部手术操作以及手术区域位置的暴露,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鼻腔固定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给药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阀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引导腔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包括第一引导腔1和第二引导腔2,第一引导腔1用于机器端处,第一引导腔1用于经口插管术所适用,第二引导腔2用于经鼻插管术所适用,第一引导腔1一端连接有吸痰连接端11,吸痰连接端11外接于急救器械上,第一引导腔1内圆周面分布贴附有微型弹力丝圈12,损伤微型弹力丝圈12为层层交叠环套的环圈结构,微型弹力丝圈12沿第一引导腔1内圆周面分布贴附,形成一个细密的弹力层,当患者经口插管后,患者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拨动或者咬持第一引导腔1的管道时,咬压时微型弹力丝圈12的受力处就会通过自己的弹性套圈结构将压力传导至两侧分散,从而避免管道损伤,延误病患救治时间,从而减轻了救治压力。参阅图1、图2,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第二引导腔2一端连接有鼻腔固定器21,第二引导腔2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示压气阀3,第一引导腔1和第二引导腔2这两种引导腔体同时使用一个示压气阀3,解决了传统第二引导腔2在插入导入使用中,因管腔较小导致的气流阻力较大,吸痰不方便的情况,鼻腔固定器21包括有延伸端211、鼻支212和鼻端固定套环213组成,延伸端211一端端部连接有以自身纵轴心呈对称状态向上延伸的两根鼻支212,各鼻支212外侧连接有呈环形结构的鼻端固定套环213,鼻支212对应两侧鼻孔处固定,将鼻端固定套环213拉伸至耳廓处固定,使用鼻端固定套环213的圆周面环套贴附的防磨垫2131防止长期佩戴中的摩擦,同时利用防磨垫2131增大鼻端固定套环213的固定接触面,避免耳后皮肤因接触面过少产生勒痕和压疮的情况产生,鼻腔固定器21增加了整个气管插管的使用安全性,使整个插管不易掉落。参阅图1、图3,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第一套囊5和第二套囊51皆为透明体,且两者内皆连通有第二引导腔2和第一引导腔1,示压气阀3在第一引导腔1和第二引导腔2进行使用时,利用两者的相连接部分,分散压力较高一方的过于压力,均衡气压指数,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观察示压气阀3的压力指数,调节气压,从而避免了病人气道的损伤,第一引导腔1和第二引导腔2自第一套囊5和第二套囊51后分别连接至第一给药接头6和第二给药接头61处,第一给药接头6和第二给药接头61皆开设有给药墨菲口62。参阅图1、图2、图3,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第二引导腔2的内侧贴附有第一单向阀4,第一单向阀4沿第二引导腔2的内壁延伸方向伸入第一套囊5内并与其相连通,第二引导腔2可进行多种情况的抢救治疗,如紧急抢救过程中,患者呈昏迷或半昏迷状态,基本无自主行为意识时;患者下颌活动受限时和患者头颈部损伤时;患者口腔内具有明显损伤时,第二引导腔2穿过示压气阀3后延伸至第一套囊5,延伸端211与鼻支212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包括第一引导腔(1)和第二引导腔(2),所述第一引导腔(1)用于机器端处,所述第一引导腔(1)用于经口插管术所适用,所述第二引导腔(2)用于经鼻插管术所适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腔(1)一端连接有吸痰连接端(11),所述吸痰连接端(11)外接于急救机械上,所述第一引导腔(1)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示压气阀(3),所述第二引导腔(2)一端连接有鼻腔固定器(21),所述第二引导腔(2)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示压气阀(3),所述鼻腔固定器(21)整体呈“Y”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引导腔(1)穿过示压气阀(3)后延伸至第二套囊(51),所述第二引导腔(2)穿过示压气阀(3)后延伸至第一套囊(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包括第一引导腔(1)和第二引导腔(2),所述第一引导腔(1)用于机器端处,所述第一引导腔(1)用于经口插管术所适用,所述第二引导腔(2)用于经鼻插管术所适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腔(1)一端连接有吸痰连接端(11),所述吸痰连接端(11)外接于急救机械上,所述第一引导腔(1)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示压气阀(3),所述第二引导腔(2)一端连接有鼻腔固定器(21),所述第二引导腔(2)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示压气阀(3),所述鼻腔固定器(21)整体呈“Y”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引导腔(1)穿过示压气阀(3)后延伸至第二套囊(51),所述第二引导腔(2)穿过示压气阀(3)后延伸至第一套囊(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腔(1)的内侧贴附有第二单向阀(41),所述第二单向阀(41)沿第一引导腔(1)的内壁延伸方向伸入第二套囊(51)内并与其相连通,所述第一引导腔(1)内圆周面分布贴附有微型弹力丝圈(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双腔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固定器(21)包括有延伸端(211)、鼻支(212)和鼻端固定套环(213)组成,所述延伸端(211)一端端部连接有以自身纵轴心呈对称状态向上延伸的两根鼻支(212),各所述鼻支(212)外侧连接有呈环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义堂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市康华卫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