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术后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领域为一种儿科术后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儿科患者由于生长发育的特点,在生理、认知、社会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其在医疗照护环境中存在更多风险,故儿科护理呈现出和成人护理不同的专科特点,临床相关技术操作亦是如此。主要表现为年龄相关性、操作精确性等特点,因而对实施儿科护理临床技术操作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患儿术后住院时,由于晚上的温度较低,所以会为患儿盖上被子,防止患儿病情加重,但是患儿生性好动,患儿睡觉时会用脚踹被子,或是频繁的翻身,如此被子易掉落,为了防止被子掉落,家长晚上会常常起夜查看患儿的情况,为患儿盖上被子,如此家长较为劳累,且若家长没有及时起夜为患儿盖被子,患儿易受凉,不利于身体的恢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儿科术后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术后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术后防护装置,包括床体、传动杆、卷被杆、医用被、移动块,所述床体的前表面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术后防护装置,包括床体(1)、传动杆(2)、卷被杆(3)、医用被(4)、移动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前表面右端设有传动杆孔(6),所述床体(1)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中间设有固定孔(8),所述传动杆(2)外表面前方与传动杆孔(6)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的外表面中间与固定孔(8)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摇把(9),所述传动杆(2)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斜齿轮A(10),所述卷被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斜齿轮B(11),所述斜齿轮A(10)与斜齿轮B(11)啮合连接,所述卷被杆(3)的表面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术后防护装置,包括床体(1)、传动杆(2)、卷被杆(3)、医用被(4)、移动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前表面右端设有传动杆孔(6),所述床体(1)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中间设有固定孔(8),所述传动杆(2)外表面前方与传动杆孔(6)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的外表面中间与固定孔(8)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摇把(9),所述传动杆(2)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斜齿轮A(10),所述卷被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斜齿轮B(11),所述斜齿轮A(10)与斜齿轮B(11)啮合连接,所述卷被杆(3)的表面设有位移槽(12),所述位移槽(12)的下端设有限位槽(13),所述移动块(5)的下端设有限位块(14),所述移动块(5)的内部设有通孔(15),所述限位块(14)的外表面与限位槽(1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5)的外表面与位移槽(1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床体(1)的前后对称设有卷被腔(16),所述卷被腔(16)左侧内表面设有定位孔A(17),所述卷被杆(3)的左端与定位孔A(17)转动连接,所述卷被腔(16)右侧内表面设有定位孔B(18),所述卷被杆(3)的右端与定位孔B...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