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洋专利>正文

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39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涉及颈托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侧开口的C型颈护套,C型颈护套周侧面且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下开口的肩部护套;两个肩部护套上表面对称设置铰接有侧护摆动组件;C型颈护套远离开口的周侧面开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表面铰接有下巴支撑组件;下巴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矩形板、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矩形板下端部通过合页与矩形凹槽侧壁铰接;第一电动伸缩杆上端与第一矩形板下侧面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两个侧护摆动组件与下巴支撑组件活动脖颈的肌肉缓慢调整到柔软状态,摆正脖颈骨骼的正常位置,解决了现在没有颈前倾辅助理疗护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
本技术属于颈托
,特别是涉及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
技术介绍
人们在学习、写字、看手机、电脑等用眼情况下,容易颈椎习惯性前倾,时间久了对颈椎伤害较大。颈前倾是指颈部过度的向前伸,以肩峰为界定,耳部位置如果超过肩峰,那么可能就会有颈前倾了,很好理解,而颈前倾的形成原因,其实也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坐姿,长时间使用电脑所导致。现在没有专用与颈前倾的专用颈部护套,主要依靠医师的手法进行全程治疗,不利于大范围的普及治疗,因此需要一种辅助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通过设计的两个侧护摆动组件与下巴支撑组件活动脖颈的肌肉缓慢调整到柔软状态,摆正脖颈骨骼的正常位置,解决了现在没有颈前倾辅助理疗护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包括侧开口的C型颈护套,所述C型颈护套周侧面且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下开口的肩部护套;两个所述肩部护套上表面对称设置铰接有侧护摆动组件;所述C型颈护套远离开口的周侧面开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表面铰接有下巴支撑组件;所述下巴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矩形板、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矩形板下端部通过合页与矩形凹槽侧壁铰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上端与第一矩形板下侧面铰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下端与矩形凹槽侧壁铰接;所述第一矩形板上侧面垂直固定有第一固定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杆通过万向球头转动连接有下巴托架。<br>进一步地,所述侧护摆动组件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下端固定有两个第二固定支撑杆;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杆下端与肩部护套上表面铰接;所述弧形板内弧面固定有弧形乳胶垫;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上端与弧形板外侧面铰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下端与肩部护套上表面铰接。进一步地,所述C型颈护套包括外侧设置的第一C形外壳、第一C形外壳内壁固定的第一C形乳胶垫,第一C形外壳材质为硬质塑料。进一步地,所述肩部护套包括外侧设置的第二C形外壳、第二C形外壳内壁固定的第二C形乳胶垫;所述第二C形外壳远离开口的侧面为平面,第二C形外壳材质为硬质塑料。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控制的十字开关,所述十字开关上下的接线柱与下巴支撑组件中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通过上下推动十字开关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出与回缩;所述十字开关上左右两侧的接线柱与两组侧护摆动组件中第二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连接时左右两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伸出与回缩的接线柱交错接线,在十字开关向左拨动时左侧第二电动伸缩杆回缩,右侧第二电动伸缩杆伸出,两组侧护摆动组件整体向左偏转,十字开关向右拨动时两组侧护摆动组件整体向右偏转。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计的两个侧护摆动组件用于脖颈左右慢缓冲摆动,将僵硬的脖颈缓慢调整到柔软状态,设计的下巴支撑组件中下巴托架扣设在使用者的下巴处,其下方设置的万向球头方便头部在上下摆动过程中头部的自适应调整,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第一矩形板的上下摆动作用控制使用者头部的上下摆动,活动脖颈的肌肉,后在头扬起时不在驱动第一电动伸缩杆运动后将使用者的头支撑到高位以摆正脖颈骨骼的正常位置,整个装置通过十字开关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方便,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均采用乳胶材料,在保障支撑力的同时提高接触部位的舒适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C型颈护套与肩部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巴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侧护摆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C型颈护套,2-肩部护套,3-侧护摆动组件,4-矩形凹槽,5-下巴支撑组件,6-第一矩形板,7-第一电动伸缩杆,8-第一固定支撑杆,9-万向球头,10-下巴托架,11-第二电动伸缩杆,12-弧形板,13-第二固定支撑杆,14-弧形乳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包括侧开口的C型颈护套1,C型颈护套1周侧面且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下开口的肩部护套2;两个肩部护套2上表面对称设置铰接有侧护摆动组件3;C型颈护套1远离开口的周侧面开有矩形凹槽4;矩形凹槽4表面铰接有下巴支撑组件5;下巴支撑组件5包括第一矩形板6、第一电动伸缩杆7;第一矩形板6下端部通过合页与矩形凹槽4侧壁铰接;第一电动伸缩杆7上端与第一矩形板6下侧面铰接;第一电动伸缩杆7下端与矩形凹槽4侧壁铰接;第一矩形板6上侧面垂直固定有第一固定支撑杆8;第一固定支撑杆8通过万向球头9转动连接有下巴托架10。其中如图4所示,侧护摆动组件3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11、弧形板12;弧形板12下端固定有两个第二固定支撑杆13;第二固定支撑杆13下端与肩部护套2上表面铰接;弧形板12内弧面固定有弧形乳胶垫14;第二电动伸缩杆11上端与弧形板12外侧面铰接;第二电动伸缩杆11下端与肩部护套2上表面铰接。其中,C型颈护套1包括外侧设置的第一C形外壳101、第一C形外壳101内壁固定的第一C形乳胶垫102,第一C形外壳101材质为硬质塑料。其中,肩部护套2包括外侧设置的第二C形外壳201、第二C形外壳201内壁固定的第二C形乳胶垫202;第二C形外壳201远离开口的侧面为平面,第二C形外壳201材质为硬质塑料。还包括用于控制的十字开关,十字开关上下的接线柱与下巴支撑组件5中的第一电动伸缩杆7电性连接,通过上下推动十字开关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7的伸出与回缩;十字开关上左右两侧的接线柱与两组侧护摆动组件3中第二电动伸缩杆11电性连接,连接时左右两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1伸出与回缩的接线柱交错接线,在十字开关向左拨动时左侧第二电动伸缩杆11回缩,右侧第二电动伸缩杆11伸出,两组侧护摆动组件3整体向左偏转,十字开关向右拨动时两组侧护摆动组件3整体向右偏转;通过设计的两个侧护摆动组件3用于脖颈左右慢缓冲摆动,将僵硬的脖颈缓慢调整到柔软状态,设计的下巴支撑组件5中下巴托架10扣设在使用者的下巴处,其下方设置的万向球头9方便头部在上下摆动过程中头部的自适应调整,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7与第一矩形板6的上下摆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包括侧开口的C型颈护套(1),其特征在于:/n所述C型颈护套(1)周侧面且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下开口的肩部护套(2);两个所述肩部护套(2)上表面对称设置铰接有侧护摆动组件(3);所述C型颈护套(1)远离开口的周侧面开有矩形凹槽(4);所述矩形凹槽(4)表面铰接有下巴支撑组件(5);/n所述下巴支撑组件(5)包括第一矩形板(6)、第一电动伸缩杆(7);所述第一矩形板(6)下端部通过合页与矩形凹槽(4)侧壁铰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上端与第一矩形板(6)下侧面铰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下端与矩形凹槽(4)侧壁铰接;所述第一矩形板(6)上侧面垂直固定有第一固定支撑杆(8);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杆(8)通过万向球头(9)转动连接有下巴托架(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包括侧开口的C型颈护套(1),其特征在于:
所述C型颈护套(1)周侧面且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下开口的肩部护套(2);两个所述肩部护套(2)上表面对称设置铰接有侧护摆动组件(3);所述C型颈护套(1)远离开口的周侧面开有矩形凹槽(4);所述矩形凹槽(4)表面铰接有下巴支撑组件(5);
所述下巴支撑组件(5)包括第一矩形板(6)、第一电动伸缩杆(7);所述第一矩形板(6)下端部通过合页与矩形凹槽(4)侧壁铰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上端与第一矩形板(6)下侧面铰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下端与矩形凹槽(4)侧壁铰接;所述第一矩形板(6)上侧面垂直固定有第一固定支撑杆(8);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杆(8)通过万向球头(9)转动连接有下巴托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形理疗颈前倾的颈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杨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