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39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撑台、定位手套、肘部牵拉带和固定带。偏瘫患者使用本固定装置可以预防肩关节产生半脱位,如果患者已有肩关节半脱位的情况发生,使用本固定装置可以使已有半脱位肩关节保持在正常位置,减缓半脱位发展,减轻患者疼痛,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对抗患者手部的痉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肩关节半脱位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shoulder),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GHS可能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GHS的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0~80%),多在30%~50%之间。肩关节半脱位并非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软瘫期维持肩关节于正常位置的唯一组织是关节囊及韧带,在上肢重力的持续牵拉下,尤其是外力的牵拉下易拉长、松弛,甚至破坏,而出现肩关节半脱位,一旦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多难以恢复,故早期加以保护、进行预防是必要的。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早期康复多主张使用安置在轮椅上的支撑台或采取良好的放置姿势。对各种吊带的使用争议较大,不仅吊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其还可能有许多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偏瘫患者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的现状以及针对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提供一种用于肩关节半脱位的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撑台、定位手套、肘部牵拉带和固定带;其中所述固定支撑台呈扇面状,截面呈L型,包括竖直面靠板和水平面支撑台,所述水平面支撑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支撑台为中空,侧面设置有拉门;所述定位手套设置在固定支撑台的前端;所述肘部牵拉带包括半包围的肘部护带和可调节牵拉带,所述肘部护带前部开口和水平面支撑台上表面的后端缝合为一体,肘部护带上部两端分别和可调节牵拉带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带包括前端固定带、两根后端固定带和固定环,所述前端固定带和两根后端固定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支撑台竖直面靠板侧面的前部和后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环上。进一步的,水平面支撑台上表面从前端到后端呈上升坡状,角度在20°~30°。进一步的,定位手套包括外层套体和内层套体,所述内层套体包括五根手指指套部、手掌手背部和手腕部,所述外层套体套在内层套体外部,两层之间设置有填充物使得内层五根手指指套相互分离无法合拢;所述定位手套的尾部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固定在固定支撑台的前端。进一步的,固定支撑台采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内壳体,外部依次包裹填充层和外皮层。进一步的,填充层为海绵或棉花,所述外皮层为无纺布、棉布或PU材料制成。本技术的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使用时,将固定支撑台放置在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侧腰部竖直面靠板紧贴腰部,固定带套在患者另一侧肩部进行固定,将患者的患肢放置在水平面支撑台的弧形凹槽内,肘部放置在肘部护带内,将可调节牵拉带套在患者另一侧颈部,调整合适的长度,使患肢肩部保持上拉状态。偏瘫患者的手部会出现痉挛,在手部痉挛时,手部呈握住状或钩状。患者患肢的手部带上定位手套,将手指五指展开固定,可预防患肢屈肌状态,也可对已有痉挛的手部促进展开,对抗痉挛。本技术结构新颖,使用便捷,偏瘫患者使用本固定装置可以预防肩关节产生半脱位,如果患者已有肩关节半脱位的情况发生,使用本固定装置可以使已有半脱位肩关节保持在正常位置,减缓半脱位发展,减轻患者疼痛,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对抗患者手部的痉挛。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描述中使用的方位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均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如图1所示的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撑台、定位手套、肘部牵拉带和固定带。其中固定支撑台呈扇面状,截面呈L型,包括竖直面靠板1和水平面支撑台2。扇面形可以使支撑台竖直面靠板侧面紧贴身体。固定支撑台采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内壳体,外部依次包裹填充层和外皮层,填充层为棉花,外皮层为PU材料制成。轻质材料为塑料材料。水平面支撑台的上表面从前端到后端呈上升坡状,角度在20°,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3。上表面的填充层内可以放置有小型振动仪,可以对上肢屈曲痉挛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支撑台为中空,侧面设置有拉门4,可以在支撑台放置一些质量轻的治疗物品。定位手套包括外层套体5和内层套体6。内层套体包括五根手指指套部、手掌手背部和手腕部,外层套体套在内层套体外部,两层之间设置有填充物使得内层五根手指指套相互分离无法合拢,定位手套的尾部设置有连接带7,连接带固定在固定支撑台的前端。连接带为弹性带。肘部牵拉带包括半包围的肘部护带8和可调节牵拉带9。肘部护带前部开口部和水平面支撑台上表面的后端缝合为一体,肘部护带上部两端分别和可调节牵拉带的一端连接;固定带包括前端固定带10、两根后端固定带11和固定环12。前端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撑台竖直面靠板侧面的前部,两根后端固定带的一端都固定在固定支撑台竖直面靠板侧面的后部,三根固定带的另一端都固定在固定环上,并且三根固定带上都设置有调节长度的调节扣。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使用时,将固定支撑台放置在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侧腰部竖直面靠板紧贴腰部,固定带套在患者另一侧肩部进行固定,将患者的患肢放置在水平面支撑台的弧形凹槽内,肘部放置在肘部护带内,将可调节牵拉带套在患者另一侧颈部,调整合适的长度,使患肢肩部保持上拉状态。偏瘫患者的手部会出现痉挛,在手部痉挛时,手部呈握住状或钩状。患者患肢的手部带上定位手套,将手指五指展开固定,可预防患肢屈肌状态,也可对已有痉挛的手部促进展开,对抗痉挛。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和优点,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对其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部分技术方案进行同等替换或修改,依然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台、定位手套、肘部牵拉带和固定带;/n其中所述固定支撑台呈扇面状,截面呈L型,包括竖直面靠板和水平面支撑台,所述水平面支撑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支撑台为中空,侧面设置有拉门;/n所述定位手套设置在固定支撑台的前端;/n所述肘部牵拉带包括半包围的肘部护带和可调节牵拉带,所述肘部护带前部开口和水平面支撑台上表面的后端缝合为一体,肘部护带上部两端分别和可调节牵拉带的一端连接;/n所述固定带包括前端固定带、两根后端固定带和固定环,所述前端固定带和两根后端固定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支撑台竖直面靠板侧面的前部和后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台、定位手套、肘部牵拉带和固定带;
其中所述固定支撑台呈扇面状,截面呈L型,包括竖直面靠板和水平面支撑台,所述水平面支撑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支撑台为中空,侧面设置有拉门;
所述定位手套设置在固定支撑台的前端;
所述肘部牵拉带包括半包围的肘部护带和可调节牵拉带,所述肘部护带前部开口和水平面支撑台上表面的后端缝合为一体,肘部护带上部两端分别和可调节牵拉带的一端连接;
所述固定带包括前端固定带、两根后端固定带和固定环,所述前端固定带和两根后端固定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支撑台竖直面靠板侧面的前部和后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半脱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翠琴王彤包士雷贾瑞冬郭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