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压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330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绑带,所述绑带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绑带内侧固定设有球束气囊,球束气囊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着绑带长度方向设置的气束气囊,气束气囊固定设置在绑带上,所述气束气囊与球束气囊之间、相邻气束气囊之间留有间隔,球束气囊与气束气囊之间通过气管相互连通,球束气囊上设有充气管,充气管的外端为充气口,充气管内设有气体单向阀;所述球束气囊内侧面设有凹状区域,该凹状区域内设有一层衬垫,衬垫内设有压迫棉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解决了长时间佩戴桡动脉压迫器容易使压迫点移位和手腕不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桡动脉压迫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桡动脉压迫器。
技术介绍
桡动脉穿刺接入手术后,需要对桡动脉压迫止血,目前市面上广泛使用的桡动脉压迫器是一种手腕式束带,通过向压迫器内注入空气,直接压迫动脉穿刺部位进而止血。桡动脉穿刺前患者需要注入造影剂,因此穿刺后患者需要大量喝水排尿,以尽快排出造影剂。这样,患者就需要不时的活动,患者的过渡活动会造成压迫器移位,使得压迫器鼓起的最高处不是压迫在穿刺点上,穿刺点的压力不足,引起渗血。且长时间的佩戴束带可能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手掌肿胀、痉挛等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长时间佩戴桡动脉压迫器容易造成桡动脉压迫器移位,患者佩戴舒适度欠佳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移位、改善患者佩戴舒适度的桡动脉压迫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包括绑带,所述绑带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绑带内侧固定设有球束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束气囊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沿着绑带长度方向设置的气束气囊,气束气囊固定设置在绑带上,所述气束气囊与球束气囊之间、相邻气束气囊之间留有间隔,球束气囊与气束气囊之间通过气管相互连通,球束气囊上设有充气管,充气管的外端为充气口,充气管内设有气体单向阀;所述球束气囊内侧面设有凹状区域,该凹状区域内设有一层衬垫,衬垫内设有压迫棉垫。压迫棉垫放置在球束气囊内侧的一次性衬垫内,与球束气囊一同压迫在患者手腕出血点区域,一次性衬垫和压迫棉垫的使用,使球束气囊与患者出血点隔离,只需要更换一次性衬垫压迫棉垫,再对桡动脉压迫器进清洗、消毒,就可以再次使用,避免了由血液引起的交叉感染。绑带内侧的气束气囊与患者的皮肤充分接触,增加了摩擦力,使绑带在患者手腕上不易移位,易固定,还使绑带不完全接触患者皮肤,减少因压迫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减少压迫带来的手掌肿胀、痉挛等不适感。作为优选,所述衬垫嵌入球束气囊的凹状区域内,衬垫与凹状区域相匹配,且衬垫的边缘具有折边,折边外露于凹状区域。压迫棉垫顶部包裹进衬垫,能更好的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压迫棉垫移位。作为优选,所述气束气囊的截面为条形或圆形或星形或月牙形。作为优选,所述气体单向阀与充气口距离小于1cm。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上设有压力监测帽,压力监测帽包括管形结构的外壳,外壳外端封闭,外壳的内端与充气管密封固定连接,外壳内设有能沿着外壳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滑块与外壳外端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外壳固定连接;外壳透明,外壳表面设有刻度线。使用者可以直观的看到球束气囊里的压力情况,便于掌握往桡动脉压迫器的充气管注射的空气量。作为优选,所述绑带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两侧各固定设有一根带体,所述球束气囊固定在限位板内侧。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为硬质塑料制成。能让球束气囊在充气的状态下更好的把压力传导给患者手腕出血点区域。作为优选,两根所述带体的外端之间通过设置魔术贴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一根带体的外端内侧固定设置有魔术贴的毛面,另一根带体的外端外侧固定设有魔术贴的勾面。作为优选,所述压迫棉垫内填充有止血药物。可以让患者的出血点更快的止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桡动脉压迫器的球束气囊内侧面设有一次性衬垫和压迫棉垫,实现球束气囊与患者出血点的隔离,只需要对桡动脉压迫器进行清洗、消毒就可以再次使用,避免了由血液引起的交叉感染;2、固定在绑带内侧的气束气囊,不易移位,易固定;还使绑带不完全接触患者皮肤,减少因压迫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减少压迫带来的手掌肿胀、痉挛等不适感;3、压力监测帽可以让使用者直观的看到球束气囊里的压力情况,便于掌握往桡动脉压迫器的充气管注射的空气量。附图说明图1为该桡动脉压迫器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桡动脉压迫器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该桡动脉压迫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该桡动脉压迫器的工作示意图;图5为压力监测帽的结构放大图。图中标记:1、绑带;10、压迫棉垫;11、限位板;12、衬垫;13、手腕;2、球束气囊;3、气束气囊;4、气管;5、充气管;51、充气口;52、气体单向阀;7、勾面;8、毛面;9、压力监测帽;91、滑块;92、外壳;9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该桡动脉压迫器包括绑带1,所述绑带1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绑带1内侧固定设有球束气囊2,球束气囊2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着绑带1长度方向设置的气束气囊3,气束气囊3固定设置在绑带1上,所述气束气囊3与球束气囊2之间、相邻气束气囊3之间留有间隔,球束气囊2与气束气囊3之间通过气管4相互连通,球束气囊2上设有充气管5,充气管5的外端为充气口51,充气管内5设有气体单向阀52;所述球束气囊2内侧面设有凹状区域,该凹状区域内嵌入一层衬垫12,衬垫12内放置压迫棉垫10。使用该桡动脉压迫器时,压迫棉垫10放置在球束气囊2内侧的一次性衬垫12内,球束气囊2一同压迫在患者手腕13出血点,使用者使用注射器通过充气口5向球束气囊2充气,球束气囊2通过与气束气囊3连通的气管4向气束气囊3充气。气体单向阀6只允许空气向球束气囊2方向流动,而不允许球束气囊2内的空气经充气口5排出。一次性衬垫12和压迫棉垫10的使用,使球束气囊2与患者出血点隔离,只需要更换一次性衬垫12和压迫棉垫10,再对桡动脉压迫器进行清洗、消毒,就可以再次使用,避免了由血液引起的交叉感染。绑带1内侧的气束气囊3与患者的皮肤充分接触,增加了摩擦力,使绑带1在患者手腕13上不易移位,易固定,还使绑带1不完全接触患者皮肤,减少因压迫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减少压迫带来的手掌肿胀、痉挛等不适感。如图5所示,充气管5上设有压力监测帽9,所述压力监测帽9包括管形结构的外壳92,外壳92外端封闭,外壳92的内端与充气管5密封固定连接,外壳92内设有能沿着外壳92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91,滑块91与外壳92外端之间设有弹簧93,弹簧93两端分别与外壳92固定连接;外壳92透明,外壳92表面设有刻度线。通过压力监测帽9的外壳92上的刻度线,使用者可以直观的看到球束气囊2里的压力情况,便于掌握往桡动脉压迫器的充气管5注射的空气量。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该桡动脉压迫器包括绑带1,球束气囊2和气束气囊3,所述绑带1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球束气囊2和气束气囊3为一体式曲面结构,所述球束气囊2和气束气囊3与绑带1固定连接形成可充气的腔体;球束气囊2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着绑带1长度方向设置的气束气囊3,所述气束气囊3与球束气囊2之间、相邻气束气囊3之间留有间隔,球束气囊2与气束气囊3之间通过气管4相互连通,球束气囊2上设有充气管5,充气管5的外端为充气口51,充气管内5设有气体单向阀52;所述球束气囊2内侧面设有凹状区域,该凹状区域内嵌入一层衬垫12,衬垫12内放置压迫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包括绑带(1),所述绑带(1)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绑带(1)内侧固定设有球束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束气囊(2)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沿着绑带(1)长度方向设置的气束气囊(3),气束气囊(3)固定设置在绑带(1)上,所述气束气囊(3)与球束气囊(2)之间、相邻气束气囊(3)之间留有间隔,球束气囊(2)与气束气囊(3)之间通过气管(4)相互连通,球束气囊(2)上设有充气管(5),充气管(5)的外端为充气口(51),充气管(5)内设有气体单向阀(52);所述球束气囊(2)内侧面设有凹状区域,该凹状区域内设有一层衬垫(12),衬垫(12)内设有压迫棉垫(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包括绑带(1),所述绑带(1)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绑带(1)内侧固定设有球束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束气囊(2)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沿着绑带(1)长度方向设置的气束气囊(3),气束气囊(3)固定设置在绑带(1)上,所述气束气囊(3)与球束气囊(2)之间、相邻气束气囊(3)之间留有间隔,球束气囊(2)与气束气囊(3)之间通过气管(4)相互连通,球束气囊(2)上设有充气管(5),充气管(5)的外端为充气口(51),充气管(5)内设有气体单向阀(52);所述球束气囊(2)内侧面设有凹状区域,该凹状区域内设有一层衬垫(12),衬垫(12)内设有压迫棉垫(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12)嵌入球束气囊(2)的凹状区域内,衬垫(12)与凹状区域相匹配,且衬垫(12)的边缘具有折边,折边外露于凹状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束气囊(3)的截面形状为条形或圆形或星形或月牙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单向阀(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晓生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