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27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包括主体、夹持旋转结构、清洗消毒结构、风干结构以及污水杂质处理结构,所述主体为一个立式柜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开设有工作门,所述工作门的底部与主体的底部间隙距离为15‑20cm,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主体在设置有控制器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夹持旋转结构安装于主体的内部,且靠近于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清洗消毒结构安装于主体内部的顶端,以及主体外部的两侧面,所述风干结构同样安装于主体的内部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腔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较好,且在腔镜完成清洗消毒工作后,便于及时对腔镜表面的水分进行烘干处理,从而提高了对腔镜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时的整体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
本技术涉及腔镜消毒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
技术介绍
腔镜的种类比较多,腹腔镜就是其中的一种,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医疗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脏器扰乱小,避免了空气和空气中尘埃细菌对腹腔的刺激和污染,术中以电切、电凝操作为主,对血管先凝后断,止血彻底,出血极少,手术结束前冲洗彻底,保持腹腔清洁。因而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较早进食,又大大减少了术后肠粘连的情况,在腹腔镜使用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此时就需要用到腔镜消毒器。但是,现有的腔镜消毒器存在以下缺点:1、对腔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较差,导致对腔镜的清洗消毒不够彻底,使用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对腔镜进行清洗消毒后,腔镜上含有较多的水分,不便于及时烘干处理,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以解决传统的腔镜消毒器对腔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较差,导致对腔镜的清洗消毒不够彻底,使用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对腔镜进行清洗消毒后,腔镜上含有较多的水分,不便于及时烘干处理,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包括主体、夹持旋转结构、清洗消毒结构、风干结构以及污水杂质处理结构,所述主体为一个立式柜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开设有工作门,所述工作门的底部与主体的底部间隙距离为15-20cm,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主体在设置有控制器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夹持旋转结构安装于主体的内部,且靠近于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清洗消毒结构安装于主体内部的顶端,以及主体外部的两侧面,所述风干结构同样安装于主体的内部顶端,且位于其内部两侧夹角处,所述污水杂质处理结构同样安装于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夹持旋转结构的下方。优选的,所述夹持旋转结构包括安装架、电机、底座和夹网,所述安装架的两侧通过连接板与主体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安装架上端表面的中间位置,且电机的输出端朝向于主体的上方,所述底座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外部设有防水罩,所述底座的上端表面在靠近其四个角处设置有通孔,所述夹网通过连接杆与底座靠近四个角处的通孔连接,且连接杆的下端位置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底座的下端表面接触,所述夹网的上端设置有提手,使得提高了对腔镜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时的清洗消毒效果。优选的,所述清洗消毒结构包括清水进水管和消毒液进液管,所述清水进水管安装于主体的顶端,且延伸至主体的内部,所述清水进水管位于主体内部的端处设置有喷头,所述消毒液进液管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一组分别安装于主体的两侧面,四个所述消毒液进液管的端处同样延伸至主体的内部,且均朝向于底座的上端表面,使得可以对腔镜进行多方位的消毒液喷淋消毒。优选的,所述清水进水管和消毒液进液管在主体的外部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和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使得便于对清洗和消毒工作进行控制。优选的,所述风干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小型烘干风机,所述安装板和小型烘干风机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固定安装于主体的内部两侧夹角位置,两个所述小型烘干风机分别安装于两块安装板上,且风向均朝向于底座的上端表面,所述小型烘干风机与控制器同样电性连接,使得可以通过小型烘干风机对完成清洗消毒后的腔镜进行快速的烘干处理。优选的,所述污水杂质处理结构包括卡块和过滤网,所述卡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卡块固定安装于主体的内部四周位置,且位于安装架的下方,所述过滤网通过卡块卡装于主体的内部,使得便于后续对污水与杂质进行分开处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主体,且在主体的内外部设置有清洗消毒结构和夹持旋转结构,包括清水进水管、消毒液进液管、安装架、电机、底座和夹网,使得在对腔镜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先打开主体的工作门,通过提手拉起夹网,将腔镜调整好位置放置于底座上,然后下移夹网,使其与腔镜接触,然后松开提手,通过控制器打开电机以及清水进水管处的电磁阀,使得电机带动底座转动,从而带动腔镜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喷头对腔镜进行初步清洗工作,一定时间后,打开多个消毒液进液管处的电磁阀,使得通过消毒液进液管对腔镜喷淋消毒液,配合喷头喷淋的清水,对腔镜进行进一步的清洗消毒处理,且通过多个消毒液多方位对腔镜进行喷淋消毒液以及腔镜自身的转动,大大提高了消毒器对腔镜的清洗消毒效果,从而降低了后续腔镜在使用时的安全隐患。(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风干结构,包括两个安装板和两个小型烘干风机,使得在完成对腔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后,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小型烘干风机进行工作,对位于底座上的腔镜进行风暖烘干工作,从而提高了对腔镜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时整体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架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门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底座俯视结构图。图中:1、主体;2、工作门;3、控制器;4、排水管;5、安装架;6、电机;7、底座;8、夹网;9、连接板;10、通孔;11、提手;12、弹簧;13、清水进水管;14、消毒液进液管;15、喷头;16、电磁阀;17、安装板;18、小型烘干风机;19、卡块;20、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包括主体1、夹持旋转结构、清洗消毒结构、风干结构以及污水杂质处理结构,所述主体1为一个立式柜体,所述主体1的正面开设有工作门2,所述工作门2的底部与主体1的底部间隙距离为15-20cm,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3,所述主体1在设置有控制器3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排水管4,所述夹持旋转结构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且靠近于主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清洗消毒结构安装于主体1内部的顶端,以及主体1外部的两侧面,所述风干结构同样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顶端,且位于其内部两侧夹角处,所述污水杂质处理结构同样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夹持旋转结构的下方。所述夹持旋转结构包括安装架5、电机6、底座7和夹网8,所述安装架5的两侧通过连接板9与主体1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安装于安装架5上端表面的中间位置,且电机6的输出端朝向于主体1的上方,所述电机6的外部设有防水罩21,所述底座7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的上端表面在靠近其四个角处设置有通孔10,所述夹网8通过连接杆22与底座7靠近四个角处的通孔10连接,且连接杆22的下端位置设置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上端与底座7的下端表面接触,所述夹网8的上端设置有提手11,使得在对腔镜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前,可以通过提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包括主体(1)、夹持旋转结构、清洗消毒结构、风干结构以及污水杂质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为一个立式柜体,所述主体(1)的正面开设有工作门(2),所述工作门(2)的底部与主体(1)的底部间隙距离为15-20cm,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3),所述主体(1)在设置有控制器(3)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排水管(4),所述夹持旋转结构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且靠近于主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清洗消毒结构安装于主体(1)内部的顶端,以及主体(1)外部的两侧面,所述风干结构同样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顶端,且位于其内部两侧夹角处,所述污水杂质处理结构同样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夹持旋转结构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包括主体(1)、夹持旋转结构、清洗消毒结构、风干结构以及污水杂质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为一个立式柜体,所述主体(1)的正面开设有工作门(2),所述工作门(2)的底部与主体(1)的底部间隙距离为15-20cm,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3),所述主体(1)在设置有控制器(3)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排水管(4),所述夹持旋转结构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且靠近于主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清洗消毒结构安装于主体(1)内部的顶端,以及主体(1)外部的两侧面,所述风干结构同样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顶端,且位于其内部两侧夹角处,所述污水杂质处理结构同样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夹持旋转结构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全自动腔镜清洗消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旋转结构包括安装架(5)、电机(6)、底座(7)和夹网(8),所述安装架(5)的两侧通过连接板(9)与主体(1)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安装于安装架(5)上端表面的中间位置,且电机(6)的输出端朝向于主体(1)的上方,所述底座(7)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的外部设有防水罩(21),所述底座(7)的上端表面在靠近其四个角处设置有通孔(10),所述夹网(8)通过连接杆(22)与底座(7)靠近四个角处的通孔(10)连接,且连接杆(22)的下端位置设置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上端与底座(7)的下端表面接触,所述夹网(8)的上端设置有提手(11)。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知轩
申请(专利权)人:邳州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