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24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包括底座、脚踏以及负压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产生负压使得底座吸附在地面上,脚踏固定在底座上且用户训练时脚背支撑在脚踏下方,所述的脚踏旁侧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监测到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上时驱动负压单元启动。通过在脚踏旁侧设置联动机构来监测用户训练时的状态,并且在用户执行训练的过程中启动负压单元进行吸气提高吸力,联动机构的设置,避免了多次运动后吸力减弱的现象,使得仰卧起坐使用起来更可靠、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吸式固定起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
技术介绍
仰卧起坐(SITUP),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运动方式如下: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现在很多人身体素质较差,在进行仰卧起坐锻炼时,常因腹肌力量不够不能从仰卧状态变成坐姿状态,为此很多人提出了通过器材来辅助锻炼的方案。现有的一种较常见的仰卧起坐辅助器材是仰卧起坐板,其主要包括卧板和支腿,用户躺在卧板上的同时将腿卡在支腿上即可进行仰卧起坐,仰卧起坐板常见于公园、小区等健身场所,其体积较大,不适合家用。另一种常见的仰卧起坐辅助器,主要包括底座、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体、设置在支撑体两侧的两横杆,底座通过真空吸盘可吸附在地面上,两横杆横向延伸布置,在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训练者的两脚脚背支撑在两横杆的下方,从而辅助训练者进行仰卧起坐训练,而无需另外的辅助人员进行辅助训练。这种结构的仰卧起坐辅助器体积小巧、使用方便,非常适合家庭使用。但是其依然存在有不足:随着用户的运动,空气会缓慢进入真空吸盘中,造成吸盘中的负压降低,底座和地面的吸附力会逐渐减弱,常常在做了几个动作后就会出现松动脱落现象,不利于用户的持续锻炼,严重时还会造成用户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能够可靠的吸住地面。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包括底座、脚踏以及负压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产生负压使得底座吸附在地面上,脚踏固定在底座上且用户训练时脚背支撑在脚踏下方,所述的脚踏旁侧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监测到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上时驱动负压单元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脚踏旁侧设置联动机构来监测用户训练时的状态,并且在用户执行训练的过程中启动负压单元进行吸气提高吸力,联动机构的设置,避免了多次运动后吸力减弱的现象,使得仰卧起坐使用起来更可靠、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底座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底座的剖视图;图5是负压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是剖开状态;图6是负压单元的剖视图;图7是摇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直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脚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叙述。参阅图1-图4以及图7,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包括底座10、脚踏22以及负压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产生负压使得底座10吸附在地面上,脚踏22固定在底座10上且用户训练时脚背支撑在脚踏22下方,所述的脚踏22旁侧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监测到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22上时驱动负压单元启动。通过在脚踏22旁侧设置联动机构来监测用户训练时的状态,并且在用户执行训练的过程中启动负压单元进行吸气提高吸力,联动机构的设置,避免了多次运动后吸力减弱的现象,使得仰卧起坐使用起来更可靠、更安全。这里的联动机构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比如在脚踏22上设置一个按压开关构成联动机构,用户训练时按压开关被按下驱动负压单元启动。还可以通过机械联动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就无需使用电力控制,使用更可靠,且结构更为简单。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实施方式即采用机械式联动,具体结构如下:所述的底座10上设置有两个立柱13,两个立柱13之间铰接有直杆21,脚踏22固定设置在直杆21的上部,负压单元固定在底座10上且负压单元的加压按钮41位于直杆21底部旁侧,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22上时驱动直杆21绕铰接轴转动并挤压加压按钮41启动负压单元。这样设置以后,可以将用户脚背抵靠脚踏的力量转换成驱动负压单元进行吸气的动力,这里是纯机械式结构,运动起来非常可靠。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将底座10放在地面上,然后用手拨动直杆21驱动负压单元动作进行吸气,待底座10完全吸附在地面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运动了,运动过程中,用户每从仰卧状态变为坐姿状态时,都会用脚背抵靠一下脚踏22,而脚踏22被抵靠时会驱动直杆21绕铰接轴转动,进而驱动负压单元吸气,也就实现了运动过程中持续充气维持负压,这样即使长时间运动也不会导致负压不足。参阅图2-图4,具体地,所述的底座10下方设置有凹陷区构成负压腔11,这个可以在加工底座10的时候一体成型,负压腔11旁侧的底座10板面上设置有密封环12,这样可以提高负压腔11的密封性,也大大降低了漏气的速度。底座10上方设置有凹槽15用于容纳负压单元,凹槽15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151连通负压腔11,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位于第一通孔151处,这样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也就连通了负压腔11,为了避免漏气,负压单元的吸气口和第一通孔151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圈,如图2中所示。参阅图5和图6,负压单元的结构有很多种,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的负压单元包括圆筒状的壳体30,壳体30的周壁上开设有第四通孔31构成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位于第四通孔31一侧的壳体30内设置有第一止回阀50、空腔和加压模块40,第一止回阀50只允许负压腔11中的气体进入空腔中,加压模块40中设置有第二止回阀60,第二止回阀60只允许空腔中的气体排出至大气中,位于第四通孔31另一侧的壳体30内设置有泄压模块70用于泄去负压腔11内的负压。通过设置第一止回阀50和第二止回阀60,使得负压腔11中的气体只能通过第四通孔31——第一止回阀50——空腔——第二止回阀60这样的气体通路进入大气中,从而也就实现了负压腔11内气体的抽取。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压模块40包括加压按钮41、垫片42、限位环43以及第一压簧44;加压按钮41由两段不同外径的圆柱段构成且其靠近第四通孔31一侧的直径大于远离第四通孔31一侧的直径,大直径的圆柱段外径和壳体30的内径相吻合;限位环43固定在壳体30的一端,垫片42固定在限位环43和第四通孔31之间的壳体30内;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柱段位于垫片42和限位环43之间,加压按钮41的小直径圆柱段从限位环43中间的圆孔中伸出至壳体30外侧,这样设置以后,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柱段就可以在垫片42和限位环43之间自由移动。加压按钮41和垫片42之间的空间即构成空腔,加压按钮41内为中空状用于连通空腔和大气,空腔并非直接连通大气,而是通过第二止回阀60连通大气的。第一压簧44的一端抵靠在垫片42上、另一端抵靠在加压按钮41内设置的台阶上,设置第一压簧44以后,第一压簧44的弹性作用力会让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柱段抵靠在限位环43上。当用户卧起时,脚背对脚踏22施加压力驱动直杆21转动从而按压加压按钮41,加压按钮41就会克服第一压簧44的弹性作用力向内运动,直到加压按钮41抵靠在垫片42上,此时空腔的体积就会缩小,空腔内的气体就会通过第二止回阀60通入大气中。当用户躺下时,脚背不会对脚踏22施加压力,第一压簧44的弹性作用力就会让加压按钮41复位至抵靠在限位环4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包括底座(10)、脚踏(22)以及负压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产生负压使得底座(10)吸附在地面上,脚踏(22)固定在底座(10)上且用户训练时脚背支撑在脚踏(2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22)旁侧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监测到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22)上时驱动负压单元启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包括底座(10)、脚踏(22)以及负压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产生负压使得底座(10)吸附在地面上,脚踏(22)固定在底座(10)上且用户训练时脚背支撑在脚踏(2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22)旁侧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监测到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22)上时驱动负压单元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0)上设置有两个立柱(13),两个立柱(13)之间铰接有直杆(21),脚踏(22)固定设置在直杆(21)的上部,负压单元固定在底座(10)上且负压单元的加压按钮(41)位于直杆(21)底部旁侧,用户脚背抵靠在脚踏(22)上时驱动直杆(21)绕铰接轴转动并挤压加压按钮(41)启动负压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0)下方设置有凹陷区构成负压腔(11),负压腔(11)旁侧的底座(10)板面上设置有密封环(12),底座(10)上方设置有凹槽(15)用于容纳负压单元,凹槽(15)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151)连通负压腔(11),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位于第一通孔(151)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单元包括圆筒状的壳体(30),壳体(30)的周壁上开设有第四通孔(31)构成负压单元的吸气口;位于第四通孔(31)一侧的壳体(30)内设置有第一止回阀(50)、空腔和加压模块(40),第一止回阀(50)只允许负压腔(11)中的气体进入空腔中,加压模块(40)中设置有第二止回阀(60),第二止回阀(60)只允许空腔中的气体排出至大气中,位于第四通孔(31)另一侧的壳体(30)内设置有泄压模块(70)用于泄去负压腔(11)内的负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模块(40)包括加压按钮(41)、垫片(42)、限位环(43)以及第一压簧(44);加压按钮(41)由两段不同外径的圆柱段构成且其靠近第四通孔(31)一侧的直径大于远离第四通孔(31)一侧的直径;限位环(43)固定在壳体(30)的一端,垫片(42)固定在限位环(43)和第四通孔(31)之间的壳体(30)内;加压按钮(41)的大直径圆柱段位于垫片(42)和限位环(43)之间,加压按钮(41)的小直径圆柱段从限位环(43)中间的圆孔中伸出至壳体(30)外侧;加压按钮(41)和垫片(42)之间的空间即构成空腔,加压按钮(41)内为中空状用于连通空腔和大气,第一压簧(44)的一端抵靠在垫片(42)上、另一端抵靠在加压按钮(41)内设置的台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吸式固定起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止回阀(50)包括第一挡块(51)、第二挡块(52)、第一球头(53)以及第二压簧(54),第一挡块(51)和第二挡块(52)固定在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