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杀菌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204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外杀菌笔筒,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控制板、升降机构和外筒,外筒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红外检测工位和紫外杀菌工位,外筒的上方设置有取放笔工位,控制板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与紫外杀菌工位之间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对笔进行全方位杀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紫外杀菌笔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紫外杀菌
,尤其涉及一种紫外杀菌笔筒。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需要使用笔,如用笔写字、画画等。而在使用触摸屏设备时也会使用到触控笔,如利用触控笔在点击触摸屏或利用触控笔在触摸屏上写字、画画等。可以说笔是最常见的日常用品,也常常被作为公共物品被不同的人使用,例如银行柜台的签字笔、银行内部的触控笔等。但这样也带来了新的卫生问题,频繁的被不同人用手接触难免会在笔上产生寄生细菌,容易引起病毒传播,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在人流量大、使用笔的频率较高的场所,很容易造成病菌的大范围传播、扩散。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及时对笔进行杀菌的新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紫外杀菌笔筒,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对笔进行全方位杀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紫外杀菌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控制板、升降机构和外筒,外筒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红外检测工位和紫外杀菌工位,外筒的上方设置有取放笔工位,控制板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与紫外杀菌工位之间移动。所述外筒内设置有透光内筒,透光内筒的长度位于外筒与待杀菌笔之间;升降机构通过透光内筒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与紫外杀菌工位之间移动。所述红外检测工位上设置有与控制板连接的红外检测组件,所述紫外杀菌工位上设置有与控制板连接的紫外杀菌组件。所述紫外杀菌组件为沿外筒轴心线方向对称布置的紫外灯管。r>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数量至少两组,紫外杀菌组件在外筒内从上至下均匀布置,每组紫外杀菌组件包括两套对称设置的紫外灯珠,且位于最上方的紫外灯珠的照射方向为向下倾斜25—35度。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控制板相连的防盗报警器。所述底座包括外壳和内腔,控制板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内腔中,外壳上部开设有与外筒的内通道相对应的通孔,升降机构穿过通孔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与紫外杀菌工位之间移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块、马达、减速器、螺杆、升降件和导向杆,固定块固定在内腔中,马达安装在固定块上并与控制板连接,导向杆对称设置在固定块上,升降件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杆上的导向部和用于穿过通孔带动笔移动的升降部,螺杆的一端通过减速器与马达连接,另一端与升降件螺纹连接。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为控制板和升降机构供电的供电模块。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由控制板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与紫外杀菌工位之间移动,其既便于将笔准确地插入到外筒中,又便于杀菌后笔的快速取出;同时杀菌时能使笔全部位于外筒内部,因而能够有效地对笔进行全方位杀菌,既保证了更好的杀菌效果,又缩短了杀菌时间,最短3s即可杀菌完毕。另外,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实施等优点。2、本专利技术在外筒内设置了透光内筒,通过透光内筒有利于对笔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3、本专利技术通过红外检测组件能够有效而准确地检测出笔是否已放入外筒内,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的优点。而采用紫外杀菌组件则具有杀菌效果好以及杀菌速度快等优点。4、本专利技术中的紫外杀菌组件既可采用沿外筒轴心线方向对称布置的紫外灯管,也可采用在外筒内从上至下均匀布置的紫外灯珠。不同的设置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的笔的杀菌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同一时间段内对笔进行全方位的杀菌,具有杀菌效果更好和杀菌速度更快的优点。5、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板能够为笔设置防盗时间,结合防盗报警器,就能够有效的防盗。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红外检测组件能够有效而准确地检测出笔是否位于外筒内,当笔离开外筒一段时间后,若使用者在防盗时间内归还笔于外筒内,则认为是正常使用。超过防盗时间没有归还于笔筒,则由控制板控制防盗报警器发出提示音,提醒用户在使用完后需及时归还,起到了防盗和提醒用户及时归还的功能。6、本专利技术将控制板、升降机构和供电模块均安装在底座内,能够保护控制板、升降机构和供电模块不受外界触碰等损伤,有利于延长整个笔筒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中紫外杀菌组件采用紫外灯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中紫外杀菌组件采用紫外灯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底座,2、升降机构,3、外筒,4、红外检测工位,5、紫外杀菌工位,6、取放笔工位,7、透光内筒,8、红外检测组件,9、紫外灯珠,10、控制板,11、外壳,12、内腔,13、通孔,14、固定块,15、马达,16、减速器,17、螺杆,18、导向杆,19、导向部,20、升降部,21、供电模块,22、紫外灯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紫外杀菌笔筒,如图1所示,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控制板10、升降机构2和外筒3,外筒3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红外检测工位4和紫外杀菌工位5,其中,红外检测工位4上设置有与控制板10连接的红外检测组件8,红外检测组件8包括对称设置的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配合形成用于检测笔是否进入外筒3中的检测通道;紫外杀菌工位5在外筒3内的高度与笔的长度大致相同,紫外杀菌工位5上设置有与控制板10连接的紫外杀菌组件,用于对进入外筒3的笔进行紫外杀菌;外筒3的上方设置有取放笔工位6,取放笔工位6位于外筒3上方,其是一个虚拟工位,便于笔的放入与取出;控制板10通过升降机构2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6与紫外杀菌工位5之间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数量至少两组,紫外杀菌组件在外筒3内从上至下均匀布置,最上方的紫外杀菌组件与最下方的紫外杀菌组件之间的区域即为紫外杀菌工位5对应的区域,紫外灯珠9在紫外杀菌工位5上形成能够全方位照射笔的紫外杀菌区域;每组紫外杀菌组件包括两套对称设置的紫外灯珠9,且位于最上方的紫外灯珠9的照射方向为向下倾斜25—35度。紫外灯珠9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需满足一定的紫外光照射强度,能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包括外壳11和内腔12,控制板10和升降机构2均安装在内腔12中,外壳11上部开设有与外筒3的内通道相对应的通孔13,升降机构2穿过通孔13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6与紫外杀菌工位5之间移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2包括固定块14、马达15、减速器16、螺杆17、升降件和导向杆18,固定块14可粘固或螺纹固定在内腔12中,马达15安装在固定块14上并与控制板10连接,由控制板10控制马达15的开启与关闭,导向杆18对称设置在固定块14上,升降件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杆18上的导向部19和用于穿过通孔13带动笔移动的升降部20,螺杆17的一端通过减速器16与马达15连接,另一端与升降件螺纹连接。控制板10控制电机正转时,马达15通过螺杆17和升降件带动笔从取放笔工位6向紫外杀菌工位5移动;控制板10控制电机反转时,马达15通过螺杆17和升降件带动笔从紫外杀菌工位5向取放笔工位6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紫外杀菌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控制板(10)、升降机构(2)和外筒(3),外筒(3)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红外检测工位(4)和紫外杀菌工位(5),外筒(3)的上方设置有取放笔工位(6),控制板(10)通过升降机构(2)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6)与紫外杀菌工位(5)之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紫外杀菌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控制板(10)、升降机构(2)和外筒(3),外筒(3)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红外检测工位(4)和紫外杀菌工位(5),外筒(3)的上方设置有取放笔工位(6),控制板(10)通过升降机构(2)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6)与紫外杀菌工位(5)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杀菌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内设置有透光内筒(7),透光内筒(7)的长度位于外筒(3)与待杀菌笔之间;升降机构(2)通过透光内筒(7)控制笔在取放笔工位(6)与紫外杀菌工位(5)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杀菌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工位(4)上设置有与控制板(10)连接的红外检测组件(8),所述紫外杀菌工位(5)上设置有与控制板(10)连接的紫外杀菌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杀菌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杀菌组件为沿外筒(3)轴心线方向对称布置的紫外灯管(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杀菌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数量至少两组,紫外杀菌组件在外筒(3)内从上至下均匀布置,每组紫外杀菌组件包括两套对称设置的紫外灯珠(9),且位于最上方的紫外灯珠(9)的照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建波张维伦郭光银邓锐蒲彩林雷俊凌洁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吉锐时代触摸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