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型池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95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休闲观光型池塘,属于生态技术领域。包括池塘,池塘的侧边周向设置有换水间,换水间包括进水区间、净化区间与储水区间;进水区间的顶部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开口处铺设有支撑网,支撑网的上表面铺设有透水砖,进水区间上设置有与池塘连通的进水孔;净化区间上设置有与池塘连通的出水孔;净化区间与储水区间之间通过分割件连通,分割件的顶端与换水间的顶端设置有间隙,储水区间上连通设置有水泵,水泵远离储水区间的一端连通设置有输水管。使用此种休闲观光型池塘,可不必人工换水,节约了人力;且可对污水进行沉淀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休闲观光型池塘
本技术涉及生态
,尤其涉及一种休闲观光型池塘。
技术介绍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一般具有养殖、观赏与蓄水的作用。传统的池塘里面一般会养殖鱼类与植物类,通常人们会对池塘里面的水进行定期更换,以避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缺氧而死亡。更换池塘内的水的过程中,则需先将池塘内的水抽干,再将干净的水源注入池塘内,池塘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则导致抽水与注水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且将干净的水源注入池塘内,也会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休闲观光型池塘,具有节约人力与水资源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休闲观光型池塘,包括池塘,所述池塘的侧边周向设置有换水间,所述换水间包括进水区间、净化区间与储水区间;所述进水区间的顶部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开口处铺设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的上表面铺设有透水砖,所述进水区间上设置有与池塘连通的进水孔;所述净化区间上设置有与池塘连通的出水孔;所述净化区间与储水区间之间通过分割件连通,所述分割件的顶端与换水间的顶端设置有间隙,所述储水区间上连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远离储水区间的一端连通设置有输水管。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时,雨水经过进水口落入进水区间内,进入进水区间内的水通过进水孔进入池塘内,则池塘内的污水经过出水孔排入净化区间内,从而实现池塘内的水的更换,不必人工换水,节约了人力;进入净化区间内的水经过沉淀后,干净的水从分隔件的上方溢出至储水区间内;当人工观察池塘内的水较少时,打开水泵,水泵将储水区间内干净的水经过输水管输送至池塘内,通过此种设置,可对池塘内的污水进行收集,沉淀净化后,将干净的水注入池塘内,从而节约了水资源。进一步,所述进水区间与净化区间的底壁的水平高度均高于池塘最高端的水平高度。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区间与净化区间的底壁的水平高度高于池塘最高端的水平高度的设置,可以尽量避免池塘内的污泥经由进水孔与出水孔进入进水区间与净化区间内,防止进水区间内的雨水被池塘内的污水污染。进一步,所述池塘的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进水孔连通设置于池塘底壁的最高端的上方,所述出水孔连通设置于池塘底壁的最低端的上方。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池塘呈倾斜的设置,可以使得水从进水孔处流入后,池塘内的污水能从出水孔流出。进一步,所述分割件为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侧壁与换水间的侧壁垂直连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净化区间内的污水,经过沉淀后,污泥沉淀至净化区间的内底壁上,干净的水经过积累,当净化区间内的水位高于分隔板的高度时,干净的水则溢出至储水空间内。进一步,所述进水孔处设置有滤网。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孔处滤网的设置,可以对进入池塘内的雨水进行过滤。进一步,所述进水区间的底壁朝进水孔的下方位置倾斜,所述进水孔的下方的位置为进水区间底壁的最低端。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区间倾斜的设置,可以在水较少时,对水进行导向,将水导向至进水孔处的位置,从而使得进水区间内的水能进入至进水孔内。进一步,所述支撑网设置若干层,所述进水口的开口边缘设置有凹台,若干所述支撑网均放置于凹台上。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层支撑网的设置,可以增强支撑网支撑人的强度,避免支撑网塌陷;且通过凹台的设置,可以使得若干支撑网能稳定的放置于进水口开口边缘,对支撑网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支撑网水平移动。进一步,所述支撑网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支撑网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支撑网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板。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的设置,可以增强支撑网放置于凹台上的强度,进一步避免支撑网塌陷;通过支撑板的设置,可以增强支撑杆与支撑网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杆支撑支撑网更加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过进水空间与净化空间的设置,可以在下雨时,干净的雨水经由进水孔注入池塘内,污水经由出水孔进入净化空间内,实现换水,节约了人力;二、通过净化空间与储水空间的设置,可以对污水进行沉淀,沉淀后的干净的水经由水泵泵入池塘内,实现水资源的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进水区间与净化区间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用于展示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用于展示螺栓与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池塘;2、换水间;21、进水区间;211、进水口;2111、凹台;212、进水孔;2121、滤网;22、净化区间;221、出水孔;23、储水区间;3、支撑网;31、螺栓;4、支撑杆;41、支撑板;5、分隔板;6、放置口;61、水泵;611、输水管;7、透水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一种休闲观光型池塘1,包括呈矩形的池塘1,池塘1的侧边周向设置有横截面呈矩形的换水间2,换水间2包括用于承接雨水的进水区间21、用于净化污水的净化区间22与用于存储污水净化后的水的储水区间23。如图2与图4所示,进水区间21设置于池塘1的两侧。进水区间21的顶部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进水口211,进水口211开口边缘设置有凹台2111,凹台2111的上方设置有若干支撑网3,若干支撑网3厚度方向的侧壁均与凹台2111的内侧壁连接。凹台2111的下方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支撑网3的支撑杆4,支撑杆4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进水区间21的内底壁垂直连接,支撑杆4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支撑网3平行的支撑板41,支撑板41与支撑网3通过螺栓31连接。支撑网3的上方铺设有若干块透水砖7,雨水可经过透水砖7进入进水区间21内。如图2与图3所示,区间22与储水区间23分别设置于池塘1剩余的两侧。净化区间22与储水区间23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净化区间22与储水区间23的分隔件,分隔件为分隔板5,分隔板5的两侧壁与底壁均与换水间2的内侧壁与内底壁连接,分隔板5的顶壁与换水间2的顶壁间设置有间隙。储水区间23与进水区间21之间设置有放置口6,储水区间23上连通设置有位于放置口6内的水泵61,水泵61远离储水区间23的一端连通设置有输水管611,输水管611放置于放置口6内。进水区间21与净化区间22的底壁的水平高度均高于池塘1最高端的水平高度,以避免池塘1内的污泥进入进水区间21与净化区间22内。池塘1呈倾斜设置,进水区间21上靠近进水区间21底部的侧壁设置有与池塘1连通的进水孔212,即进水孔212连通设置于池塘1的最高端的上方。进水区间21的底壁朝靠近进水孔212的下方倾斜,进水孔212的下方位置为进水区间21底壁的最低端。进水孔212的开口边缘设置有滤网2121,滤网2121厚度方向的侧壁与进水区间21的侧壁连接。净化区间22上靠近净化区间22底部的侧壁设置有与池塘1连通的出水孔221,即出水孔221设置于池塘1的最低端的上方。工作原理:在下雨时,雨水经过进水口211落入进水区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休闲观光型池塘,包括池塘(1),其特征是:所述池塘(1)的侧边周向设置有换水间(2),所述换水间(2)包括进水区间(21)、净化区间(22)与储水区间(23);/n所述进水区间(21)的顶部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进水口(211),所述进水口(211)开口处铺设有支撑网(3),所述支撑网(3)的上表面铺设有透水砖(7),所述进水区间(21)上设置有与池塘(1)连通的进水孔(212);/n所述净化区间(22)上设置有与池塘(1)连通的出水孔(221);/n所述净化区间(22)与储水区间(23)之间通过分割件连通,所述分割件的顶端与换水间(2)的顶端设置有间隙,所述储水区间(23)上连通设置有水泵(61),所述水泵(61)远离储水区间(23)的一端连通设置有输水管(6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休闲观光型池塘,包括池塘(1),其特征是:所述池塘(1)的侧边周向设置有换水间(2),所述换水间(2)包括进水区间(21)、净化区间(22)与储水区间(23);
所述进水区间(21)的顶部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进水口(211),所述进水口(211)开口处铺设有支撑网(3),所述支撑网(3)的上表面铺设有透水砖(7),所述进水区间(21)上设置有与池塘(1)连通的进水孔(212);
所述净化区间(22)上设置有与池塘(1)连通的出水孔(221);
所述净化区间(22)与储水区间(23)之间通过分割件连通,所述分割件的顶端与换水间(2)的顶端设置有间隙,所述储水区间(23)上连通设置有水泵(61),所述水泵(61)远离储水区间(23)的一端连通设置有输水管(6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闲观光型池塘,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区间(21)与净化区间(22)的底壁的水平高度均高于池塘(1)最高端的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休闲观光型池塘,其特征是:所述池塘(1)的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进水孔(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简阳悠然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