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嘌呤核苷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新用途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591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产品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嘌呤核苷用于抑制马铃薯变色的新用途和抑制马铃薯褐变的新方法。马铃薯所述黄嘌呤核苷处理防止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的变色,是指保持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原色、抑制变色加重;黄嘌呤核苷处理是用其溶液浸蘸、喷洒马铃薯组织或者直接加入马铃薯浆液中;使用黄嘌呤核苷溶液浸蘸或者喷洒马铃薯组织时,黄嘌呤核苷溶液的浓度为(W/W)0.1ppm‑1000ppm,或者直接加入马铃薯浆液时,黄嘌呤核苷的马铃薯浓度为50ppm‑8000ppm(W/W)。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效果好,能有效抑制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变色;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及推广,适于少量样品处理和大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嘌呤核苷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新用途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
,涉及黄嘌呤核苷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新用途;也涉及一种控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组织受伤容易变色,例如马铃薯、洋姜、苹果、梨、桃子、荔枝、生菜等马铃薯切割受伤容易褐变;采后的花卉切口容易变色;组织培养中也经常发生褐变。变色既影响感官,降低商品价值,同时会导致一些营养和功能成分如酚类物质的损失。目前国内外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方法有添加褐变抑制剂的方法,如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主要方法是用褐变抑制剂溶液浸蘸处理以及一些气调保鲜法等,例如使用抗坏血酸、柠檬酸、半胱氨酸浸蘸处理鲜切马铃薯,褐变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经过柠檬酸、N-乙酰半胱氨酸和4-己基间苯二酚浸蘸处理后,鲜切马铃薯褐变也减轻。《复合磷酸盐马铃薯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1317595)提供了一种用复合磷酸盐马铃薯保鲜剂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方法。《Processforinhibitingenzymaticbrowningandmaintainingtexturalqualityoffreshpeeledpotatoes》(专利公开号EP0903083A2)提供的技术为:去皮马铃薯先用热的有机酸溶液处理,然后用弱碱溶液中和并用还原剂处理,最终气调包装进行贮藏。控制变色也有物理方法,如用低氧和一定浓度的CO2混合气体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氧气与抗坏血酸和柠檬酸结合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马铃薯鲜切后褐变可以通过应用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硫或释放二氧化硫的成分,得到很好控制,但这不符合现代消费者食用安全的要求。以上方法有的操作繁琐,条件难以控制,不易在生产中实施;有的褐变抑制效果差,贮藏时间短,有的安全性低。总之,有效控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安全方法还在探索之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黄嘌呤核苷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新用途和抑制马铃薯变色的新方法。该方法能抑制马铃薯组织和浆液的褐变,保持感官质量,而且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我们利用代谢组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比较易褐变和不易褐变马铃薯内代谢成分的差异,来研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机理和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方法,意外的发现,黄嘌呤核苷在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方面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黄嘌呤核苷用于抑制马铃薯变色的用途。所述用途为,用黄嘌呤核苷处理防止马铃薯组织或者马铃薯浆液的变色。黄嘌呤核苷又称9-呋喃核糖-3,9-二氢-1H-嘌呤-2,6-二酮,属于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类。黄嘌呤核苷在水中可以溶解,易溶于热水,不容于醚。黄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但不同品种含量相差较大,作用也有所不同。黄嘌呤核苷可作为非平衡细胞动力学分裂方式的抑制剂,有助于提高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效率;也可促进矮牵牛素向天竺葵色素含量转化,进而参与马铃薯中花色素成分的转变。但黄嘌呤核苷与褐变的关系尚未知晓。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黄嘌呤核苷处理防止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的变色,是指保持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原色、抑制变色加重。上述方法中,马铃薯组织是指采后经过切割或者采后可能变色的组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方法,使用黄嘌呤核苷溶液浸蘸、喷洒马铃薯组织防止马铃薯组织褐变或黄嘌呤核苷溶液直接加入马铃薯浆液中防止浆液褐变。优选的,使用黄嘌呤核苷溶液浸蘸或者喷洒马铃薯组织时,所述黄嘌呤核苷溶液的浓度为(W/W)0.1ppm-1000ppm,质量比;其中优选浓度是1ppm质量比。优选的,所述的浸蘸,防止未变色的组织变色浸蘸处理时长是5分钟。黄嘌呤核苷溶液直接加入马铃薯浆液中时,黄嘌呤核苷在马铃薯浆液中的浓度为50ppm-8000ppm,质量比;其中优选浓度是5000ppm,质量比。黄嘌呤核苷溶液的浓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任意选择,其加入量按照黄嘌呤核苷含量换算。优选的,所述抑制马铃薯浆液变色的方法,黄嘌呤核苷溶液打浆前加入或者打浆后直接将黄嘌呤核苷溶液加入浆液中。上述各种处理方法(浸蘸、喷洒、打浆)可以在常温下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效果好。能有效抑制马铃薯组织和浆液变色。2.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及推广,适于少量样品处理和大生产使用。3.提高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黄嘌呤核苷是一种核苷,可作为非平衡细胞动力学分裂方式的抑制剂,在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同时增加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鲜切马铃薯片4℃贮藏2天的褐变情况;CK为对照;图2为实施例5中马铃薯浆液室温放置4小时的褐变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实施效果表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用感官评定、仪器测定吸光度或者仪器测定色值表示。色值测定,用日本MinoltaCo.,Osaka,CR-400色差计测定;校对用标准白板色差值为L*=97.06,a*=0.04,b*=2.01。吸光度颜色使用北京普析通用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取5g马铃薯浆液离心(参数:10000r/min,15min,4℃),取上清液在410nm处测其吸光值,空白为去离子水,取3个重复的吸光度平均值表示变色程度。实施例1冷藏后的马铃薯先清洗,并用200ppm次氯酸钠或其他消毒剂消毒5分钟,然后削皮加工成片,并用50ppm次氯酸钠溶液或者其他消毒剂消毒,甩干或者沥净表面水,然后放入1ppm的黄嘌呤核苷水溶液中浸泡5分钟(以不做浸泡处理和浸泡水为对照)或喷洒该溶液于马铃薯片表面,并包装入聚乙烯保鲜袋中,袋口折叠,放于2-4℃条件下冷藏。2天后,黄嘌呤核苷浸蘸处理的鲜切马铃薯片褐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颜色测定结果如图1。实施例2:冷藏后的马铃薯先清洗,并用200ppm次氯酸钠或其他消毒剂消毒5分钟,然后削皮加工成片,并用50ppm次氯酸钠溶液或者其他消毒剂消毒,甩干或者沥净表面水,然后放入0.1ppm的黄嘌呤核苷水溶液中浸泡5分钟(以不做浸泡处理和浸泡水为对照)或喷洒该溶液于马铃薯片表面,并包装入聚乙烯保鲜袋中,袋口折叠,放于2-4℃条件下冷藏。2天后,黄嘌呤核苷浸蘸处理的鲜切马铃薯片褐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实施例3:冷藏后的马铃薯先清洗,并用200ppm次氯酸钠或其他消毒剂消毒5分钟,然后削皮加工成片,并用50ppm次氯酸钠溶液或者其他消毒剂消毒,甩干或者沥净表面水,然后放入1000ppm的黄嘌呤核苷水溶液中浸泡5分钟(以不做浸泡处理和浸泡水为对照)或喷洒该溶液于马铃薯片表面,并包装入聚乙烯保鲜袋中,袋口折叠,放于2-4℃条件下冷藏。4天后,黄嘌呤核苷浸蘸处理的鲜切马铃薯片褐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实施例4:冷藏后的马铃薯先清洗,并用200ppm次氯酸钠或其他消毒剂消毒5分钟,然后削皮加工成片,并用50ppm次氯酸钠溶液或者其他消毒剂消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黄嘌呤核苷用于抑制马铃薯变色的用途和方法。/n

【技术特征摘要】
1.黄嘌呤核苷用于抑制马铃薯变色的用途和方法。


2.一种抑制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变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黄嘌呤核苷直接加入马铃薯浆液中防止浆液变色,或者使用黄嘌呤核苷溶液浸蘸或者喷洒马铃薯组织防止组织褐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黄嘌呤核苷直接加入马铃薯浆液中时,黄嘌呤核苷在马铃薯浆液中的浓度为50pp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国王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