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584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栽植土壤准备与清洁;2)果桑苗选择;3)栽植时间;4)栽植密度;5)栽植方法;6)树形养成;7)树势增强;8)病虫害防控。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获得的桑葚果型良好、色泽鲜亮、营养丰富、安全优质,其质量达到绿色食品A级产品标准,其中卫生标准的农药残留实现零超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栽培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果桑为用于生产桑果(又名桑葚)的一类桑树的总称。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桑葚,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同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等生物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硒,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衰老、防癌、抗病毒、抗溃疡等作用,被誉为21世纪最佳保健果品,其是卫生部首批药食两用农产品之一。桑葚主要以鲜果食用为主,或者加工成食品、饮品等。但果桑的病虫害种类多、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从果桑萌发期到桑葚采摘期间至少有23种虫害和9种病害可危害成灾,影响桑葚的产量和品质。现代果桑病虫害防治生产实践显示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且所使用农药品种多、杂,农药施用次数愈加频繁,农药施用浓度也愈高。例如目前桑果菌核病防治生产可用的农药品种达20余种,防治效果好的农药品种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菌核净、腐霉利、代森锰锌、戊唑醇等;农药施用周期长达65-50天,即从桑树初花期开始到桑葚采摘前15天;农药使用次数及剂量平均达为几次至十几次。然而这些防治效果好的农药绝大多数不处于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目录清单,加上桑葚是一类外果皮极薄的浆果,其本身的农药富集和吸收能力较革质果皮类等浆果高几倍-几十倍,从而引发桑葚农药安全问题隐患明显,其满足国民绿色健康安全食品需求的压力巨大。因此,有效降低桑葚中农药残留、提高桑果质量安全水平,对提升果桑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蔬果农药残留减少的常规模式是改变病虫害防控策略,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如黄板、黑光灯等物理防控、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天敌昆虫防治以及化学农药替代技术防治等,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化,达到农药残留零超标。但资料显示引发蔬果农药残留的因素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特点,如种植地土壤清洁以及质量水平影响果蔬源头农药安全,果蔬品种抗病虫性高低决定树体发病程度以及用药情况,栽培技术影响作物长势进而影响病虫害危害情况,病虫害防治策略决定了作物绿色安全水平。因此,对于农药残留控制,需要综合考虑作物品种、环境质量、栽培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系统、科学、精准保证果蔬的绿色安全。因此,提供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果桑生产中农药安全问题隐患明显,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缺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以果桑农药残留成因为切入点,结合农药残留防控关键风险点,基于果桑生育期特征,从栽植土地准备与清洁、果桑品种选择、栽植方法、树形养成、树势增强、病虫草害防控方面,通过实践、改进、完善,提供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栽植土壤准备与清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风向阳、无菌核病的壤土地块,土层厚度大于50cm,pH5.0~7.5;种植前15~20天,每亩种植地施入微生物降污剂35~40kg,茶籽壳32.5~35kg,并翻耕,翻耕深度为60~80cm,实现栽植地土壤的清洁;(2)果桑苗选择:选择抗病性强、耐涝、密植低干的优良杂交果桑品种,果桑苗大小均匀、苗径为10.0-15.0mm,主根完整,根长不少于130mm;(3)栽植时间:每年2月中下旬或11月底到12月初;(4)栽植密度:每亩栽植70~100株,株距2.0m~2.5m,行距3.0m~4.0m;(5)栽植方法:栽植前,剪除果桑苗60cm~70cm以上嫩弱部分,根系剪留20cm;采用穴栽,栽植穴大小为50cm×50cm×50cm;栽植前每栽植穴施腐熟有机肥3.0kg~5.0kg,施肥后盖土踏实至低于地面5cm-10cm;将苗木根系舒展,并置于栽植穴中央,扶正,填土,轻微上提,踏实,浇透定根水;(6)树形养成:定植后,在果桑离地面40cm~50cm处定干;待主干上新梢长至10cm~15cm,进行疏芽,选留2根~3根着生位置分布匀称的健壮新梢,培养成粗壮枝条;翌年3月底前,在果桑离地面70cm~80cm处定一级支干;发芽后,新梢长至10cm~15cm时,进行疏芽,每根支干上选留2根~3根新梢,待其长至离地面90cm~100cm处摘心,形成3根~6根二级支干;发芽后,每根支干上保留2根~3根新梢,即为下一年挂果枝;第三年采果后,在果桑离地面90cm~100cm处剪伐定拳;发芽后,每个拳上保留2根~4根新梢,养成挂果枝;以后每年在桑拳处伐条;(7)树势增强①施肥:桑芽萌动时,每株施0.2kg~0.5kg有机-无机复混肥N:P:K=5:3:4(有机质>20%);桑果采收伐条后,每株施0.2kg~0.5kg有机-无机复混肥N:P:K=4:3:1(有机质>20%),以及有机肥2.0kg~3.0kg(有机质≥40%);桑树落叶后,重施有机肥,每株施入4.0kg~5.0kg;施肥时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沟施肥,施肥后覆土;②修剪:每年5月底,桑果采收工作全部完成后,将一年生挂果枝条在桑拳处剪伐;当桑拳上新芽萌发后,进行疏芽,疏去着生位置不当,过密,细弱、过强和病虫的新芽,单株挂果枝条数控制在25~30根,剪下的枝叶经30℃以上高温暴晒7天以上,机械粉碎成1.3-1.8cm×2.1-2.5cm的颗粒,旋根机回园,旋根深度20-25cm;每年11月底至翌年2月初,果桑落叶后,桑芽萌动前,剪去枯枝、病虫枝、弱小枝、侧卧枝、死拳,修剪物清除出园,加石灰水集中处理;③注入营养液:每年始花期至青果期,每隔15天注入树势增强营养液1000ml;(8)病虫害防控S1、地布使用和覆盖:每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果桑园开始覆盖黑色单面绒毛地布,按185g/m2标准进行全园覆盖;5月底,待桑果采收结束,及时收起地布,进行清洗、晾晒和储藏,循环使用,下次使用前,提前7天用30%杀菌剂喷雾,消毒处理,自然晾干后用;S2、桑木虱防治:每年2月底至三月初,即果桑发芽时,开展桑园桑木虱预测预报,当桑木虱田间十叶虫数超过4头时,释放凤蝶金小蜂或赤眼蜂,按每亩释放蜂虫比为8:1进行释放;S3、菌核病防治: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即始花期至青果期出现桑果菌核病时,及时喷洒50%腐霉利800倍~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1000倍液,并交替使用,5~6天喷一次,采收前25天停止使用;S4、桑螟防治:每年5月初-9月底,开展桑螟田间预测预报;当桑螟田间虫口密度为每株5头以下,悬挂性信息素进行诱集,每亩安装2个;当桑螟虫口密度为每株5-15头,每亩喷洒绿僵菌50ml-60ml(大孢绿僵菌CQMa117微粒剂,重庆重大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稀释1000-1200倍进行防治,所述绿僵菌稀释前浓度为10-12亿个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1)栽植土壤准备与清洁:/n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风向阳、无菌核病的壤土地块,土层厚度大于50cm,pH 5.0~7.5;种植前15~20天,每亩种植地施入微生物降污剂35~40kg,茶籽壳32.5~35kg,并翻耕,翻耕深度为60~80cm;/n(2)果桑苗选择:/n选择抗病性强、耐涝、密植低干的优良杂交果桑品种,果桑苗大小均匀、苗径为10.0-15.0mm,主根完整,根长不少于130mm;/n(3)栽植时间:/n每年2月中下旬或11月底到12月初;/n(4)栽植密度:/n每亩栽植70~100株,株距2.0m~2.5m,行距3.0m~4.0m;/n(5)栽植方法:/n栽植前,剪除果桑苗60cm~70cm以上嫩弱部分,根系剪留20cm;采用穴栽,栽植穴大小为50cm×50cm×50cm;栽植前每栽植穴施腐熟有机肥3.0kg~5.0kg,施肥后盖土踏实至低于地面5cm-10cm;将苗木根系舒展,并置于栽植穴中央,扶正,填土,轻微上提,踏实,浇透定根水;/n(6)树形养成:/n定植后,在果桑离地面40cm~50cm处定干;待主干上新梢长至10cm~15cm,进行疏芽,选留2根~3根着生位置分布匀称的健壮新梢,培养成粗壮枝条;/n翌年3月底前,在果桑离地面70cm~80cm处定一级支干;发芽后,新梢长至10cm~15cm时,进行疏芽,每根支干上选留2根~3根新梢,待其长至离地面90cm~100cm处摘心,形成3根~6根二级支干;/n第三年采果后,在果桑离地面90cm~100cm处剪伐定拳;发芽后,每个拳上保留2根~4根新梢,养成挂果枝;以后每年在桑拳处伐条;/n(7)树势增强/n①施肥:/n桑芽萌动时,每株施0.2kg~0.5kg有机-无机复混肥N:P:K=5:3:4;桑果采收伐条后,每株施0.2kg~0.5kg有机-无机复混肥N:P:K=4:3:1,以及有机肥2.0kg~3.0kg;桑树落叶后,重施有机肥,每株施入4.0kg~5.0kg;施肥时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沟施肥,施肥后覆土;/n②修剪:/n每年5月底,桑果采收工作全部完成后,将一年生挂果枝条在桑拳处剪伐;当桑拳上新芽萌发后,进行疏芽,疏去着生位置不当,过密,细弱、过强和病虫的新芽,单株挂果枝条数控制在25~30根,剪下的枝叶经30℃以上高温暴晒7天以上,机械粉碎成1.3-1.8cm×2.1-2.5cm的颗粒,旋根机回园,旋根深度20-25cm;每年11月底至翌年2月初,果桑落叶后,桑芽萌动前,剪去枯枝、病虫枝、弱小枝、侧卧枝、死拳,修剪物清除出园,加石灰水集中处理;/n③注入营养液:/n每年始花期至青果期,每隔15天注入树势增强营养液1000ml;/n(8)病虫害防控/nS1、地布使用和覆盖:每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果桑园开始覆盖黑色单面绒毛地布,按185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降低桑葚农药残留量的果桑绿色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栽植土壤准备与清洁: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风向阳、无菌核病的壤土地块,土层厚度大于50cm,pH5.0~7.5;种植前15~20天,每亩种植地施入微生物降污剂35~40kg,茶籽壳32.5~35kg,并翻耕,翻耕深度为60~80cm;
(2)果桑苗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耐涝、密植低干的优良杂交果桑品种,果桑苗大小均匀、苗径为10.0-15.0mm,主根完整,根长不少于130mm;
(3)栽植时间:
每年2月中下旬或11月底到12月初;
(4)栽植密度:
每亩栽植70~100株,株距2.0m~2.5m,行距3.0m~4.0m;
(5)栽植方法:
栽植前,剪除果桑苗60cm~70cm以上嫩弱部分,根系剪留20cm;采用穴栽,栽植穴大小为50cm×50cm×50cm;栽植前每栽植穴施腐熟有机肥3.0kg~5.0kg,施肥后盖土踏实至低于地面5cm-10cm;将苗木根系舒展,并置于栽植穴中央,扶正,填土,轻微上提,踏实,浇透定根水;
(6)树形养成:
定植后,在果桑离地面40cm~50cm处定干;待主干上新梢长至10cm~15cm,进行疏芽,选留2根~3根着生位置分布匀称的健壮新梢,培养成粗壮枝条;
翌年3月底前,在果桑离地面70cm~80cm处定一级支干;发芽后,新梢长至10cm~15cm时,进行疏芽,每根支干上选留2根~3根新梢,待其长至离地面90cm~100cm处摘心,形成3根~6根二级支干;
第三年采果后,在果桑离地面90cm~100cm处剪伐定拳;发芽后,每个拳上保留2根~4根新梢,养成挂果枝;以后每年在桑拳处伐条;
(7)树势增强
①施肥:
桑芽萌动时,每株施0.2kg~0.5kg有机-无机复混肥N:P:K=5:3:4;桑果采收伐条后,每株施0.2kg~0.5kg有机-无机复混肥N:P:K=4:3:1,以及有机肥2.0kg~3.0kg;桑树落叶后,重施有机肥,每株施入4.0kg~5.0kg;施肥时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沟施肥,施肥后覆土;
②修剪:
每年5月底,桑果采收工作全部完成后,将一年生挂果枝条在桑拳处剪伐;当桑拳上新芽萌发后,进行疏芽,疏去着生位置不当,过密,细弱、过强和病虫的新芽,单株挂果枝条数控制在25~30根,剪下的枝叶经30℃以上高温暴晒7天以上,机械粉碎成1.3-1.8cm×2.1-2.5cm的颗粒,旋根机回园,旋根深度20-25cm;每年11月底至翌年2月初,果桑落叶后,桑芽萌动前,剪去枯枝、病虫枝、弱小枝、侧卧枝、死拳,修剪物清除出园,加石灰水集中处理;
③注入营养液:
每年始花期至青果期,每隔15天注入树势增强营养液1000ml;
(8)病虫害防控
S1、地布使用和覆盖:每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果桑园开始覆盖黑色单面绒毛地布,按185g/m2标准进行全园覆盖;5月底,待桑果采收结束,及时收起地布,下次使用前,提前7天用30%杀菌剂喷雾,消毒处理,自然晾干后用;
S2、桑木虱防治:每年2月底至三月初,果桑发芽时,开展桑园桑木虱预测预报,当桑木虱田间十叶虫数超过4头时,释放凤蝶金小蜂或赤眼蜂,按每亩释放蜂虫比为8:1进行释放;
S3、菌核病防治: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始花期至青果期出现桑果菌核病时,及时喷洒50%腐霉利800倍~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桂萍叶川彭晓虹邓真华石旭平王亚威蔡翔曹红妹黄金枝杜贤明俞燕芳王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