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属于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包括包括电机外壳、电机输出杆和电机散热罩,电机外壳的右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电机输出杆,电机外壳的左侧表面套接设置有电机散热罩,电机外壳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嵌入环,嵌入环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橡胶环,电机外壳的内侧表面左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本体,电机本体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套接管,电机本体的左侧表面上下电均贯穿设置有弯折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通过在电机本体上设置有弯折管,且弯折管为铜质薄管,使得通过弯折管能很好的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且通过风机往左侧吹风,使得增加套接管内的空气流通,使得更加方便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数电机采用风扇冷却,风扇都是装在电机转轴后端轴头并随电机转轴转动对电机进行冷却的,这样在电机制动后,风扇也随着停止转动,无法对电机继续冷却,而且电机在运转过程中,风扇的转速与电机转速相同,一般不会变化,制冷效果一般。而且当电机长时间运转后,电机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风扇的转速还是不变,散热效果越来越差,并陷入恶性循环,且现有的电机很多都在室外安装,使得雨水容易通过电机散热口处进入到电机内侧,使得电机本体被雨水打湿,导致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提出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包括电机外壳、电机输出杆和电机散热罩,所述电机外壳的右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电机输出杆,所述电机外壳的左侧表面套接设置有电机散热罩,所述电机外壳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嵌入环,所述嵌入环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橡胶环,所述电机外壳的内侧表面左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套接管,所述电机本体的左侧表面上下电均贯穿设置有弯折管;所述电机散热罩包括有出风网和防水出风机构,所述电机散热罩的左侧表面中央嵌入设置有出风网,所述电机散热罩的右侧表面内侧焊接设置有防水出风机构;所述防水出风机构包括有第一水平管、贯穿管、第二水平管、漏形槽和风机,所述第一水平管的右侧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贯穿管,所述第一水平管的左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第二水平管,所述第二水平管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漏形槽,所述漏形槽的内侧焊接设置有风机。优选的,所述电机本体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风机与外部电源通过电线与电机本体通过电线呈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散热罩的左侧可套接于嵌入环上。优选的,所述橡胶环的外侧直径比嵌入环的直径大0.2-0.5cm,且橡胶环嵌入设置有两条。优选的,所述电机散热罩套接于嵌入环内时套接管嵌入于漏形槽内。优选的,所述弯折管为铜质薄管,且弯折管的左端贯穿于套接管。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管的直径等于出风网的直径,且第一水平管焊接于出风网上。优选的,所述贯穿管设置有8-12根,所述贯穿管处于第一水平管的外侧表面四周且贯穿管贯穿于散热罩的外侧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管的直径大于第二水平管的直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电机用散热结构设置有弯折管,通过在电机本体上设置有弯折管,且弯折管为铜质薄管,使得通过弯折管能很好的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且通过风机往左侧吹风,使得增加套接管内的空气流通,使得更加方便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2、该种电机用散热结构设置有防水出风机构,通过防水出风机构的设置使得当水通过出风网进入到防水出风机构上的第一水平管内时,通过贯穿管使得水从贯穿管内流出,且贯穿管设置有8-12根,分别处于第一水平管的四周,使得不论电机外壳4无论如何放置,总会有贯穿管朝下方,使得进入到第一水平管内的水通过贯穿管排出,使得水不会进入到第二贯穿管内,达到防水的效果,使得更好的保护电机本体。3、该种电机用散热结构设置有橡胶环,橡胶环的外侧直径比嵌入环的直径大0.2-0.5cm,使得电机散热罩嵌入于嵌入环上时,橡胶环的外侧表面被挤压,使得于电机散热罩能紧密的连接于嵌入环上,使得电机散热罩与电机外壳连接更加紧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机外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机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机散热罩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机散热罩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防水出风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6中:1-电机外壳,2-电机输出杆,3-电机散热罩,4-嵌入环,5-橡胶环,6-电机本体,7-套接管,8-弯折管,9-出风网,10-防水出风机构,1001-第一水平管,1002-贯穿管,1003-第二水平管,1004-漏形槽,1005-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电机输出杆2和电机散热罩3,电机外壳1的右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电机输出杆2,电机外壳1的左侧表面套接设置有电机散热罩3,电机外壳1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嵌入环4,嵌入环4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橡胶环5,电机外壳1的内侧表面左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本体6,电机本体6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套接管7,电机本体6的左侧表面上下电均贯穿设置有弯折管8;电机散热罩3包括有出风网9和防水出风机构10,电机散热罩3的左侧表面中央嵌入设置有出风网9,电机散热罩3的右侧表面内侧焊接设置有防水出风机构10;防水出风机构10包括有第一水平管1001、贯穿管1002、第二水平管1003、漏形槽1004和风机1005,第一水平管1001的右侧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贯穿管1002,第一水平管1001的左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第二水平管1003,第二水平管1003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漏形槽1004,漏形槽1004的内侧焊接设置有风机1005。本实施例中,电机本体6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风机1005与外部电源通过电线与电机本体6通过电线呈电性连接,使得电机本体6通过电线与风机1005呈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散热罩3的左侧可套接于嵌入环4上,使得电机散热罩3可固定于电机外壳1上。本实施例中,橡胶环5的外侧直径比嵌入环4的直径大0.2-0.5cm,且橡胶环5嵌入设置有两条,使得电机散热罩3套接于嵌入环4上时橡胶环被挤压变形,使得电机散热罩3套接于嵌入环4连接更加紧密。本实施例中,电机散热罩3套接于嵌入环4内时套接管7嵌入于漏形槽1004内,使得风机1005能使得套接管7内的空气流通更快。本实施例中,弯折管8为铜质薄管,且弯折管8的左端贯穿于套接管7使得弯折管8散出的热量能进入到套接管7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管1001的直径等于出风网9的直径,且第一水平管1001焊接于出风网9上,使得通过第一水平管1001内的风机1005能将风从出风网9吹出。本实施例中,贯穿管1002设置有8-12根,贯穿管1002处于第一水平管1001的外侧表面四周,且贯穿管1002贯穿于散热罩3的外侧表面,使得贯穿管1002能将水从第一水平管1001将水排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管1001的直径大于第二水平管1003的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电机输出杆(2)和电机散热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的右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电机输出杆(2),所述电机外壳(1)的左侧表面套接设置有电机散热罩(3),所述电机外壳(1)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嵌入环(4),所述嵌入环(4)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橡胶环(5),所述电机外壳(1)的内侧表面左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本体(6),所述电机本体(6)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套接管(7),所述电机本体(6)的左侧表面上下电均贯穿设置有弯折管(8);/n所述电机散热罩(3)包括有出风网(9)和防水出风机构(10),所述电机散热罩(3)的左侧表面中央嵌入设置有出风网(9),所述电机散热罩(3)的右侧表面内侧焊接设置有防水出风机构(10);/n所述防水出风机构(10)包括有第一水平管(1001)、贯穿管(1002)、第二水平管(1003)、漏形槽(1004)和风机(1005),所述第一水平管(1001)的右侧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贯穿管(1002),所述第一水平管(1001)的左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第二水平管(1003),所述第二水平管(1003)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漏形槽(1004),所述漏形槽(1004)的内侧焊接设置有风机(10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用散热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电机输出杆(2)和电机散热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的右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电机输出杆(2),所述电机外壳(1)的左侧表面套接设置有电机散热罩(3),所述电机外壳(1)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嵌入环(4),所述嵌入环(4)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橡胶环(5),所述电机外壳(1)的内侧表面左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本体(6),所述电机本体(6)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套接管(7),所述电机本体(6)的左侧表面上下电均贯穿设置有弯折管(8);
所述电机散热罩(3)包括有出风网(9)和防水出风机构(10),所述电机散热罩(3)的左侧表面中央嵌入设置有出风网(9),所述电机散热罩(3)的右侧表面内侧焊接设置有防水出风机构(10);
所述防水出风机构(10)包括有第一水平管(1001)、贯穿管(1002)、第二水平管(1003)、漏形槽(1004)和风机(1005),所述第一水平管(1001)的右侧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贯穿管(1002),所述第一水平管(1001)的左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第二水平管(1003),所述第二水平管(1003)的左侧表面焊接设置有漏形槽(1004),所述漏形槽(1004)的内侧焊接设置有风机(10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6)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